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1788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运输
分类号: F550.3
页数: 5
页码: 258-262
摘要: 竹筏又称竹排,分前后两节。第一节头上翘,呈弧形,长8米,宽1.5米;第二节平直,长6米,宽1.5米。用隔年生大毛竹24~28支(胸径约12~14厘米),在立冬砍伐,断根去梢,截取6~8米长,削去青皮(贴水部分从头至尾保留宽约3厘米青皮以增强牢度和光滑)。用松明火烟熏至表皮焦黑、定型、晒干。在两头和腰间凿孔,用“坚七树”平行穿入,上横档重合编扎成排。前后两节联成一副,一人操作。可载运干货700千克,或湿货1000千克。为货物免受浸湿,筏上置货架。装干货时,筏上放货架垫高20厘米左右,用特制蔑席遮阴防雨。20世纪90年代后,竹筏经过改造用于瓯江漂流。
关键词: 水路运输建设 水路运输发展

内容

第一节工具
  竹筏又称竹排,分前后两节。第一节头上翘,呈弧形,长8米,宽1.5米;第二节平直,长6米,宽1.5米。用隔年生大毛竹24~28支(胸径约12~14厘米),在立冬砍伐,断根去梢,截取6~8米长,削去青皮(贴水部分从头至尾保留宽约3厘米青皮以增强牢度和光滑)。用松明火烟熏至表皮焦黑、定型、晒干。在两头和腰间凿孔,用“坚七树”平行穿入,上横档重合编扎成排。前后两节联成一副,一人操作。可载运干货700千克,或湿货1000千克。为货物免受浸湿,筏上置货架。装干货时,筏上放货架垫高20厘米左右,用特制蔑席遮阴防雨。20世纪90年代后,竹筏经过改造用于瓯江漂流。
  木帆船木质船体,船体两头尖窄。船上有竹篷遮风挡雨,先后两块可活动。长10米、宽1.6米、高0.6米。人工操作,深水划桨、浅水撑篙。可载重2吨。具有调头转身灵活特点。
  舴艋船亦称木帆船,船体两头尖窄,形状有点像蚱艋,是旧时瓯江流域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船长约8~12米,宽2.5米。有小四舱、小五舱、大五舱几种。前舱装货,后舱住人,载重3000千克左右。船上有拱形的竹篷遮风挡雨,一般三块,中舱盖弧形箬篷,前后篷可移动。浅水篙撑,深水划桨,还有桅杆和白布帆。南风一起,瓯江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场面非常壮观,是瓯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鉴于20世纪90年代后,瓯江多处建造水电站,又公路运输事业迅猛发展,导致瓯江水运事业萎缩,故这种船逐步被淘汰退出水上运输。
  机动船系1972年由舴艋船改为用柴油机作动力的船,有木质船、水泥船两种。载重7~18吨。18吨位机动船配15马力柴油机,满载吃水约1米,顺水时速约15千米,逆水时速约7.5千米。
  大峃船大峃船又称大峃艇。小平头、尾翘、底平。7吨位的大峃船全长15米,6个货舱,上盖三搭蔑篷,篷下有梁,人在篷背可以前后走动。有风帆、船舵,用人力以篙桨为推力,船员2名。船只笨重,需结队航行,上滩时要下水拔船和多人拉纤相结合。原出于大峃(文成),航行于飞云江上游,民国时期部分迁入瓯江。1957年随着航运体制下放,有数十艘大峃船从温州迁入丽水县。大峃船比舴艋船吨位大、舱面宽,适宜装运轻泡货物或旅客。但由于造船木材耗量大、航速慢,故被逐步淘汰。丽水从1974年停建大峃船,后来绝迹。
  挖砂船始见于20世纪80年代,是集挖砂、筛砂、输送于一体的柴油机动船,经常固定在瓯江河床内作业。
  运砂船系配合挖砂船在瓯江水域运送砂石料至码头的散装机动船舶,有木质和钢质两种。
  捕鱼船酷似舴艋船,但船体较小,机动与手撑并用,调头转身灵活,用于瓯江捕鱼作业。
  旅游船主要用于库区和旅游景区内水域上的供游客水上观光。现有古堰画乡景区上的仿古画舫旅游船,共有6艘。南明湖上的现代旅游船一艘,34客位。
  巡逻艇主要是执法部门(管理单位)用于水上监督执法和管理的巡逻艇。区域内有瓯江干流上市地方海事局的巡逻艇和黄村水库上管理用的快艇。
  餐饮趸船是固定在水面上没有动力的用于旅客餐饮和水面观光的船舶,一般有多层甲板结构物,设有厨房、餐厅、卫生间等生活设施。
  2010年丽水市莲都区域内登记船舶情况第二节水路客货运输
  一、水路客运
  瓯江历来是浙西南交通主要航道。瓯江水路客运始于抗日战争初期,1949~1953年期间,丽温公路尚未修复通车,丽水至温州“小客船”一直在营运。当时的“小客船”是乘坐10~15人的人力木帆船,早开晚达。1953年10月丽温公路通车后,水运旅客减少,“小客船”停开,少数旅客改搭乘货船。1972年,丽水县航运公司在瓯江试行小马力机动船载客获得成功,从而恢复了丽水至温州客班船。由于票价比汽车票价低,又便于携带鸡鸭禽蛋、竹木器具等杂物,沿途各点均可停靠,很受欢迎。1975年该公司客班机动船发展到13艘、413个客位。1988~1990年,由于丽水至温州公路拓宽改造曾造成路阻,水路旅客增多,故当时有3艘机动船轮流从丽水开往青田,平均每日一个班次。1990年后,丽水市航运公司曾有客船6艘从事客运业务。其中14吨位50客位的3艘,7吨位30客位的3艘。核定客运航线为丽水至青田,春节期间或发大水时可直达温州。1995年,后因330国道丽温段改造完工,汽车客运逐步代替了水上客运,为此,瓯江水上客运歇业。但随着瓯江旅游事业的开发,瓯江水上客运仍恢复发展,其中:2006年4月,丽水大通联运公司成立瓯江旅游客运公司,2010年8月更名为南明湖船舶发展有限公司。2009年,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古堰画乡开发有限公司成立涉水长运旅游公司。以上两公司专门从事瓯江旅游事业。
  二、水路货运
  丽水市(丽水市莲都区)地处瓯江中段,瓯江干流贯穿大港头、碧湖、城关等乡镇,水运线路长,便于货物运输。旧时木帆船长途货运,上通云和、龙泉、松阳、下达青田、温州。抗战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丽水具有水水转运、水陆转运的优越条件,城关镇大水门成为浙南商品流通的重要中转商埠。当时大水门溪滩上,待运商品堆积如山,木帆船运输盛极一时。1953年10月1日,丽温公路修复通车,温州至丽水货运物资逐年减少,木帆船数量也随之减少。但丽水和温州方向的贸易往来,在水运运价低于汽车运价的情况下,木帆船运输仍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1956年丽水、云和、龙泉、松阳的船舶,在丽水成立木帆船运输合作社,共有船只650多艘,年运量4万余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经济好转,水运货运量大幅度上升,其中1984~1988年的5年间,水运货运量达到28.29万吨。20世纪80年代以后,机动船取代了人力船,船舶装卸吨位也由原来的2~3吨提高到7-18吨。丽水市(县级)1990年底瓯江货运有7~18吨位的机动船225艘,共计3459吨位,其中,集体企业136艘,个体运输户89艘,年运输能力可达10万吨。1990~1995年,丽水市航运公司有机动船219艘,最大载货吨位为108吨,并有51艘外海货轮挂靠,总吨位达到27202吨。但随着公路运输的迅猛发展,加上瓯江中上游建造多座电站,瓯江水上货运逐年萎缩,最后歇业。
  表2-2-21990〜2010年丽水市莲都区水上客货运量

知识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莲都区交通志》

出版者:西泠印社出版社

新编《莲都区交通志》是在原《丽水市交通志》(县级)基础上续编而成的,它是一部记述丽水市莲都区交通事业的地方性专业志书,如实记载了丽水市莲都区境内交通行业的历史和现状,全面反映了莲都交通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真实面貌,进一步突出了丽水市莲都区的区域特点和交通的特色。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丽水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