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57条
析出资源
134条
图表
23条

检索条件

共 157 条 7 / 11
91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宋理学家在诗与道的关系上,提出道先诗后、诗为道之余的观点,强调诗和文一样应是载道的工具。随着宋代理学日益兴盛,逐步形成一个理学诗派。
92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写下了有关西林院的八首七绝诗可资考证。我们分析、查考这八首诗的内容,对于了解西林院的概貌和朱熹在这一阶段的思想和心境是有益的。
93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侗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静坐涵养和教授门生中度过的,功力诣境达到极高,所以清康熙帝赐匾称“静中气象”。
94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尝试对李侗的诗作创作背景及其诗歌意境蕴藉作初步探索。
95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侗诗歌从题材方面来看,相当丰富多彩,有山水田园诗、论道诗、咏物诗、纪游诗;从格律方面来看,属近体诗中的律诗和绝句,尤以律诗中的五言和七言为多。
96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侗传世的文字不多,其创作的诗歌留给后人亦很少,是“延平四贤”中存诗最少的一位贤哲,但就其诗歌意蕴来说,或恬淡疏远,或托物喻理,或吟咏唱叹,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97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延平城南的九峰山虽不峻,然而它却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厚重,因为宋明时期的理学文化,让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山峰得以声名远播。
98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延平李侗的先祖入闽可追溯到唐代闽越江王李元祥的源流述略。
99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侗祖籍方面否定《宋史》的异说,给李氏文化研究及史志研究工作者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和周折,也给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寻根问祖带来了许多麻烦,并结合亲身体会,略谈文化研究中的见解。
100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侗不是李诲的后裔。我们研究李氏文化,或者寻根溯源,必须实事求是,讲究科学,不可盲目从众,或者不加分析的相信某一谱志。
101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延平方面的剑津谱,以及李侗支系的皇历谱、龙岭谱等,确切地说明了李侗的祖籍及其来龙去脉。
102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宋史及有关资料对李侗的论述,李侗对于朱熹一生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03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南平夏道镇徐洋村的李侗后裔,正在原祠的基础上筹建“李侗纪念馆”,福建开展李氏文化研究,对于祖国的统一大业,对于吸引台、侨参加现代化建设,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04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族谱中得到最具体最生动的诠释,源流明晰、特色鲜明、体系完备,梳理出一条先祖传承的血脉,此为清源之所在,更是我族后裔求生存、谋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永远抹不掉的中华文化之情结!
105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延平李侗,平易若一田夫野老,一生如冰壶秋月,唯留一墓于人间。其守静安心,令后人难以置喙。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