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3401条
析出资源
5473条
图表
1727条
人物
574条
机构
940条
事件
4163条
地名
61条
专题
55条
作品
181条
实物
220条

检索条件

共 13401 条 108 / 894
1606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石城县支行 1932年3月成立,初配行长、保管、会计各1名,后设总务、营业、出纳、会计4个科,共有职工16名。支行工作,主要负责保管、统计各区打土豪没收的银钱及收购金银,每月一次送至瑞金国家银行。同年6月支行办公迁西...
1607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宋元时期,以金银为货币。明洪武八年(1375)后,县内通用大明宝钞,面额有一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5种。每钞一贯、准钱一千、银一两,百文以下用钱。
1608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二十九年(1940)九月,江西裕民银行石城办事处始办银行存款业务。其时存户少、数额小、存期短。至三十一年石城办事处代管金库后,开始办理财政存款。三十四年,吸收乡镇公益储蓄21.08万元。
1609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明、清时期,急需用钱者,多持物件向当铺典当,当期10天,1月、1年、2年不等,月利1.5%,最长当期为2年,期满后4个月为下限期,逾期未赎便为“死当”,当物归当铺拍卖。
1610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侨汇是国家筹集外汇资金重要来源之一,国家一贯坚持实行保护侨汇便利侨胞和服务侨胞的政策。石城在外华侨,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泰国、马来亚、新加波、菲律宾、印尼、西德、日本等国,还有定居在澳门、香港地区的同胞,共115户504人。县人民银行自...
1611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县内基建投资,在设立建设银行之前,由县财政局兼办,1976年6月1日起,由建行主办。1978年以前,基建投资均为拨款。1979年起,除拨款投资外,对有偿还能力的基建单位,试行改基建拨款为贷款。1985年基本建设投资全面实行了“拨改贷”。
1612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县始建7个信用合作联社,39个村信用合作社。各联社设有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设理事主席、经理、司仓各1名;监事会设监事主席1名,监事2名。资金来源于收纳股金,每股20元(银洋),主要办理信用放款、农仓业务、吸收社员存款、...
1613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二五附税国库券民国十七年(1928)由财政部发行,石城认购0.3万元。
1614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6月始办水陆运输保险业务。1951年开展耕牛、企业财产和简易人身保险业务。1952至1953年全县参加保险的耕牛达六千余头,占耕牛总数的90%,两年赔偿耕牛死损2753元(折新币),占保险费收入总额的27.4%。1953年5月停办...
1615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宋元时县财政情况无考。史载:明代仅有田赋贡品征解任务。
1616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明、清时期,县衙设钱谷师爷,具体经管财政收支事宜。
1617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明、清时期,财政实行统收统支,尽收额解体制。
1618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明万历九年(1581)至崇祯十五年(1642),夏税钞210锭7贯431文,秋粮米4572石3斗7升44合6勺,农桑丝7斤2两。万历四十一年,商税课钞156锭1贯48文,户口钞30582贯500文,三差里甲编银721两4钱5分2厘7毫,均徭...
1619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明代财政支出,未见具体数字。清代财政支出时有增减,此仅志一例,以示一斑。
1620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明、清时期,县财金监督由知县主办。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