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图书馆
甘南州图书馆
机构用户
甘南州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20005条
基础文献
6条
析出资源
2561条
图表
1687条
人物
2793条
机构
931条
事件
8204条
地名
807条
专题
2138条
作品
544条
实物
334条
知识出处
全部
迭部县志
舟曲县志
甘南州志
玛曲县志
夏河县志
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检索条件
共 20005 条
150
/
1334
2236
第二节 检察工作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3〜1990年底(不包括1968年11月〜1978年6月机构撤销期间的数字),舟曲县人民检察院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刑事案件423件,2018人,其中审査批捕262件,1300人;不捕14件,275人;退回公安机关补查的14件,5...
2237
第十一章 审判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光绪分州时期,民有诉状向州判转呈,由州判升堂审判,原告、被告进堂跪地答话。多以口供审案、定案。判官私索原、被告钱财后,草率审理或被驱逐。
2238
第一节 解放前的审判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光绪分州时期,民有诉状向州判转呈,由州判升堂审判,原告、被告进堂跪地答话。多以口供审案、定案。判官私索原、被告钱财后,草率审理或被驱逐。
2239
第二节 人民法院沿革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讲述了舟曲县人民法院建设沿革相关内容。
2240
第三节 审判制度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院初,法院在全县范围及重点区、乡巡回处理各类案件。1952年冬,根据上级决定,开展司法改革运动,批判废除封建司法制度和旧衙门作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后,全县审判权统一由县人民法院行使。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审判,实行陪审、合议...
2241
第四节 审判工作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舟曲县人民法院建院初至1952年5月,在开展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运动中,坚持“普遍宣传、个别惩处、教育群众”的原则,判处反革命分子死刑 xx名,死缓5名,无期徒刑3名,有期徒刑、管制和其他处分88名;判处不法地主死刑*名...
2242
第十二章 司法行政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司法局领导管理律师、公证、人民调解、法制宣传工作和乡法律服务所工作。主要职权是依法管理国家司法行政事宜。
2243
第一节 机构沿革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司法局领导管理律师、公证、人民调解、法制宣传工作和乡法律服务所工作。主要职权是依法管理国家司法行政事宜。
2244
第二节 司法工作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司法局成立后,贯彻“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的方针,开展法制宣传和普及法律常识活动。
2245
第十三章 民政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初,西固县始置民政机构,综理法制、选举、自治、清匪、地方行政、警政、禁烟、水利、礼俗、卫生行政、救济及慈善事业。1933年县政府一科(民政)设科长、科员、会计员、股长、技士、办事员等。1949年1月设科长、主任科员、指导员、人事管理等职...
2246
第一节 拥军优抚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国民政府对抗日军属及阵亡将士实行优待和抚恤政策,由于地方财政空乏,优待规定难以落实。
2247
第二节 复退军人安置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和民国时期中央及地方政府靠派兵、抽兵、抓兵、雇买扩充兵源,逃兵不绝,兵员服役无期,免死为幸。伤残病员“退伍”,常以乞讨流浪为生,根本无安置可言。
2248
第三节 生产救灾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舟曲县历来水、旱、风、雹、霜冻、病虫等自然灾害频仍,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人民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阶州直隶州续志》:宋元丰四年(1081)〜元至治二年(1322),阶州等地曾遭10次大旱灾,“民缺食流移”,朝廷遣官赈恤,蠲民税...
2249
第四节 社会福利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舟曲县城现存清代《善后条规》之碑,反映清时地方民政法规。
2250
第五节 婚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前,由于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子女婚姻皆由父母包办择定,不能自主,无法律保障。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指腹为婚,包办婚姻、逼婚、抢婚、童养媳及早婚、重婚纳妾等现象为社会认同。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