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图书
唯一号: 11192002022000178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工具
分类号: F416.47
页数: 3
页码: 258-260
摘要: 《莲都区交通志》中对工具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水路运输 运输工具

内容

竹筏又称竹排,分前后两节。第一节头上翘,呈弧形,长8米,宽1.5米;第二节平直,长6米,宽1.5米。用隔年生大毛竹24~28支(胸径约12~14厘米),在立冬砍伐,断根去梢,截取6~8米长,削去青皮(贴水部分从头至尾保留宽约3厘米青皮以增强牢度和光滑)。用松明火烟熏至表皮焦黑、定型、晒干。在两头和腰间凿孔,用“坚七树”平行穿入,上横档重合编扎成排。前后两节联成一副,一人操作。可载运干货700千克,或湿货1000千克。为货物免受浸湿,筏上置货架。装干货时,筏上放货架垫高20厘米左右,用特制蔑席遮阴防雨。20世纪90年代后,竹筏经过改造用于瓯江漂流。
  木帆船木质船体,船体两头尖窄。船上有竹篷遮风挡雨,先后两块可活动。长10米、宽1.6米、高0.6米。人工操作,深水划桨、浅水撑篙。可载重2吨。具有调头转身灵活特点。
  舴艋船亦称木帆船,船体两头尖窄,形状有点像蚱艋,是旧时瓯江流域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船长约8~12米,宽2.5米。有小四舱、小五舱、大五舱几种。前舱装货,后舱住人,载重3000千克左右。船上有拱形的竹篷遮风挡雨,一般三块,中舱盖弧形箬篷,前后篷可移动。浅水篙撑,深水划桨,还有桅杆和白布帆。南风一起,瓯江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场面非常壮观,是瓯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鉴于20世纪90年代后,瓯江多处建造水电站,又公路运输事业迅猛发展,导致瓯江水运事业萎缩,故这种船逐步被淘汰退出水上运输。
  机动船系1972年由舴艋船改为用柴油机作动力的船,有木质船、水泥船两种。载重7~18吨。18吨位机动船配15马力柴油机,满载吃水约1米,顺水时速约15千米,逆水时速约7.5千米。
  大峃船大峃船又称大峃艇。小平头、尾翘、底平。7吨位的大峃船全长15米,6个货舱,上盖三搭蔑篷,篷下有梁,人在篷背可以前后走动。有风帆、船舵,用人力以篙桨为推力,船员2名。船只笨重,需结队航行,上滩时要下水拔船和多人拉纤相结合。原出于大峃(文成),航行于飞云江上游,民国时期部分迁入瓯江。1957年随着航运体制下放,有数十艘大峃船从温州迁入丽水县。大峃船比舴艋船吨位大、舱面宽,适宜装运轻泡货物或旅客。但由于造船木材耗量大、航速慢,故被逐步淘汰。丽水从1974年停建大峃船,后来绝迹。
  挖砂船始见于20世纪80年代,是集挖砂、筛砂、输送于一体的柴油机动船,经常固定在瓯江河床内作业。
  运砂船系配合挖砂船在瓯江水域运送砂石料至码头的散装机动船舶,有木质和钢质两种。
  捕鱼船酷似舴艋船,但船体较小,机动与手撑并用,调头转身灵活,用于瓯江捕鱼作业。
  旅游船主要用于库区和旅游景区内水域上的供游客水上观光。现有古堰画乡景区上的仿古画舫旅游船,共有6艘。南明湖上的现代旅游船一艘,34客位。
  巡逻艇主要是执法部门(管理单位)用于水上监督执法和管理的巡逻艇。区域内有瓯江干流上市地方海事局的巡逻艇和黄村水库上管理用的快艇。
  餐饮趸船是固定在水面上没有动力的用于旅客餐饮和水面观光的船舶,一般有多层甲板结构物,设有厨房、餐厅、卫生间等生活设施。
  2010年丽水市莲都区域内登记船舶情况

知识出处

莲都区交通志

《莲都区交通志》

出版者:西泠印社出版社

新编《莲都区交通志》是在原《丽水市交通志》(县级)基础上续编而成的,它是一部记述丽水市莲都区交通事业的地方性专业志书,如实记载了丽水市莲都区境内交通行业的历史和现状,全面反映了莲都交通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真实面貌,进一步突出了丽水市莲都区的区域特点和交通的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丽水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