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情田耕礼义风物任繁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4235
颗粒名称:
情田耕礼义风物任繁华
其他题名:
——罗从彦诗勉李侗入道
分类号:
B244.99
页数:
5
页码:
240-2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侗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静坐涵养和教授门生中度过的,功力诣境达到极高,所以清康熙帝赐匾称“静中气象”。
关键词:
教育
田耕
繁华
内容
清乾隆十六年(1757)重刻版《宋儒罗豫章先生全集》十二卷,内收诗一卷。民国《南平县志》录26首,其中《勉李愿中五首》印证了罗从彦与李侗这对师生早期一段教学逸事:
圣道由来自坦夷,休迷佛学惑他歧。
死灰槁木浑无用,缘置心官不肯思。
诗末罗从彦有注:学道以思为上,孟子曰:“心之官则思”。书曰:“思”,曰:“睿”,睿作圣惟狂克念作圣,佛法一切反是。
不闻鸡犬闹桑麻,仁宅安居是我家。
耕种情田勤礼义,眼前风物任繁华。
今古乾坤共此身,安身须是且安民。
临深履薄缘何事,只恐操心近矢人。
末有注:外吾圣人之学,申韩佛老皆有书,在抉择也。
彩笔画空空不染,利刀割水水无痕。
人心安得如空水,与物自然无怨恩。
诗末注:吾道当无凝于物。
权门来往绝行踪,一片闲云过九峰。
不似在家贫亦好,水边林下养疏慵。
政和六年(1116)罗从彦45岁时收延平李侗和婺源朱松为学生。这年李侗24岁,听说罗从彦师从名儒杨时得“二程”“不传之学”,慕名而拜罗从彦为师。年轻的李侗由于受佛学影响较大,在谒罗从彦的书中说“圣学未有见处。在佛子中,有绝嗜欲,捐想念,即无住以生心者,特相以游。亦足以澄汰滓秽,洗涤垢坋,忘情乾慧,得所休歇,言踪义路,有依倚处。日用之中,不无益也……而不知侗暂引此以为入门之道也。”“后生时极豪迈”的李侗快人快语,向老师请教的话直截了当,把自己的理解和疑惑和盘托出,希望老师解惑释难。这段关于“圣学未有见处”的话作为李侗的入门之“道”,给罗从彦留下很深的印象:可视为李侗长辈的罗从彦看了李侗的信或有感想,但在这个时候,他想如何引导李侗“入道”。他给了李侗一个字:勉,即《勉李愿中五首》。为人为学一向持重的罗从彦写好诗后若有所思,在决定收门生之前,他写信给同门好友陈渊,在《与陈默堂书》中他写道:“从彦承喻,‘圣道甚微,有能于后生中,得一个半个,可以与闻于此。庶几传者愈广,吾道不孤,又何难之不易。’从彦闻尊兄此言,尤著意询访。近有后生李愿中者,向道甚锐。曾以书求教,趋向大抵近正。漫录其书,并从彦所作小诗呈左右,未知以为然否?”陈渊与罗从彦同为杨时门生,交谊40余年,陈年长罗26岁,因此罗向陈征询“以为然否”。从后来李侗成为罗从彦高徒,可见当年陈渊支持好友收徒。
《勉李愿中五首》深入浅出,言简意赅,虽然在学习方向上开宗明义指出圣人之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肯学而且不满足于小道,可以达到尧舜那样的境界。针对李侗的思想指出“圣道由来自坦夷”,如若“缘置心官不肯思”,仍然迷恋佛学恐会误入歧途。第一首诗中的“勉”有启迪意旨,也有批评意味。
罗从彦教授门生不仅提倡苦学,而且十分强调“心官”的作用。他认为治学必须排除外界干扰,因此,后来他在教导李侗时“尝令愿中于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作时作何气象”。认为“默坐澄心”,“不唯进学有力,亦是养心之要”。
后四首诗更多的是勉励李侗为学要尽力、静心。诗意如话:“耕种情田勤礼义”,礼义为古人必修课,罗从彦勉李侗要把礼义当作“情田”耕耘,还要“勤”,既形象又生动。蕴含古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道理。怎样才能做到“人心安得如空水,与物悠然无怨恩”呢?罗从彦给出的答案是:“权门来往绝行踪.一片闲云过九峰”、“水边林下养疏慵”。千万别把“养疏慵”误读成懒,对于“操心近矢人”而言,不妨将“养疏慵”解读懒得去闻“鸡犬闹桑麻”,因为心中想的是“今古乾坤共此身,安身须是且安民”,心底无私天地宽。胸有乾坤,志在高远,无暇顾及“权门来往”,任凭眼前风物繁华,都只是过眼云烟,还是静心做学问罢。
《勉李愿中五首》对步入师门的青年李侗的修养深造有极大的启蒙教育意义。此后,在导师罗从彦的身传言教、谆谆善诱下,李侗进步很快。学者在评价这段史实时认为“李侗从罗从彦问学后判若二人”。不仅转变了“圣学未有见处”的观点,而且更加自觉“向道”,直至“以学圣人自命”穷理一生,老师好静坐,李侗见师静坐不便问学,“退入室中,亦静坐”。李侗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静坐涵养和教授门生中度过的,功力诣境达到极高,所以清康熙帝赐匾称“静中气象”。
《勉李愿中五首》明白如话,深涵哲理,诸如“不闻鸡犬闹桑麻,仁宅安居是我家”、“彩笔画空空不染,利刀割水水无痕”等寓道理于意境,蕴哲理于形象,勉励学生可谓诱掖谆至。诗.为李侗指明了学习方向、学习方法和学习中应有的用心、耐心与恒心,以及为学必须摒弃的某些浮躁、功利心理。如此重要的话题,由罗从彦笔端流出成涓涓细语,每一句都有诗意,读来韵味无穷,如沐和风,可见罗从彦学识渊博、为人真诚。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得益于“心官”作用即治学过程中的思维作用的教诲,李侗潜心体验“圣人绝学”,达到当时学术的顶峰。继而传授门生一边读圣贤书,一边从日用间的实事去领会、体味儒学的真谛。朱熹遵循师教,“精思以开胸臆”、“思所以启发聪明”、“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从中获益良多,终于集理学之大成,成为一位影响古今的文化巨匠。
得益于“不闻鸡犬闹桑麻”静中观理富有个性的主静说启迪,李侗身体力行,实践毕生。“屏居山田,结茅水竹之间,谢绝世故40余年。箪瓢屡空,怡然自适”、“颓然若一田夫野老”。朱熹认为“李先生教人,大抵令于静中体认大本未发时气象分明,即处事应物自然中节,此乃龟山门下相传指诀。”同时对老师的学问也有极高的评价:“熹获从先生游,每一去而复来,则所闻益超绝。盖其上达不已,日新如此。呜呼!若先生之道德纯备,学术通明,求之当世,殆绝伦此。”
得益于“今古乾坤共此身”、“与物悠然无怨恩”的涵养心造之妙的探索,成就了一位“其语论道,必以明天理、正人心、崇节义,励廉耻为先”的鸿儒李侗,其衣钵传之朱熹,结合老师讲解“理一分殊”的深刻涵义,诠释了宇宙本原、本体与派生事物的关系,提出了自然规律不可违背的观点,对于今天我们的社会生活仍有教化意义。
学首求师久剑潭,岂缘枯朽预儒涵。
致知事业归同理,克己工夫判立谈。
未借老商颜笑一,已偕韩氏俗重三。
过庭若问论诗礼,应问从谁学指南。
李侗《舍上辞归罗豫章先生》诗诠释他早年师从罗先生受益良多。明确了什么才是自己的事业,对于老子的哲学、先秦法家的学说及韩非子的思想有所涉猎和了解,这些都与先生教诲分不开。因此,他感悟自己的思想转变得益于罗先生引导。特别是先生指导的学习方向和倡导的学习方法对于他学识的提升,并改变其人生轨迹有决定性作用。
唐人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罗从彦不仅传道、授业于李侗,而且也为李侗解开不少迷惑,这使李侗很感动,想起自已曾经“学首求师久剑潭,岂缘枯朽预儒涵”的往事,越发感激罗先生引路之恩。所言“论诗礼”、“学指南”当指恩师给予他的启蒙教育极其重要,因而只要有人问他或和他讨论“诗礼”的要义,他会说都是罗先生教的。
知识出处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本文描述了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进一步探论他所提倡的“默坐澄心,体认天理”、“理一分殊”、“融释”等学说内涵,疏理其“静中气象”、“冰壶秋月”、“光风霁月”等高尚品德。
阅读
相关人物
程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侗
相关人物
罗从彦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