敦煌古藏文佛经有两种装帧形式,即梵夹装和卷轴装。梵夹装在敦煌古藏文文献中有专用名称:shog shog,而卷轴装则分为yug ring(长卷)和 yug th皿g(短卷)两类,视长短而定。
1.梵夹装。
梵夹装箧页一般是矩形。抄写《十万般若颂》的箧页(图3)一般长 70.00-73.00厘米,宽20.00-22.00厘米,双孔,双面横写,页书12行;经页双面均有乌丝栏横线,横线左右两侧各画一竖线,形成一长方形线格。页面左右两侧双孔外围画半径为4.50厘米左右的圆各一,圆内不抄写经文,这是为了防止经文距离双孔太近,经文会被诵经时用于固定经页的双齿穿经板磨损,影响经文的完整性。左右两侧小圆在经页第5~9行间,各距左右两侧边沿约为20.00厘米,距上下边沿约为10.00'厘米。梵夹装经页大部正面左侧边沿标有页码数字。《二万五千般若颂》箧页也是矩形,长为63.00~65.00厘米,高为18.00~19.00厘米,双孔,双面书写,页书9~10 行。梵夹装主要用来抄写《大般若经》《二万五千般若颂》《大宝积经》《大乘经纂要义》《人不思议境界》等吐蕃弘佛早期传颂的经典。其他箧页跟上述两种经页形制相类似,虽然也是箧页,但尺寸大小有差异,这是中唐吐蕃经典独特的形制特点。
2.卷轴装。
唐代宽26.00厘米左右的纸是常例,而抄写《无量寿经》和部分《般若经》所用的是宽31.00~33.00厘米,外观粗糙的大型纸。卷轴装通常由多张纸粘接卷制而成,单纸长约45.00厘米,每纸两栏,隔栏宽1.50厘米1栏平均书写经文约2!行。有些巻子在卷首巻人一根笈笈草杆为卷轴,往里卷起,使经文巻入卷子里面。有些则把巻尾裁切成梯形或三角形,从巻首开始卷起,把经文卷人巻子里面,梯形或三角形巻尾有利于捆扎。无量寿经抄写一遍平均用纸3张,总长约135.00厘米,但抄写多遍后粘接在一起的也很普遍。敦博0252抄写了 9遍,长1150.00厘米,而Db.t.0240更是长达1350.00厘米,抄写了 10遍。卷轴装《无量寿经》(图4)多为做功德的私人找人抄写,视个人能力可长可短,多则十多遍,少则一遍。卷轴装《般若经》则是根据每一品内容,有长有短,长的称为yug ring,即长卷,短的称为yug.thung,即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