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墨鱼骨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041
颗粒名称:
一、墨鱼骨雕
分类号:
J314.9
页数:
3
页码:
37-39
摘要:
本文描述了墨鱼骨雕的历史、制作工艺和创新发展,展现了这门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文章通过介绍墨鱼骨雕的题材、技法、工具和色彩等方面,让读者了解这门艺术的精湛技艺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
传统工艺
骨雕
东山县
内容
墨鱼,其鱼骨“海螵蛸”不仅可以入药,而且还可以入画,艺匠用它制作墨鱼骨浮雕画,具有洁白度高,立体感强,美术性巧的特点,堪称我国工艺美术百花园里的奇葩。
东山岛墨鱼骨雕有着悠久历史。早在清朝,每逢“中元节”,人们盛行摆坛,艺人就善于用墨鱼骨雕刻,拼接抽象的珍禽瑞兽、奇花佳果来缀饰桌面,借以烘托吉庆气氛,因此,形成一种传统工艺。一九五九年,东山县在发掘民间艺术时,钱岗村艺人孙润成言及墨鱼骨雕这门别殊的艺术乃东山岛人首创。于是县里组成了以孙齐家、谢学文、林松武三人为主的工艺创新小组,在继承传统技艺基础上,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进行尝试创新。最初,以花鸟题材和平面雕技法入手;继而,运用中国画的画法构图,创作浮雕画。
雕刻墨鱼骨画,须先将沾污的“墨烟”洗净,易除骨面一层坚硬的薄壳,用清水洗浸,去其咸腥味,晾干备用。墨鱼骨雕讲究刀法,有多种特殊的微型刀具,如小镰刀、弧勺刀、匙刀等,刀锋在一厘米以下,还有线锯、小锉刀等辅助工具。由于墨鱼骨体积有限,画面较大和复杂的骨雕要分部份雕刻,最后用白脂胶粘接组合镶入框中。墨鱼骨色白质脆,纹理自然,用来雕刻禽鸟花卉,表现羽毛、花瓣等能够反映出较强的质感,栩栩如生,别具风采,逗人喜爱。墨鱼骨雕一般不上色,保持自然美感,作品具有木雕、泡沫雕等所不及的艺术效果。
一九五九年,孙齐家雕刻的一幅《博古盆景》(画面为拥有兰花、天竺的花瓶和瓶架)被选送赴京参加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观众最初以为是象牙雕,当后来知道是用墨鱼骨雕的,无不露出惊奇的目光。此后,东山的工艺美术工作者不断探索,反复尝试,刻意求工,屡有佳作面世。一九六一年,福建省评选工艺美术作品出国展览,谢学文的《和平繁荣》、《水仙花篮》入选。特别是《和平繁荣》以翔姿回异的鸽群和枝叶繁茂的花簇为画面,表现了人民对和平的美好愿望。从此,东山岛墨鱼骨雕蜚声中外,广受赞赏。福建省特种工艺处开始指定专人研究其松动粘胶之工艺。一九六二年,福建省工艺美术展览会,展出精雕细琢的《孔雀图》(50CM×75CM),画面上有两只栩栩如生的孔雀栖枝、并有盛放的花朵陪衬,技术难度很大。展出后,许多报刊相继载文作了高度评介。于是,东山工艺美术厂为继承发展墨鱼骨雕这一独特工艺,特聘这两位艺人驻厂创作。同时培养出黄秋来、杨振忠等一批新秀。一九六六年“文革”期间,由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挥舞“花鸟画不能反映政治”的棍棒,使墨鱼骨画横遭打击,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朵枯萎的花朵才得以重放异彩。,不少作品重登艺坛。近年来,东山岛墨鱼骨雕的知名度,伴随它的技艺出新而不断提高,已有更多的人了解这门国内外少有的艺术之花。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本辑主要介绍了东山县铜山古城的历史、地理、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并介绍一些爱国爱乡以及在文学艺术取得成就的历史人物。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长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