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3401条
析出资源
5473条
图表
1727条
人物
574条
机构
940条
事件
4163条
地名
61条
专题
55条
作品
181条
实物
220条

检索条件

共 13401 条 299 / 894
4471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社会上无业和失业人员均自谋职业,城内居民中许多人无固定职业,就业率很低。
4472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初,为安置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失业工人、国民党军官、官吏、无业游民等,市人民政府举办了多种类型的转业、就业培训班。
4473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动员上山下乡 1955年起,赣州市陆续有知识青年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自愿下乡、回乡参加农业生产。1962年,全市动员371名知识青年到国有农、林场参加山区建设。
4474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计划管理建国初,国有企事业和私营企业均自行决定增减职工。职工增长计划由国家、省逐年批准下达到市,各单位的劳动力均由市劳动部门统一调配。1958年,劳动力计划管理权限下放,赣州市招收了大批城区街道家庭妇女和农村劳动力到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至1...
4475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初,国有企事业和私营企业均自行决定增减职工。职工增长计划由国家、省逐年批准下达到市,各单位的劳动力均由市劳动部门统一调配。至1958年末,全市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职工达到32894人,比1957年末增加11151人。1961年,劳动力计...
4476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国家逐步建立统一的劳动力调配制度,由劳动部门根据企业生产建设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在职的劳动力进行平衡调剂。
4477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境内工商企业用工形式主要是雇佣劳动制,由雇主与劳动者签订合约或口头协议,一年一定。建国后,用工制度主要有固定工制、临时工、合同制工等形式。
4478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青少年从事工商业、手工业,先拜师学艺,充当学徒。学徒期限一般为3年,期满能独立操作者,可自行开业或成为正式雇员。
4479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政府无劳动管理法规。业主根据自身的利益和意愿制定各种厂规店约,约束雇员和学徒。1954年起,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先后制定公布了一系列劳动法规。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对职工执行劳动纪律,奖勤罚懒、奖优罚劣。1986~1995...
4480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安全管理建国前,资本家、业主对劳动生产缺乏安全措施和劳保规定,工人安全无保障。
4481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县、区、乡镇行政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有具体规定。1949年,赣县县政府设县长1人,下设4室4科。人员编制是,秘书室42人,人事室8人,会计室12人,军政室4人,第一科(民政科)23人,第二科(财政科)18人,第三科(教育科)11人...
4482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县、区、乡镇行政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有具体规定。1949年,赣县县政府设县长1人,下设4室4科。人员编制是,秘书室42人,人事室8人,会计室12人,军政室4人,第一科(民政科)23人,第二科(财政科)18人,第三科(教育科)11人...
4483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以前,各级官吏的任用,虽经过科举考试录用,但其用人原则是“任人唯亲,个人决定”。民国时期,官员的任用大多沿袭旧俗。行政长官上任时都带上一帮亲信安插在各个主要部门,一般政府人员亦以裙带关系雇用。
4484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初,赣州有随军南下的干部89人、地下党团员8人,同时在青年学生、教师、工人中吸收了一批干部。到1949年底,全市共有干部193名。随后,又从土改、“三反”、“五反”、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运动中表现好的青年知识分子、积极分子中吸收了213...
4485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工作始于1954年7月。50年代,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市后,由市人事部门与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订计划和提出具体分配方案,由人事部门统一办理手续。1968年,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去向是,工科毕业生先当工人,农科毕业生先当农民...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