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陈来” 相关
共 105 条 4 / 7
46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学与反朱子学在江户时代的日本并行发展,伊藤仁斋等人的出现标志着这一对抗的开始。一些原本是朱子学者的人后来转向反朱子学,通过对朱子学的对比研究,阐发自己的思想。
47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江户时代朱子学与反朱子学之间的争论,探讨了反朱子学者在思想上否定朱子学的理气二元对立论、强调气的重要性、以理气融合方式表现思想、将“性”视为“气质之性”、重视日常道德、否定高深玄虚之论、相对重视忠信而不太强调敬等方面的共同点。
48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该文介绍了江户时代思想家仁斋和吴廷翰的思想区别,仁斋以人道为中心,吴廷翰以气思想为基础。仁斋认为道即人伦日用当行之路,与朱熹的理气论不同。益轩以天道为根据展开论述,与仁斋有本质区别。仁斋认为气的自然运动中寻得理的存在,但仅从日常社会中去找寻...
49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该文介绍了江户时代思想家贝原益轩的朱子学批判及其与明代思想家的关系,益轩认为朱子学有缺陷,但同时也受到明代思想家的启发。然而,其思想本质是自我思考的结果。
50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江户时代的朱子学者仁斋试图重新定义儒学,认为朱子学导致学者走入一条死路,将圣人境界与日常现实脱节。仁斋追求将自身投入到现实世界,始终置身于日常之道当中,以便使儒学能成为存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思想。他通过批判朱子学,将原本难以抽象化的思...
51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日本江户时代朱子学与反朱子学派别之间的相互对抗和交流,以及这种思想平台对日本近代化的贡献。仁斋和徂徕都批判了朱子学的非日常性,通过与朱子学的对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思想交流不仅促进了儒学的本土化,也为接纳西欧思想提供了基础。同时...
52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经学在中国经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对各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将其著作成为后代科举考试的标准。在近年来的研究中,经学成为朱子学研究的重要焦点,特别是对《四书》的研究。朱子对《四书》进行了新的解释,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义理系统,并改...
53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该书是收录了许多活跃在海内外的韩国、日本和中国朱子学专家在2016年的最新研究成果,是百年东亚朱子学研究的重要突破,开拓了新的研究视野。
54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本文报道了由福建省闽学研究会、安徽省朱子学会、台湾朱子学研究协会、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福建省闽学研究会承办的“海峡两岸四地朱子学研讨会——朱子文化与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研讨会”,在朱熹诞生地福建省尤溪县召开。会议邀请了来自法国、韩...
55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本文报道了由朱子学会主办的“‘朱子学的当代传承’学术研讨会暨朱子学会换届大会”在厦门大学隆重举行。会议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的120多名朱子学研究专家参加,主题为“朱子学的当代传承”。会议期间,学者们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并发表了80多篇...
56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0 | 类型: 正文
本篇文章记述了论古典儒学中“义”的观念的情况。其中包括古代以“宜”释“义”的传统、汉唐注疏以“裁断”论“义”、朱子以“宜”训义、朱子以“裁制”解义、朱子以“断制”论义、朱子论“义”之刚柔阴阳体用等。
57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0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先秦文献中对义的解释有很多种,其中一种解释是“义者,宜也”。这个解释最早出现在《中庸》中,指出义是指事理之宜。朱子在注释中进一步解释说,“宜”指的是事理之宜。这种解释也在其他先秦子书中出现,如《礼记·祭义》中提到义是指各处其宜。
58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0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汉代以后,除了以“宜”解释“义”外,出现了两种新的解释,即以“裁制”和“断决”解释“义”的意义。其中,《释名》在东汉末年提出了“义,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的定义,强调了通过裁制使事物合宜的意义。这种裁制思想可能受到《礼记》和...
59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0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北宋道学对于义的论述较少,通常仍以宜解释义。朱熹在注释《论语》和《孟子》时继承了经学注疏的方法,将义理解为字义而进行训解,注重训诂明和明义理。他在《孟子》注中涉及与义相关的词语如义理、道义、礼义、公义、恩义,但并未进行具体的解释。...
60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0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在《四书集注》中主要以“义者宜也”的故训解释义字,但在《朱子语类》中,他在界定和把握义字的哲学思想时,主要使用汉儒的裁制和断决来阐发义的思想。这表明朱子在经典解释中对先秦和汉唐时期的训诂义进行了基本区分。同时,汉唐注疏对朱子的...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