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75664 条 5015 / 5045
75211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县伊始,民政科主管司法、人事、兵役、赈灾、抚恤等工作。1950年,县人民政府下设民政科,主管县、区、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和会议的召开,组建基层政权,负责司法、劳资人事、机构编制、优抚、社会管理、社会保障、救灾救济、行政区划、殡葬管理、...
75212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第一节 抚恤补助;民国政府曾先后颁布“条例”、“细则”,要求对阵亡军人家属及伤残军人给予抚恤与优待,声称“优抚经费由国库开支”。但为纸上空文,从未实施。自1950年沙雅县建政以来,根据国家规定,对牺牲或病故军人、人民警察、参战民兵、民工、武...
75213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政府曾先后颁布“条例”、“细则”,要求对阵亡军人家属及伤残军人给予抚恤与优待,声称“优抚经费由国库开支”。但为纸上空文,从未实施。自1950年沙雅县建政以来,根据国家规定,对牺牲或病故军人、人民警察、参战民兵、民工、武警等遗属,由国家向...
75214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对复员退伍军人,1958年以前,根据“本人要求、地方需要”的原则进行安置。1958年后,按照“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政策安置。1982年开始,对城镇户口的复退军人采取按系统分配,包干安置的办法。农村的仍回农村,内地复退军人要求来沙雅县落户的...
75215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32年(1943)7月,沙雅县奉令劝募,慰军,第一期募捐鞋袜819双,银元19982.12元,其中募得新币折合银元16380元。1944年3月,又配合全省的献马运动,捐献战马开赴抗日前线。同年8月,沙雅县人民集资捐献飞机1架,命名为“新...
75216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第一节 受灾救济;民国2年(1913)夏渭干河决堤,县西乡亚喀布拉克、科克布云、赛克孜沃塔克、密尔扎沙朗(今吐格曼贝什、库尔玛、乔和铁热克一带)四行政庄土地被淹,庄稼无收。9月2日,县政府下令,将田赋35石6斗3升、额草50631斤、棉花课...
75217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2年(1913)夏渭干河决堤,县西乡亚喀布拉克、科克布云、赛克孜沃塔克、密尔扎沙朗(今吐格曼贝什、库尔玛、乔和铁热克一带)四行政庄土地被淹,庄稼无收。9月2日,县政府下令,将田赋35石6斗3升、额草50631斤、棉花课银3钱7分缓征至民...
75218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县人民政府指令民政部门对城乡各族中鳏寡孤独的老弱病残者给予救济,使之温饱有靠。每逢冬春交替时间,各乡(镇)村政府组织干部深入群众中调查,访贫问苦后逐一登记。其后召集群众评议确定救济对象,张榜公布,逐级将救济款按人口发放下去...
75219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沙雅县人民生活水平很长时期内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被列为自治区贫困县行列,直到1990年才告脱贫。
75220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9年以前,在库车曾先后设置“养济院”、“救济院”,沙雅县残疾人中部分无人扶养者送到那里。1949年后,社会福利事业由县民政部门主管。民政局采取国家和集体相结合的办法,使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流浪者食宿有所依,死有所葬。
75221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9年至1958年,残疾人中无人抚养,生活困难者,由民政部门给予生活补助,使他们温饱有靠。
75222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8年(1919),沙雅县成立官办养济院,收养老人20名,每人年经费71元,物若干。民国31年(1942)12月开始,孤寡老人送库车县救济院收养。
75223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8年,我国部分地区连年遭灾,大量人口自流入疆,沙雅县人委根据上级指示,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自流人员的接待、收容、安置和遣返工作。
75224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沙雅县没有精神病院,对狂燥型的精神病患者仍然护送其于阿克苏就医。1949年到1993年,共收管精神病患者18人。沉郁型精神病患者或间歇发作的精神病患者,交付家庭监护。个别家庭由于监护能力不足,时有在村巷中散游的现象,但一般病情较轻,尚没发生...
75225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建立之初,县内孤儿弃婴被民政部门得知收回后,即刻送到阿克苏地区孤儿院。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