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培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471
颗粒名称: 职业培训
分类号: C975
页数: 1
摘要: 建国前,青少年从事工商业、手工业,先拜师学艺,充当学徒。学徒期限一般为3年,期满能独立操作者,可自行开业或成为正式雇员。
关键词: 职业培训 职业技能

内容

建国前,青少年从事工商业、手工业,先拜师学艺,充当学徒。学徒期限一般为3年,期满能独立操作者,可自行开业或成为正式雇员。
  建国后,采取办夜校、扫盲班、识字班、红专学校、业余中学、技术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培训。1950年,市人民政府制定《赣州市职工业余教育暂行实施办法(草案)》,职工业余教育由以政治教育为主转向以文化教育为重点,并由市总工会及其基层组织负责此工作。当年,全市办夜校9所23个班,学员943人。1951年,职工业余夜校发展到31所96个班,学员3435人,占全市职工总数的25.63%。1952年,创办赣州市职工业余中学,招收学员225人。1953年,在各单位推行祁建华速成识字法教学,90%的文盲、半文盲职工参加了学习。1954年,中共赣州市委发出《关于加强各工厂企业职工业余技术教育的指示》,在加强职工文化学习的同时加强技术培训。至1960年,全市办政治、文化、技术三结合的红专学校74所,参加学习的职工达18262人,占职工总数的87.4%,经过学习,有13238名职工摘掉文盲帽子。“文化大革命”期间,职工业余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中断。1981年,恢复市干部职工业余中学,同时采取开办职工学校、签订师徒合同、举办培训班、开展技术比赛和岗位练兵等形式,组织职工参加脱产、半脱产或业余学习。1984年7月,市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成立,配备专职干部。驻市、市属企事业500人以上的单位设立教育科,300~500人的单位配有专职干部,300人以下的单位,有兼职干部管理职工业余教育。至1985年,全市已成立教育科的单位有22个,配有专职干部57人、兼职干部49人。1981~1985年,全市有21797名职工参加业余学习,其中,参加文化补课的职工10677人,累计合格人数9490人,合格率为88.9%;参加技术补课的职工有11120人,累计合格人数10038人,合格率为90.3%。1991年,全市建立培训、考核、录用、待遇相结合的职工培训机制,职工技术等级岗位培训工作走上制度化。仅1995年就完成44个专业、5914名职工等级岗位培训和考核发证工作。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