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反朱子学者与朱子学之关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283
颗粒名称: 六、反朱子学者与朱子学之关系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021-023
摘要: 本文探讨了日本江户时代朱子学与反朱子学派别之间的相互对抗和交流,以及这种思想平台对日本近代化的贡献。仁斋和徂徕都批判了朱子学的非日常性,通过与朱子学的对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思想交流不仅促进了儒学的本土化,也为接纳西欧思想提供了基础。同时,朱子学与日本人的日常感性相结合,促进了外来的儒学思想在日本实现本土化。
关键词: 朱子学 反朱子学 思想平台

内容

仁斋通过将自己的思想与朱子学进行对比,进而展开其理论建构。因此,若无朱子学则仁斋便无法表达自身的理论。仁斋之子东涯在对其父的著作《论语古义》进行讲解的同时,常常与朱熹的《论语集注》进行对比。这表明,若要理解“仁斋学”,就必须先认识朱子学;而在学习仁斋及东涯思想的同时,也能对朱子学形成进一步的了解。
  丸山真男试图从仁斋到徂徕的古学派思想家中找出通向近代思维的路径。他认为,将自然与规范视作一体的朱子学思维方式进行解体,使自然与规范分离开来,就能形成使传统规范客观化、相对化的空间。对此,尾藤正英则指出,江户初期不仅是朱子学而且儒教本身也并未在武士社会中得以流传,事实上,朱子学者的人数到幕末时期才有了显著的增加。因此他质疑丸山真男所说的由朱子学经仁斋学、徂徕学而发展至近代化这一思想发展过程的观点。笔者认为,仁斋以朱子学为假想敌,而徂徕则同时以朱子学及仁斋学为假想敌来表达各自的思想。这只是议论上的一种顺序设定,然而丸山却以为这便是历史发展的过程。[15]
  徂徕学虽也是一种重视人道的思想,然而徂徕所谓的道主要是就礼乐行政等文化性政治性的制度而言的。在徂徕看来,仁斋的思想视域止于个人道德的问题领域,而日常生活中各种具体场景的意义唯有置于整个社会制度当中才能被发现。另一方面,徂徕赋予“天”以宗教性的意蕴,这就超出了对“天”进行理论说明的范围,成为支撑其道论的思想基础。在徂徕学风靡一时之后,出现了再度回归朱子学的现象。然而此时的朱子学已发生变化,成为徂徕学之后的朱子学。徂徕批判朱子学过于主观,主张必须以礼这一客观标准为根据。对此,与徂徕有思想交流的益轩门下的朱子学者竹田春庵(1661~1745)早已提出反驳:
  其谓以礼制心,亦以我心治我心,而使合其理耳。苟不以我心治之,而使谁当其责乎?(《弁弁道》)
  这是说,习礼这一行为实质上乃是心的问题。其后的蟹养斋也指出,徂徕的道乃先王所作之道,这个说法致使学者淡化对道的尊崇之念,而否定穷理则会造成疏于精益求精,坚持气质不变的观点则会导致自我堕落。他说:
  其曰道者,先王所造,故士子尊道之心薄。曰穷理察微非也,故研精峻行之志弛。曰气质不可变,故不必遏放荡。(《非徂徕学自序》)
  人们通过认识徂徕学,才得以重新发现朱子学重视个人学问修养的意义。在日本,正是通过朱子学与反朱子学的学派思想相互对抗,才得以形成对心与社会、主观与客观、道德与欲望、个人与社会之关系问题进行比较考察的思想平台。这种思考训练,最终成为接纳近代西欧思想的基础。这是为了与重理思想进行对抗而产生的重视气或心之思想这一简单模式所无法概括的广阔空间。为何这么说呢?因为仁斋与徂徕的思想否定了理、气、心等思想的共同前提——天道与人道的一贯性、圣人可学而至的可能性。他们的思想表达方式则是通过与朱子学的彻底对比来进行的,因此,人们得以在相同的平台上进行比较与讨论。在中国,朱子学、阳明学、气之思想、禅宗等都认为,个人只要通过努力就可达到最高境界,于是,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哲学争论。与此相对,在日本,相关的思想争论并不像中国那样激烈,而出现了将上述命题本身相对化并加以批判的思想,甚至将所有思想置于同一平台进行相互比较与探讨。在中国,明清交替之际也产生了经世致用之学,但是这些思想并未形成与朱子学等思想平行并存之势,故而无法建构起不断相互讨论的共同平台。迄今为止,人们往往以为日本的近代化得益于某一特定的儒家学派。例如丸山真男以为是徂徕学,而受岛田虔次影响的中野三敏则认为是阳明学。然而笔者却认为,对日本近代化有所贡献者并非是某一特定的学派,而是江户时代后期的日本所形成的将各学派相对化并进行比较探讨的平台,后者有助于人们对西欧近代思想的理解。[16
  此外,日本朱子学的思想贡献,除了有助于将思想引向近代化以外,对日本式的心性也赋予了某种思想内蕴。这一点非常重要,儒学之所以在江户时代广为流传,恰恰得益于这一点。笔者曾指出,在日本无论是朱子学或是反朱子学,皆有着向日常接近的倾向。仁斋批判了朱子学的非日常性,而暗斋的弟子浅见䌹斋则反击说朱子学才是日常之思想。17]䌹斋等山崎暗斋学派制作了大量用片假名书写的讲义,努力使朱子学之理与日本人的日常感性相吻合。他们同时也向神道靠拢,试图通过理与神的结合来获得对理的真实感受。贝原益轩也用片假名书写了大量和文道德书,并由此闻名于世。在当时,有点不可思议的是,仁斋丝毫没有用片假名来著述的意图,但他同样努力做到了表述上的平易浅近,其子东涯则撰述了不少以《邹鲁大旨》为首的出色的启蒙类书籍。
  其实,无论是朱子学者还是反朱子学者,都旨在努力使儒学与日本人的感性相符,并以此方式来促进外来的儒学思想最终实现日本的本土化。引人深思的是,朱子学这一在东亚极具普遍性的教化体系,就其结果而言,起到了这样一种作用:即自传入东亚各地之后,各种地域性的心性思想获得了独特的表现。仁斋等人之所以能对日本式的心性做出思想性的表述,其原因便在于将朱子学置于对立面,并通过对朱子学进行比较,从而得以阐发自身的思想。将日本固有的生活感情融入思想当中,这是一项艰难的工作,然而却因朱子学的传入而大功告成。也就是说,正是因为朱子学的存在,才使仁斋学获得了表现自己思想的手段,而其结果又导致徂徕学的登场。由仁斋到徂彿的古学派思想,实质上是由于朱子学的存在オ得以产生的。可以说,在日本,朱子学与反朱子学的思想学派同时并行乃是必然现象。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朱子学年鉴.2016》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本年鉴内容设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朱子学研究论著、朱子学研究硕博士论文荟萃、朱子学界概况、朱子学学术动态、资料辑要9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来
责任者
许家晟
责任者
吴震
责任者
丸山真男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竹田春庵
相关人物
伊藤仁斋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