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2134 条 24 / 809
346
知识出处: 练市镇志上 | 类型: 正文
土地私有制度,沿袭了几千年。豪门地主大量占有土地,“富者田连阡陌,桑麻万顷。”而许多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僮仆、佣人、佃农、长工。宋室南渡时,不少官宦大户随之南迁,进入湖州一带落户,并广置田产,大量兼并土地,成为豪绅富户。平原水乡...
347
知识出处: 练市镇志上 | 类型: 正文
土地改革,在中国农村的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分到土地的农民欢欣鼓舞,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从而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但是分散的个体农民力量单薄,经不起“风吹雨打”,遇到天灾人祸就不得不出卖土地或借债度日。土改不久,农村再次出现土地买...
348
知识出处: 练市镇志上 | 类型: 正文
“江青反革命集团”垮台后,从1978年开始逐步推行划组分班、小段包工或劳动定额计酬等办法,1979年开始试着推行以户为单位的小段包工。是年11月3日,练市公社在中心大队召开生产队长以上的秋收冬种现场会,会上提出可以实行季节性包工到户。当时有...
349
知识出处: 练市镇志上 | 类型: 正文
种田和养蚕是练市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种植水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水稻从基本生态类型上分,有三大类:低田生态型(红稻),高田生态型(青稻),山田生态型(黄稻、白稻);从品种上分,有籼稻、粳稻、糯稻;从生长时间上分,有早稻、中稻、晚稻。从...
350
知识出处: 练市镇志上 | 类型: 正文
种田和养蚕是练市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种植水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水稻从基本生态类型上分,有三大类:低田生态型(红稻),高田生态型(青稻),山田生态型(黄稻、白稻);从品种上分,有籼稻、粳稻、糯稻;从生长时间上分,有早稻、中稻、晚稻。从...
351
知识出处: 练市镇志上 | 类型: 正文
历史上,练市地区一直以单季晚稻为主。解放以前,因为没有水利设施,春花很难获得丰收,尽管在冬早年景也垦麦塄,种油菜、种小麦、种蚕豆,但是数量很少,产量很低。1962年开始普遍建造机埠,开挖水渠,基本做到了机电排灌。是年新安江电又通进练市地区。...
352
知识出处: 练市镇志上 | 类型: 正文
水稻育秧分早稻和晚稻两种。早稻温度低,育种催芽难度较大,要求较高;晚稻育秧时气温较高,可以自然温度催芽。育秧前先将种谷放在阳光下晒一两天,晚稻晒半天,再把种谷放在30%泥水或25%盐水里,捞掉浮谷,留下棵粒饱满的种子,用402、浸种灵、使百...
353
知识出处: 练市镇志上 | 类型: 正文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是粮食高产的基本条件。解放前肥料主要靠猪羊厩肥、豆饼、人粪尿、罱河泥、耙垃圾、做小塘泥等。肥料的缺乏,使水稻产量无法提高。
354
知识出处: 练市镇志上 | 类型: 正文
练市地区水稻的主要虫害有螟虫、稻蚤、稻纵卷叶螟(白蚰);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曲病。据湖州市志记载:历史上,螟、蝗虫害曾多次在湖州市境内暴发,造成“饥殍载道,民茹草芥”。
355
知识出处: 练市镇志上 | 类型: 正文
练市镇种桑养蚕,历史悠久。据《湖州风俗志》记载,黄帝时代已开始养蚕,距今已有4700多年历史了。宋代湖丝遍天下,丝绸重心由湖州西部山区逐渐向东部平原水乡转移,归安县的菱湖、双林、琏市(练市)、乌程县的南浔、晟舍,德清县的新市、洛舍等成为蚕桑...
356
知识出处: 练市镇志上 | 类型: 正文
种桑须先育苗。桑苗培育,过去一般采用实生苗。其培育顺序分桑椹(俗名桑果)采集、捣烂漂洗、桑子储藏、播种育苗、桑苗嫁接、培育管理。
357
知识出处: 练市镇志上 | 类型: 正文
1930年以前,蚕种以土制种为主。蚕农选择养蚕技术好,蚕茧产量高的农户制种。据《湖州市志》记载:“琏市(即练市)种,茧色白、形小、缩皱细。”(《湖州市志》上卷。625页)当时还有三眠一生的“三眠子”种(一般都为四眠)。
358
知识出处: 练市镇志上 | 类型: 正文
境内蚕病主要有:血液性脓病、中肠型脓病、浓核病(俗称空头病)、细菌性败血病、瘁倒病、曲霉病、多化性蝇蛆病等。还有农药中毒、空气污染,氟化氟中毒等等。养蚕最怕蚕病,俗语称“春蚕白肚夏蚕僵,秋蚕空头精打光”。解放前缺乏科学知识,往往蚕病造成重大...
359
知识出处: 练市镇志上 | 类型: 正文
练市地区旧时,大麦种植面积很少,栽培技术落后,产量也很低。三熟制面积扩大后,大麦成熟时间早,有利于第二季早稻提早种植,对全年高产具有重要作用,大麦面积才迅速扩大。
360
知识出处: 练市镇志上 | 类型: 正文
练市地区旧时,大麦种植面积很少,栽培技术落后,产量也很低。三熟制面积扩大后,大麦成熟时间早,有利于第二季早稻提早种植,对全年高产具有重要作用,大麦面积才迅速扩大。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