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剪瓷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042
颗粒名称: 二、剪瓷雕
分类号: J314.8
页数: 2
页码: 39-40
摘要: 本文是一篇介绍东山岛民间雕塑工艺——剪瓷雕的文章。文章介绍了剪瓷雕的起源、材料、技艺和在当地建筑装饰中的应用,同时强调了剪瓷雕具有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立体感强、不易褪色等特点。
关键词: 传统工艺 瓷雕 东山县

内容

剪瓷雕是东山岛民间雕塑工艺一萃。它选用颜色鲜艳的彩釉瓷碗瓷盘,或利用残损价廉的瓷器为材料,按照需要,用钳子、小木锤等工具剪、敲成形态大小不等的瓷片,用来贴雕人物、飞禽、走兽、花卉、山水装饰建筑物,以增强美感,具有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立体感强,不易褪色的特点。
  剪瓷雕艺术与当地瓷器资源的开发密切相关。早在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时期,东山岛上就建造有瓷窑,民间工匠用手工烧制的釉瓷,不但满足本地需要还远销到海外。当年瓷窑所在的村落,至今仍称“瓷窑村”,装运瓷器外销的渡口叫“瓷窑渡”。由于烧瓷业鼎盛,大量破损残次的瓷器恰是建筑雕塑艺匠的最佳装饰材料,当地贴瓷艺术也应运而生,以后技艺不断提高,受人喜爱,从庙宇、祠堂的屋脊翘角,到民宅、园林、商店中的对联、壁画、店标也都剪瓷雕艺术的踪迹。特别是明代武庙的檐脊和门楼顶端,那凌空飞舞的双凤朝阳、翻腾盘旋的二龙抢珠、维妙维肖的古典人物、生趣盎然的珍禽瑞兽无一不充满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精巧的雕塑技艺。
  剪瓷雕分为平雕、立雕、半浮雕,雕塑之前须先构图布局,如是人物、走兽、飞禽等立体雕须用一定硬度的铁丝或竹篾作为骨架,敷上用黄麻茸或稻草茸和着红糖浆拌成的壳灰,打好泥塑的坯型,尔后,再贴下各种颜色的剪瓷片。
  现代东山岛的剪瓷雕名匠就是著名的画家林少丹先生,他早年跟随父兄学成一手好手艺,至今闽南地区修葺的古建筑物留有他的佳作,后来又涌现出钱岗村的孙齐家等艺匠。这两家剪瓷雕艺术,互映光辉,各有声色。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本辑主要介绍了东山县铜山古城的历史、地理、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并介绍一些爱国爱乡以及在文学艺术取得成就的历史人物。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长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