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陆桥”三连台湾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4045
颗粒名称: “东山陆桥”三连台湾岛
分类号: K295.7
页数: 1
页码: 42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东山岛和台湾的地缘关系,特别是“东山陆桥”的概念。文章通过林观得教授的论文引述,解释了“东山陆桥”的形成和演变,并指出这个陆桥曾三次与台湾连接。
关键词: 东山岛 台湾 地缘关系

内容

东山岛和台湾的地缘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据林观得教授在《台湾海峡海底地貌的探讨》一文中指出:台湾海峡位于闽浙隆带和台湾双岛之间地质构造沉降带上;闽台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陆边缘地壳,易受挤压而产生断裂;台湾西部海域中有三条断裂线控制两个断块,即澎湖列岛与漳浦。这二块断裂深处,曾在新第三纪发生喷发,两个喷发带中间喷发时被抬升的地带,就是东山通台湾的基底。林教授称它为“东山陆桥”。在喜马拉运动和早更新世鄱阳冰期、晚更新世大理冰期以及全新世时期的海平下降,“东山陆桥”曾三次与台湾连接。现在“东山陆桥”在海面之下四十米。一万年以前,古海面曾分别降低到海平面的负一百三十米处,那时“东山陆桥”被抬升九十米高的位置。后来,地层变化,冰川融化,出现海浸,“东山陆桥”又浸入海中。但由于沉积层增厚,陆桥上沉积一条浅滩,现在海底十多米,是台湾海峡最浅一段。浅滩南北两边却水深百米左右,“东山陆桥”成为海峡分水岭,每当海平下降十米时,“东山陆桥”就把台湾与大陆连接起来,使第四纪大陆的动物和人类通过“东山陆桥”迁移台南。最近台北出土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和东山坑北龙潭水库新石器时代的遗物一样,这应该是大陆与台湾古文化交流的缘故。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本辑主要介绍了东山县铜山古城的历史、地理、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并介绍一些爱国爱乡以及在文学艺术取得成就的历史人物。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汉波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