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023 条 121 / 1335
1801
知识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 类型: 正文
船闸,是用以保证船舶顺利通过航道上集中水位落差的厢形水工建筑物,瓯江干流莲都段建有2座通航船闸,其中一座建在玉溪水利枢纽上,一座建在开潭水利枢纽上。
1802
知识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 类型: 正文
码头是指船舶进出航道,供停泊、靠泊和旅客上下岸、货物装卸、储存等功能的水域和陆地范围的建筑场所和设施。莲都航道上主要有以下8处码头,其中有部分码头因航道设施改变现已自然消失。
1803
知识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 类型: 正文
渡口指设于河流、湖泊、水库、沿海邻近岛屿间专供渡运人、货、车的场所及设施。丽水市莲都区地处瓯江中游,境内江河交错,渡船自然成了隔江两岸群众出行的工具,渡口也随之形成。据有关材料证实,1990年,全区共有渡口44处,其中汽车轮渡1处,交通渡和...
1804
知识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 类型: 正文
1990年以来,为了提高渡口过渡运输安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丽水市莲都区逐年有计划地实施了撤渡建桥项目。
1805
知识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 类型: 正文
竹筏又称竹排,分前后两节。第一节头上翘,呈弧形,长8米,宽1.5米;第二节平直,长6米,宽1.5米。用隔年生大毛竹24~28支(胸径约12~14厘米),在立冬砍伐,断根去梢,截取6~8米长,削去青皮(贴水部分从头至尾保留宽约3厘米青皮以增强...
1806
知识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 类型: 正文
《莲都区交通志》中对工具的相关描述。
1807
知识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 类型: 正文
瓯江历来是浙西南交通主要航道。瓯江水路客运始于抗日战争初期,1949~1953年期间,丽温公路尚未修复通车,丽水至温州“小客船”一直在营运。当时的“小客船”是乘坐10~15人的人力木帆船,早开晚达。1953年10月丽温公路通车后,水运旅客减...
1808
知识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19年(1930)1月,大水门设有船舶管理站。民国30年(1941)设立丽水驿运站后,船舶管理归驿运站负责。新中国成立后,船舶管理一直由航管所(站)主管。其中,撤地设市前, 丽水市莲都区船舶管理(县级)由丽水市航管所主管,以后改由丽水市...
1809
知识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19年(1930)1月,大水门设有船舶管理站。民国30年(1941)设立丽水驿运站后,船舶管理归驿运站负责。
1810
知识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初期,航管部门对船员管理比较单纯。船员(船舶所有权人)只要向航管部门登记,领得“航行簿”之后,就可在瓯江全线航行。
1811
知识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 类型: 正文
维护水上交通秩序,保障船舶、排筏航行、停泊和作业的安全,保护水域环境,是水上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目前执法依据有1999年10月8日国家交通部下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第4号令)和2002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
1812
知识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 类型: 正文
渡口管理工作,是直接关系着广大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明确管理职责,强化渡口安全管理,1987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了《浙江省渡口安全管理规定(试行)》(浙政46号),明确了各级政府是渡口安全管理主体,乡镇渡口责任主体是所在乡镇人民政府。...
1813
知识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 类型: 正文
按照国家规定,收取的航道养护费、水路运输管理费、货物港务费、船舶港务费、船舶检验费等统称为水路运输规费,由航管部门统一征收。 航道养护费为加强航道管理和养护,改善通航条件,保证航道畅通和航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和《中华人...
1814
知识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 类型: 正文
丽水地处瓯江中游,自古以来就有货物装卸,就有港口。在抗日战争时期至20世纪50年代,丽水市及温州等各地航行的船筏都在停泊或装卸。丽水瓯江沿岸上起小水门、下至厦河埠,绵延数里,帆檣如林,港口十分发达。丽水港在1986年前,由丽水航管站管理,1...
1815
知识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 类型: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作为浙西南中心城市的丽水,其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为了能赶上和争取超过全省的平均水平,有必要大力促进丽水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为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而从物流...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