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枣庄的岳石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245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枣庄的岳石文化
分类号: K871
页数: 3
页码: 92-94
摘要: 岳石文化以平度市东岳石遗址命名,是在龙山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支早期青铜时代文化,被学术界推定为夏代东夷族群的遗存。岳石文化分布范围不仅覆盖了海岱文化区龙山文化分布区域,而且又有较大的拓展。
关键词: 岳石文化 文化遗址

内容

岳石文化以平度市东岳石遗址命名,是在龙山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支早期青铜时代文化,被学术界推定为夏代东夷族群的遗存。岳石文化分布范围不仅覆盖了海岱文化区龙山文化分布区域,而且又有较大的拓展。岳石文化的年代与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大体同时。到了商代,由于商王朝长期对东夷征伐,岳石文化逐渐被商文化所取代。岳石文化的命名和确立,揭开了研究夏代及商代早期东夷文化的新篇章。据《禹贡》划分的疆域,今枣庄地区在夏代属于古九州之一的徐州,境内除了古老的薛国,还出现了徐国、鄭国和倡阳国。
  一、率庄的岳石文化分布枣庄地区发现的岳石文化遗存相对较少,在庄里西、薛国故城、前掌大、赵村、庙顶、大峪等遗址均发现了岳石文化的遗迹和遗物。薛国故城内有较大面积的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地层,厚达1米。二疏城遗址和晒米城遗址出土的平面呈半月形的双孔石刀也是岳石文化遗物。
  岳石文化的社会经济比龙山文化时期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一时期的农业经过前代的积累,已有相当高水平。据植物考古学家研究,经过数千年对农作物的选育、栽培,至岳石文化时期,粟、稻、黍、小麦和高粱等农作物都有种植。石器仍是岳石文化先民的主要农业生产工具,但有了改进和创新。石质农具主要有铲、镢、镰、刀4类,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骨铲、蚌铲、蚌镰和蚌刀等。双孔石镢和双孔石刀是岳石文化的特征农具。石刀多为半月形,也有长方形的,刀身有2个穿孔,通体磨光,小巧玲珑。这种石刀主要用于收割秸穗,其形状、规格与过去鲁南山区农民用来割取高粱和谷穗的铁苇刀非常相似。这些用具表明了当时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和进步。
  岳石文化遗址曾发现少量青铜器,其种类有镞、锥、刀及手镯等。镞属于兵器,手镯为装饰品,锥和刀为手工工具。岳石文化先民的生活器具主要是陶器。以泥质黑衣灰胎陶和夹砂褐陶为多,器壁已经变厚,蛋壳陶已经绝迹。泥质黑陶器在制作工艺和装饰上有突出特征,就是在制作器胚时,将各部位的结合处施加一周明显的凸棱,这也是岳石文化陶器的独特装饰风格。此外,岳石文化遗址还出土了一些制作精致的彩绘陶纺轮,纺织技术较龙山文化有进一步提尚。
  二、社会动荡时期的岳石文化人类进人文明时代之后,掠夺、兼并战争日益激烈,规模也逐渐扩大,因此聚落防御工事显得尤为重要。岳石文化的建筑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城邑建筑方面。这一时期已发明了版筑技术,即在城墙内外两侧架上木板挡土夯筑。使用此法筑成的城墙内外壁比较陡直,既坚固耐用,又增强了防御功能。
  岳石文化流行占卜习俗,考古发掘的岳石文化遗址几乎都出土有卜骨,其数量比龙山文化增多。这些卜骨用牛、鹿、猪、羊肩胛骨修制而成,有钻有灼。根据卜骨形状和加工痕迹,可以推测当时骨卜的使用方法。岳石文化的社会经济和生产力水平,同龙山文化相比均出现一定幅度的提高。个别部门的产品则出现衰落(如制陶业等),这可能与新产业的产生和人们习俗的变化有关。青铜器的出现,表明这一时期已步人青铜时代门槛。
  枣庄地区岳石文化遗址的数量,同龙山文化时期相比已大为减少,也明显少于其后的商周文化遗址。这是因为当时日益加剧的战争造成的,当时中原地区已建立了强大的夏王朝,势力范围不断东渐,日益压迫岳石文化居民的生存空间。由于连年争战,使万国并立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文献记载,从夏禹时代的“万国林立”到商汤建国时的“诸侯三千”,整个夏代是方国激烈兼并的时代,而东夷地区则是兼并的主战场之一。作为东夷土著的岳石文化居民,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在夏王朝不断东征下,有的迁徙,有的融合到华夏集团中。这种情况直到商代没有改变,甲骨卜辞关于征伐东夷的记录屡见不鲜,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仲丁在位时曾经征伐过“蓝夷”。关于蓝夷地望,据学者考证就在现今滕州市境内。此外,发生在距今约4000~3500年的气温下降,也是造成岳石文化时期海岱文明衰落的原因之一。岳石文化时期的社会形态,从大的方面看,仍然是龙山文化时期社会形态的延续,即古城、古国的持续发展时期。这一阶段以家族所有制为主体的生产关系日益巩固,建立在家族基础之上的分散王权得到了加强和发展,部落邦国间军事力量和冲突不断扩大。以青铜器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的出现,暗示着新的生产关系正在酝酿之中。
  枣庄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延续了数千年之久,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先民们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披荆斩棘,繁衍生息。他们一步步从洪荒年代走来,用血汗开拓了这片沃土,用勤劳双手点燃了农业文明之火,在经历了无数风雨和战争洗礼之后,终于昂首阔步进人辉煌的青铜时代。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