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蚕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练市镇志上》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032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蚕病
分类号: S88
页数: 4
页码: 233-236
摘要: 境内蚕病主要有:血液性脓病、中肠型脓病、浓核病(俗称空头病)、细菌性败血病、瘁倒病、曲霉病、多化性蝇蛆病等。还有农药中毒、空气污染,氟化氟中毒等等。养蚕最怕蚕病,俗语称“春蚕白肚夏蚕僵,秋蚕空头精打光”。解放前缺乏科学知识,往往蚕病造成重大损失。解放后大力普及科学养蚕知识,培养了大批技术人员,乡有蚕桑辅导员,村有蚕桑技术员,生产队有蚕桑专管员。
关键词: 练市镇 农业发展 蚕病

内容

境内蚕病主要有:血液性脓病、中肠型脓病、浓核病(俗称空头病)、细菌性败血病、瘁倒病、曲霉病、多化性蝇蛆病等。还有农药中毒、空气污染,氟化氟中毒等等。养蚕最怕蚕病,俗语称“春蚕白肚夏蚕僵,秋蚕空头精打光”。解放前缺乏科学知识,往往蚕病造成重大损失。解放后大力普及科学养蚕知识,培养了大批技术人员,乡有蚕桑辅导员,村有蚕桑技术员,生产队有蚕桑专管员。
  认真开展科学养蚕和蚕病防治,有效地控制了蚕病的漫延。蚕室、蚕具、小蚕房消毒十分严格,屋内泥土更换、高温熏蒸、漂白粉浸泡等。养蚕期间,人员出入换鞋、勤除沙、勤观察,发现蚕病对症下药。用防病一号、清石灰、漂白粉、福尔马林、灭蚕蝇、阿托品、硫磺、蚕座净等药物对蚕座蚕体进行消毒。80年代因为乡镇企业大发展,砖瓦窑、水泥厂大量排放氟化氟和硫化物,造成养蚕期空气、叶质污染。1982年春茧严重减产,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1983年开始每年4月25日至5月25日砖瓦厂停火一个月,使这个矛盾得到缓解。
   四个乡镇蚕桑生产表 表5-8单位:张、吨
  练市镇蚕桑生产表 表5-9单位:张、吨附录1:桑叶市场 据《湖州市志》记载:“练市、晟舍、菱湖、双林、新市、武康、长兴等地叶市盛于明代。”《湖州市志》上卷第618页)又云:“练市、新市及乌程县晟舍桑叶称盛。”(《湖州市志》上卷609页)。
  由此可见练市镇叶市的历史源远流长。1937年以前,练市镇上有10多家叶行,一般由米行兼营,叶市期间日夜营业。每当老蚕期是桑叶交易的旺季,每天有近百条买叶船停满环桥洋一带。市场叶价随时变化,每逢大量缺叶年份,最高的成交价是“十洋三担”,如果桑叶剩余过多,最低价是五角一担。
  所以以俗话说,“谁能识得四月天,躺在床上吃一年。”意思是说,谁能预先知道桑叶市面,谁就能够在这段时间里赚够一年的钱。
  解放后,农村实现合作化,开始有组织有计划按桑叶产量预订蚕种,桑叶余缺数量不多。但遭逢自然灾害,或者蚕性好而桑叶长势不好的年代,公社、大队便派专人去外地采购桑叶。70年代最高叶价为“百元三担。” 附录2:土丝市场 据《湖州市志》记载:解放初期,湖州境内南浔、双林、菱湖、练市、织里、善琏、新市、洛舍等镇农村为土丝集中产地(《湖州市志》上卷643页),所以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能缫丝。当时物价经常波动,而米和丝象黄金一样衡定。不管物价如何变动,丝和米却不会贬值。藏丝优于藏钱。1937年前,练市镇大丝行有3家,有的是赊布庄兼行,还有一些小丝贩子。当时生丝最高成交价,每两为1银元,最低价每两为3角钱。土丝销往南浔、江苏、震泽等地。1953年后,茧子逐步由国家统一收购,土丝市场不复存在。
   附录3:茧站与收茧 抗日战争前,练市有茧行3家:裕康茧行(今仁寿桥南练南小区处),公成茧行(今南大街粮管所处),德大茧行(今东大街猪羊部处)。3家茧行各有房屋10多间,抗战期间,裕康、公成茧行被毁。抗战胜利后德大茧行停业,开设大同茧行(今练东茧站处)。
  新中国成立后,练市地区蚕茧收烘工作由丝绸公司委托供销社代收代烘。1955年建造练东茧站和练西茧站,1956年建造长港、花林茧站,1964年建造洪塘茧站,1967年建造荃西茧站。
  1978年,练市供销社按照练市区行政区划建立区供销社,管理范围扩大了含山、善琏、石淙3个乡,这3个乡的5个茧站划归练市收茧小组管理。这样练市收茧小组管理茧站从原来的6家扩大到11家〔练东、长港、练西、荃西、花林、洪塘、含山、牛场(也称和平)、善琏、石淙、新开〕。1983年供销社体制改革,按照经济区域建立区供销社,西片3个乡(含山、善琏、石淙)的5个茧站划归善琏收茧小组管理。
  随着蚕桑生产的快速发展和有利于蚕农方便售茧,先后在1983年新建日晖桥茧站,1984年新建水口茧站,1986年新建化台桥茧站,1987年新建观音堂茧站,1989年新建仁北茧站,这样总共茧站又发展到11个,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收烘茧工艺上,开始时都是老煤灶(格子灶)。70年代初,改成车子灶(高车灶),1974年起络绎改成73—1型车子灶(低车灶)。在花林茧站造过一付推进灶,在洪塘茧站造过一付自动化翻板灶,洪塘和练东茧站在73—1型风扇车子的基础上加装风扇叶轴,叫双双灶。无论推进灶、73—1型车子风扇灶、外炉灶、双双灶、都实行“五定烘茧法”。即定铺格量、定加煤量、定温度、定时间、定干燥程度。并分头冲、二冲,二次烘干。
  由于乡镇丝厂的遍地开花,需求大于供给,加上收购茧子多少与乡镇收益有直接联系。利益的驱动,触发了“蚕茧大战”。从1985年开始到1989年,蚕茧收购成为市县以下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收茧期间,层层下派工作组到乡镇督促蚕茧收购,乡镇、村干部更是全力以赴,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动员蚕农到指定茧站售茧,发现“外流”,轻者批评教育,重者扣留罚款;私自收茧,就地没收。对茧子的计价形式也由以干壳量为基准加补正的方式,改为肉眼评定(俗称目评),即由主评根据茧子外观质量口头喊价。
   在蚕茧大战期间,练东、长港2个茧站划归练市丝厂自收自烘,并由练市丝厂新建了观音堂茧站。
  1988年丝绸公司收回,仍由供销社代收代烘。
  1997年湖州市政府按照中央有关精神对蚕茧收烘管理体制进行一体化改革,茧站房产、设备由供销社卖给丝绸公司,成立湖州市丝绸控股集团公司,练市设蚕茧收烘管理站。练市地区的11个茧站和收烘小组共27名在职职工和9名离退休人员整体转入丝绸控股集团公司,收烘形式改为丝绸公司统一收烘、经营。2001年,市政府对丝绸控股集团公司转为股份制企业,同时按照一个大区建立一个收烘管理站的思路,从2002年1月1日起,练市的11个茧站并入南浔蚕茧收烘管理站管理。
   蚕茧价目表 表5-10单位:50公斤/元表5-11 蚕茧价目表 单位:50公斤/元 注:1951~1957年以缫折为计价依据;1958~1971年以鲜上茧率16%为中准价;1972年以后,以鲜上茧干壳量7厘米为基准价格。担茧价格为全年平均价。

知识出处

练市镇志上

《练市镇志上》

练市镇志以辨证唯物主义为准则,实事求是记述练市镇的历史和现状,旨在弘扬古镇的传统文化、先人业绩和现代成就,记录资料,为后人续志提供依据。载录时限,上溯事物之发端,下限至2010年12月。图片资料延伸至2012年6月。载录地域为今练市镇范围,兼及原属乌镇区、练市区和大公社所辖区域中之今练市镇区域。与市、县、区有关联的事也作简述。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丛录和后记组成,专志分24卷。辅以图、表、照片。文体采用记叙式,一般不作评述。本着“略古详今”的原则,重点记述近代、现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