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反朱子学者的共通之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279
颗粒名称: 二、反朱子学者的共通之处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015-0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江户时代朱子学与反朱子学之间的争论,探讨了反朱子学者在思想上否定朱子学的理气二元对立论、强调气的重要性、以理气融合方式表现思想、将“性”视为“气质之性”、重视日常道德、否定高深玄虚之论、相对重视忠信而不太强调敬等方面的共同点。
关键词: 朱子学 反朱子学 理气

内容

当时的反朱子学者有一共通之处,即在思想上否定朱子学的理气二元对立论,而强调气的重要性,或主张以理气融合这一方式来表现这一思想。另外,他们否定朱子学将“性”分为“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而将“性”视为“气质之性”,这也是他们在思想上的共同点。
  如素行指出:
  理气妙合而有生生无息底、能感通知识者,性也。……学者嗜性善,竟有心学、理学之说。人人所赋之性,初相近,因气质之习相远。宋明之学者陷异端之失,唯在这里。……圣人不分天命气质之性。若相分,则天人理气竟间隔。此性也,生理气交感之间。天地人物皆然也。(《圣教要录》下“性”)
  仁斋则这样说道:
  理本死字,在物而不能司物。在生物有生物之理,死物有死物之理,人则有人之理,物则有物之理。然一元之气为之本,而理则在于气之后。故理不足以为万化之枢纽也……惟圣人能识天地之一大活物,而不可以理字尽之。(《童子问》中,第68章)
  宋儒论性以本然气质分之,以孟子性善之说为本然之性,以孔子相近之旨为气质之性。然言本然之性,则不得杂气质,言气质之性则自不及本然。必归一而后可矣。观此章专以气质论之,则凡孟子所谓性者皆就气质而论之彰彰矣。(《孟子古义·尽心下》,第24章)
  益轩亦曰:
  理气不可分而为二物,且无先后,无离合,故愚以为理气决是一物,朱子以理气为二物,是所以吾昏愚迷而未能信服也。(《大疑录》上)
  故圣人未尝以理气为二物,然朱子以为理气决是二物。……然则气质之性,亦是天地之性耳。不可分而为二。(同上)
  上述观点存在一些差异:既有对“理”的否定,也有将理气一体化的论述。但是即便主张理气一体化,由于“理”的纯粹性被减杀,故其结果亦与“气”的思想接近。同时,他们否定理的内容,亦是否定朱子学的理,并非否定气之理或气中之条理。也就是说,就结果而言,上述两种观点具有相似性。
  另就益轩来看,其议论与仁斋相似者除上述内容外,还有其他方面的相似性:即重视日常道德、否定高深玄虚之论,相对重视忠信而不太强调敬。至于素行所谓的“道者日用所共由当行、有条理之名也”(《圣教要录》中“道”),与仁斋所说的“道者人伦日用当行之路”(《语孟字义》上“道”二)的论点在旨趣上也是一致的。问题是,这些反朱子学者的理论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朱子学年鉴.2016》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本年鉴内容设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朱子学研究论著、朱子学研究硕博士论文荟萃、朱子学界概况、朱子学学术动态、资料辑要9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来
责任者
许家晟
责任者
吴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