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聊城市” 相关
共 1851 条 22 / 124
316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区各地发展“三来一补”和利用外资等方面出现新的形势。1984年,签定涉外合同23项、金额237万美元。1990年,签定涉外合同73项、金额8585万美元;共引进机械设备和医疗设备0.1万余台(套件);先后派出涉外团...
317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历代封建王朝直至民国政府都采用田赋征实、建仓储粮等办法统筹粮食,但都置百姓生死于不顾。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建立后,一直十分重视粮食的购销管理。1941年9月,冀鲁豫行署通令各专署设粮食局。各级财政科主管粮食的征收调拨工作,较大公营商店经营...
318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至民国期间,农业税收一直沿袭着按地亩征收银粮。30年代纸币流行后,改征纸币或实物。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致使物价飞涨。1941年,国民党政府宣布田赋全部征收实物,日军侵占区的日伪政权亦随之按地亩强征粮棉等实物。
319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全区各县增设10多处粮食供应点。1955年,国务院发布《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按照上级政策,规定区内市镇居民每人每月定量标准(成品粮),特重体力劳动者25?1971年,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对非农业人口的粮食定量标准进行调整。...
320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政权在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征收的公粮,除当即拨给供应单位食用外,全部分散在农村,由可靠的村干部、农户秘密保管。解放战争时期,各县征收公粮,大部分储存在祠堂、庙宇、民房内。1950年,专区直属粮库建粮仓4排,仓容0.3万吨,阳...
321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境内粮食市场贸易由粮油商贩经营。粮行的组织形式有集体经营和个人经营两种。前者规模大,人员多,如聊城东关的“奎兴”、“聚祥”、“协和”,城内的“文盛”、“聚和”、“昌顺”等。其经营手段,一是代客买卖,收佣金;二是贱买贵卖,从中牟利。人...
322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清朝中叶,东昌府凭借运河航运发达的优势,经济一度繁荣。其时,既有经营煤炭、铁货的商号,间有外地木材运进。1845年重修山陕会馆所用木料,均由异地客商捐款购之,由山西、陕西沿河运入。运河漕运终止后,各类民用物资调入量甚少。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
323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初期,尚未建立起统一的计划经济,各种物资分散在商业和其他部门经营。“一五”期间,全国实行统一的计划经济和统一的物资分配制度,重要的生产资料由中央统一分配。“一五”期间,全区共购进煤炭69.22万吨,销售70.64万吨。1958年8月,建...
324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78年前,国家对各种物资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物资市场逐步形成,计划内物资逐步减少,计划外物资逐年增多。购进计划外汽车11辆,占当年购进汽车总量的10.5%;销售计划外汽车15辆,占当年汽车销售总量的14.4%。物资...
325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区内的卷烟经营先后出现5种不同的形式。帝国主义垄断经营20世纪初,“洋烟”流入境内,卷烟市场逐渐形成。规模最大、垄断时间最长的是英美烟草公司。聊城、临清等地有10多家公营、私营烟厂经营卷烟,产品除供给部队军需外...
326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区内的卷烟经营先后出现5种不同的形式。帝国主义垄断经营20世纪初,“洋烟”流入境内,卷烟市场逐渐形成。规模最大、垄断时间最长的是英美烟草公司。聊城、临清等地有10多家公营、私营烟厂经营卷烟,产品除供给部队军需外...
327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卷烟需求量不断增长。1953年,总购进28432箱;至1958年,增长为60446箱,上升112.59%。此后,由于3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虽个别年份有所增长,但长时间呈现下降趋势...
328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初年,随着帝国主义资本的侵入、卷烟市场的开拓,当时的统治者对其实行高税政策,并逐步实行专卖。经过多年的演变,岀现了委托专卖、部分专卖、全部专卖3种不同的专卖形式,卷烟专卖体制,由不健全达到健全。1947年4月29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发表...
329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明清之际,借大运河交通之便,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医药商家纷纷来聊售药行医,由此促进了地方中药业的发展。至1885年,境内相继有十几家外地药店商号。至清末民初,境内药铺、堂、栈发展至400余家。民国时期,战乱不断,且有袁世凯主张“废除中医”、...
330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明清之际,借大运河交通之便,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医药商家纷纷来聊售药行医,由此促进了地方中药业的发展。至1885年,境内相继有十几家外地药店商号。至清末民初,境内药铺、堂、栈发展至400余家。民国时期,战乱不断,且有袁世凯主张“废除中医”、...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