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葬制与葬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237
颗粒名称: 三、葬制与葬俗
分类号: K878
页数: 2
页码: 81-82
摘要: 北辛文化的多人合葬、二次葬等埋葬制度和流行成年人拔除侧门齿习俗,在大汶口文化早期仍然流行,表明在葬制、葬俗方面,大汶口文化早期是从北辛文化晚期延续下来的。北辛文化时期的丧葬习俗已相当复杂,氏族成员生前聚族而居,死后则聚族而葬。
关键词: 北辛文化 葬制 葬俗

内容

北辛文化发现的墓葬总数已超过百座,各遗址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苏北的连云港市和鲁中南的汶泗流域,鲁北和胶东半岛地区也有少量发现。墓葬形制多数为长方形土坑竖穴,石棺墓数量较多,也有少数其他葬制,如白石村遗址发现了没有墓坑的墓葬,未见掩埋迹象,仅骨架上面压有一些红烧土块,部分遗址中还发现了少量儿童瓮棺葬。
  北辛文化的多人合葬、二次葬等埋葬制度和流行成年人拔除侧门齿习俗,在大汶口文化早期仍然流行,表明在葬制、葬俗方面,大汶口文化早期是从北辛文化晚期延续下来的。北辛文化时期的丧葬习俗已相当复杂,氏族成员生前聚族而居,死后则聚族而葬。墓葬形制多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坑狭小,大多仅能容下尸体。葬式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一般无葬具,儿童墓则流行陶棺或瓮棺葬;多数墓无随葬品,少数墓葬虽有随葬品但数量很少。北辛文化时期不仅丧葬习俗复杂,可能还有一定的祭祀仪式。在遗址的一个土坑内埋有6副猪下颚骨,其上覆盖着石板;另一个圆坑中埋有猪头。这些现象很可能与当时的原始祭祀仪式有关。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