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15 条 103 / 668
1531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安西县地处甘、青、新三省区的交界,是控扼甘新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甘肃省通往蒙古国的必经之路,交通四通八达,是军事机动作战的重要地段。
1532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安西县地处甘、青、新三省区的交界,是控扼甘新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甘肃省通往蒙古国的必经之路,交通四通八达,是军事机动作战的重要地段。
1533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兰新铁路经安西县境内,铁路线东起疏勒河站(三道沟镇),西至红柳河车站,全程285公里,沿途设21个火车站,均属乌鲁木齐铁路局管辖。
1534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安西县干线公路桥梁表。
1535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据民国《安西县志》载,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始建立安西电报局,后改为电报支局,初置领班,旋改为主任,后又改为局长,并设事务、报务员各1人,线务佐8名,机务佐1名。
1536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军事设施,即用于军事行动的建筑物,一般根据地形、地物特点进行构筑,目的是为部队实施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使之有效地依托其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以争取战争的胜利。安西县自古为边塞重地,又是经略河西的关口要隘,境内自汉代以来所建筑军事设施众多,种...
1537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1538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关塞,又称关、关口或关防,是古代的重要防御设施,一般修筑在长城要点或交通孔道的险要之处,即所谓“依山筑城”、“控河为险”,使之成为军事要塞,驻兵防守,以遏敌军入侵。
1539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烽墩,又称烽燧、烽堠、亭障、烽火台、墩台,既是古代驻防军队的观察所,又是军情警报的传送站。安西县的烽墩遗迹,在各山口要隘与部分乡村布设。烽墩与长城、关隘、障城、堡寨一起,构成边疆地区完整的防御体系,在古代边疆军事斗争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540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城池是最早出现的军事设施。《吴越春秋》云:“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可见,城郭的出现,是与军事斗争紧密联系的。春秋战国以来,“筑城郭以自守”,成为重要的军事防卫手段。
1541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堡寨俗称“土围子”,是古代的一种重要防御设施。堡寨规模一般比城小,设施也比较简单。安西一带古时多以乡村为单位修筑堡寨,并在敌人攻击时,组织乡兵、民团守御。
1542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1960年经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镇。位于安西县城西北77公里马鬃山之山脉中,因地处古驿站红柳园子而得名,驿站废弃后无人居住。
1543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现代以来,以火药为发动力的火枪、火炮等新式武器大量生产,并装备部队,从根本上改变了作战形式,古代的大多数军事设施已不适应新的作战需要,代之而岀现的是碉堡、掩体、坑道、地下指挥所等军事工程。
1544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春秋战国时,安西属西戎之地,秦被月氏人占据,汉初为匈奴等少数民族牧养、角逐之地(据《汉书•地理志》)。西汉时始有正规的军事机构。以后各个朝代对军事机构的设置变化频繁。到清代时,军事组织较为完善,兵员数量较多。本篇着重记述历史上驻安西军事组织...
1545
知识出处: 安西县军事志 | 类型: 正文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承袭秦制,地方行政机构实行郡县二级制。军队设置朝廷警卫部队(羽林军)、朝廷直辖军和郡县部队。据有关资料考证,西汉时在安西境内,设有郡县机构——敦煌郡太守及都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