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60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机构
分类号: D691.22
页数: 1
摘要: 明、清时期,县衙设钱谷师爷,具体经管财政收支事宜。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国家机构

内容

明、清时期,县衙设钱谷师爷,具体经管财政收支事宜。
  民国初县公署设第二科主办财政收支。民国十六年(1927)设立县财政局主管财政事宜。
  苏区时期,1932年起县苏维埃政府设财政部,经管县财政收支。
  民国二十四年,县财政由县第二科主管。二十七至三十八年四月,县设财政科、会计室。三十八年五月至九月撤销财政科、会计室,财政事务统归第二科主管。
  解放后,1949年10月起,县人民政府设财政科。1953年1月,财政科改称财粮科。同年9月复称财政科。1956年5月,财政科改为财政局。1958年9月,财政与税务合并为财政税务局,下设预算股专管财政事宜,有专职干部5人。人民公社建立后,各公社设财政经济股。
  1961年11月,财政、税务分设,恢复财政局。1968年8月,财政与税务再度合并,成立财税革命领导小组。1969年7月又改为财税局,同年10月精简机构,改称财务管理处。
  1970年6月,财务管理处与人民银行合并,成立财政金融局,下设财务组。1973年3月恢复财政局建制,是年底,财政干部增至9人(包括房产干部3人,1979年划归建委)。
  1981年10月起,各公社配备专职财政干事(工资福利由县财政局直接管理),负责公社行政财务、农业税征收与公债、国库券推销等工作。至1985年全县共有财政干事15人。
  1982年3月,财政局设预算、企业财务、农业财务、监察秘书4个股,有干部9人。1984年,预算股分为预算管理、行政文教财务两个股,全局共设5股,有干部13名。1985年预算管理、行政文教财务两股复并为预算股,局机关有干部17名。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