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贝原益轩“大疑”之由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281
颗粒名称: 四、贝原益轩“大疑”之由来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018-019
摘要: 该文介绍了江户时代思想家贝原益轩的朱子学批判及其与明代思想家的关系,益轩认为朱子学有缺陷,但同时也受到明代思想家的启发。然而,其思想本质是自我思考的结果。
关键词: 《大疑录》 朱子学 思想家

内容

有一种观点认为,益轩《大疑录》中的朱子学批判也是受中国思想家影响所致。[9]朱子学者贝原益轩到了晚年,将自己对朱子学的疑问著录于《大疑录》中。《大疑录》初稿的问梓年代不明,现流传于世的版本都经过相当程度的修订。[10]
  牧克己氏在调查了益轩所做的读书摘要《知约》后,认为《大疑录》的内容乃是根据明代林希元、柯尚迁、魏壮渠、郝敬、张燧,清代王嗣槐,南宋的黄震等人而来;同时他也注意到益轩曾阅读明代吴廷翰的《吉斋漫录》《瓮记》《椟记》,尤其对《吉斋漫录》爱不释手。[11]因此与仁斋不同,益轩思想有受明代思想家影响的可能性。特别是其对罗钦顺的“理只是气之理”(《困知记》一)、“理须就气上认取”(《困知记》二)等主张有高度评价(《大疑录》上)。然而必须注意的是,这些毕竟只是来自外部的思想刺激,而构成其思想本质的核心部分依然是益轩自己思考的结果,是其对朱子学之理产生疑问所致。三浦秀一氏注意到,益轩在其39岁时所撰的《近思录备考》中,就有怀疑朱子学的内容。他认为益轩是经由自己的思考而完成《大疑录》的。
  另外,益轩在日记中记录了他曾与仁斋会晤,但是最终两人并未达成意见上的一致;而益轩撰述的《童子问批语》则对仁斋的主要著作之一《童子问》进行了批判[12],其中说:
  其说往往与《时习新知》所录同意者多矣。……初吾不知仁斋之所说之出处,还见郝景山之《时习新知》,始知其学有所本。盖仁斋所说,皆是
  郝景山之所见也,如合符节。
  这是说,益轩认为仁斋的思想根源来自于郝敬(1558~1639)。确实,郝敬有“天地之间惟气,人身亦惟气,人与天地相通亦惟气。……世儒离气言理,空谈性命,与孔孟之旨戾”(《时习新知》一)等论述,然而这与上述吴廷翰的情况相同,只是结果上的相似而已,若从其思想根底及其整体性来看,则不可与仁斋思想混为一谈。[13]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朱子学年鉴.2016》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本年鉴内容设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朱子学研究论著、朱子学研究硕博士论文荟萃、朱子学界概况、朱子学学术动态、资料辑要9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来
责任者
许家晟
责任者
吴震
责任者
黄震
相关人物
林希元
相关人物
柯尚迁
相关人物
魏壮渠
相关人物
郝敬
相关人物
张燧
相关人物
王嗣槐
相关人物
郝景山
相关人物
三浦秀一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