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东山县” 相关
共 656 条 6 / 44
76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铜山港的发展历程和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文章从铜山港的航运业、盐运业和民国时期的航运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供了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数据。同时,文章还描绘了铜山港的衰落和战后的繁荣,以及解放前夕的情况。
77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民国时期东山岛渔区遭受海匪骚扰抢掠的情况和当地渔民的反抗活动。文章描述了海匪的活动和危害,以及渔民在遭受迫害时的英勇反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78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 类型: 正文
本文总结了东山历史上的教育发展情况,包括铜山古城知名人士的贡献、民国时期教师斗争、建国以来的教育发展,涵盖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情况。
79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东山人民反侵略斗争史,包括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为以及东山岛人民的抗战事迹。
80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 类型: 正文
本文是一篇介绍南北文武合套这种艺术形式的文章。御乐轩班社是这种艺术形式的代表,其结合了南曲和北管的四平锣鼓进行伴奏。文章介绍了御乐轩的起源、乐器、演出剧目以及四平锣鼓的演奏方式,并认为这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戏剧演变的过渡形式。
81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 类型: 正文
本文通过详细描述墨鱼骨雕、剪瓷雕、金银镂雕和金漆木雕等传统工艺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艺术特点,展示了东山岛在这些工艺领域的丰富传统和技艺精湛。
82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墨鱼骨雕的历史、制作工艺和创新发展,展现了这门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文章通过介绍墨鱼骨雕的题材、技法、工具和色彩等方面,让读者了解这门艺术的精湛技艺和美学价值。
83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 类型: 正文
本文是一篇介绍东山岛民间雕塑工艺——剪瓷雕的文章。文章介绍了剪瓷雕的起源、材料、技艺和在当地建筑装饰中的应用,同时强调了剪瓷雕具有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立体感强、不易褪色等特点。
84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金银雕工艺的历史、地理位置和民间风俗的关系,以及金银雕工艺的种类、制作方法和代表作。
85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金漆木雕的起源、应用领域、材料和技法,以及其在海内外的声誉和影响力。
86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东山岛和台湾的地缘关系,特别是“东山陆桥”的概念。文章通过林观得教授的论文引述,解释了“东山陆桥”的形成和演变,并指出这个陆桥曾三次与台湾连接。
87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 类型: 正文
本文通过对马銮村演变和康美盐场的兴废的追溯,展现了历史背景下的事件和人物。同时,文章还通过访问铜钵村老人的方式,考证了铜钵盐埕的历史。
88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高刚山先生在东山县东升小学任教期间的多方面表现,包括其文学艺术造诣、教学风格、引导学生阅读进步书刊和进行抗日救国宣传等方面的内容。
89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萧笠云先生的一生经历,特别是他在东山初级中学的创办和任教经历,以及他对东山教育的贡献和影响。文章还描述了他的教育理念、办学成绩、教学风格以及多才多艺的才华,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90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谢联棠的一生经历,特别是他在海外经营商务、发展侨居地经济,热心侨民慈善福利事业,以及他对祖国和家乡的深情关注和无私奉献。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