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图书馆
枣庄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枣庄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35143条
基础文献
43条
析出资源
3904条
图表
4833条
人物
2188条
机构
633条
事件
19512条
地名
146条
专题
1469条
作品
2110条
实物
305条
知识出处
全部
大宗村志
滕州党史人物第一集
鲁南革命史
枣庄文化通览
历史人物志上卷
鲁化厂志 1966...
枣庄市市中区志
枣庄煤史
枣庄诗选
枣庄市志
枣庄人物
滕州年鉴2019
官桥镇志
滕州印象
滕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及...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滕州...
枣庄市第三次全国文物...
枣庄革命画史
滕州古树名木
枣庄名人
枣庄文物
枣庄战事
中共滕州党史大事记
滕州大事记
善国善书-滕州文献志
枣庄名胜古迹
薛国沧桑
枣庄民俗
滕县的战火
王学仲艺术馆馆藏精品...
滕州年鉴2020
枣庄柳琴戏
滕州市政协大事记
印象羊庄
枣庄胜景
滕州拔尖人才
枣庄泉志
枣庄运河
棗莊文物博覽
天南地北滕州人
滕州市妇幼保健院院志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
检索条件
共 35143 条
121
/
2343
1801
二、北辛文化时期的自然环境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北辛文化距今7300〜6300年,大约延续了1000多年。根据环境考古资料,北辛文化正处于地质时代的全新世大暖期,尤其距今7200~6000年是大暖期的鼎盛阶段,各地气候均较为暖湿,季风降水几乎波及全国。这一时期黄河流域的大部地区覆盖着亚热...
1802
三、北辛文化主要特征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北辛文化经过长达1000多年的发展,以粟作为主的农业生产规模和种植水平不断扩大提高。其社会性质逐渐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所有制形式也由氏族公有制向家族私有制转化。北辛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标志着在海岱文化区找到了早于大汶口文化的新石器时...
1803
第三节 北辛文化的聚落形态和农业经济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北辛文化时期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聚落,这些稀疏聚落构成了海岱文化区原始村落景观。迄今山东省经过考古发掘的北辛文化聚落遗址20余处,多数遗址都发现了房址、灰坑、水井等与居住有关的遗存。由于当时氏族成员不多,聚落面积大都在5万平方米之内。有的聚落遗...
1804
一、聚落形态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北辛文化聚落遗址分布较为稀疏,虽然各聚落之间的关系还不甚明确,但大体可以勾画出北辛文化时期聚落的一般特点:这些大小不等的原始村落大都分布在近水高地,由尖顶式低矮住房组成,规模不大。这种原始质朴的小村落格局,反映了北辛文化居民已过着“日出而作...
1805
二、农业经济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北辛文化时期的社会经济主要由农业、家畜词养业、采集、渔猎和各种手工业构成,其中作为社会经济基础的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农业生产已是当时人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定居生活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粟是耐旱作物,从自然气候、土质和地理环境方面观察...
1806
三、葬制与葬俗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北辛文化的多人合葬、二次葬等埋葬制度和流行成年人拔除侧门齿习俗,在大汶口文化早期仍然流行,表明在葬制、葬俗方面,大汶口文化早期是从北辛文化晚期延续下来的。北辛文化时期的丧葬习俗已相当复杂,氏族成员生前聚族而居,死后则聚族而葬。
1807
四、社会经济与社会性质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社会经济的发展北辛文化的社会经济与后李文化相比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家畜饲养业、采集、渔猎及各种手工业等方面。社会性质北辛文化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同后李文化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也有了一定提高。从聚落形式看,社会组织结构已...
1808
第四节 枣庄的大汶口文化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大汶口文化继北辛文化发展而来,碳14测定的绝对年代为6100~4600年,前后延续了大约1500年的时间。大汶口文化因1959年泰安大汶口遗址的发掘而得名。
1809
一、分布状况和典型遗址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大汶口文化遗址枣庄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地区,属于黄淮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境内以低山丘陵为主,还有山间谷地、山前冲积平原和濒湖湿地分布。有岗上遗址、建新遗址、西公桥遗址、红土埠遗址、沙沟五村遗址。
1810
二、考古发掘的遗址和氏族墓葬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枣庄市已发现的50多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经过科学发掘的有滕州岗上、西公桥、西康留、北辛以及山亭区的建新等遗址。这5处遗址的发掘收获颇丰,发现的遗迹包括房基、墓葬、灰坑、窖穴、陶窑和水井等,出土了数千件文物及大量陶片标本,为研究这一地区大汶口...
1811
第五节 枣庄的龙山文化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龙山文化由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距今4600~4000年,其下限已进入夏代历史纪年。具有设防功能的局台遗址城市的大量出现是龙山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二疏城遗址又名散金台,位于峄城区峨山镇萝藤村和城前村之间,西部紧靠萝藤河,是一处面积较大的台形遗...
1812
一、具有设防功能的高台遗址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龙山文化时期,发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城址。这一时期的城址可分为环壕城和台城两种。环壕城是在平地上挖掘壕沟,取土穷筑城墙;台城则充分利用自然高地,在台地边沿堆土修筑城墙,整个城址要高出四周许多,犹如巨大堡垒高耸于旷野,这种城一般也有壕沟。枣庄地...
1813
二、考古发掘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枣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有石铲、石斧、石镑、石镰、石刀。在庄里西遗址灰坑的填土中,发现大量龙山文化时期的炭化稻米及其他植物果实和种子,如野大豆、高粱、粟和酸率核。二疏城遗址出土的2件蛋壳黑陶杯引人注目,制作精致,在庄里西遗址还...
1814
第六节 枣庄的岳石文化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岳石文化以平度市东岳石遗址命名,是在龙山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支早期青铜时代文化,被学术界推定为夏代东夷族群的遗存。岳石文化分布范围不仅覆盖了海岱文化区龙山文化分布区域,而且又有较大的拓展。
1815
一、枣庄的岳石文化分布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枣庄地区发现的岳石文化遗存相对较少,在庄里西、薛国故城、前掌大、赵村、庙顶、大峪等遗址均发现了岳石文化的遗迹和遗物。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