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私营药品经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聊城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82002022000041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私营药品经营
分类号: F722
页数: 5
页码: 409-413
摘要: 明清之际,借大运河交通之便,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医药商家纷纷来聊售药行医,由此促进了地方中药业的发展。至1885年,境内相继有十几家外地药店商号。至清末民初,境内药铺、堂、栈发展至400余家。民国时期,战乱不断,且有袁世凯主张“废除中医”、汪精卫实行“中药店限期歇业”政策,致使中药业发展缓慢,至抗日战争期间,中药业又遭破坏。
关键词: 商业管理 药品经营 私营药品

内容

私营中药业明清之际,借大运河交通之便,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医药商家纷纷来聊售药行医,由此促进了地方中药业的发展。至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境内相继有十几家外地药店商号。至清末民初,境内药铺、堂、栈发展至400余家。民国时期,战乱不断,且有袁世凯主张“废除中医”、汪精卫实行“中药店限期歇业”政策,致使中药业发展缓慢,至抗日战争期间,中药业又遭破坏。1945年后,民主政府保护中药业。至1949年前后,区内私营店铺已发展至737家。1956年,全区私营中药店铺全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分别纳入国营、集体、公私合营或并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建国前后区内各县政府驻地私营中药店(续表)私营西药业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德国传教士在阳谷县坡里天主教堂附设诊所,备有阿司匹林、金鸡纳霜、硫苦、蔥麻油、碘酊、紫药水等西药,还有剪子、镊子、纱布、胶布、体温计等。此为西医、西药传入境内之始。后在阳谷县城和坡里村开设教会医院,服务对象是传教士、修女、教徒,也给附近居民治病。1909年(清宣统元年),美国传教士在临清创建“施医院”(后改为华美医院),1919年,德国金修女在莘县朝城天主教堂内设“同仁医院”。
  民国时期,西医西药有了较快发展,境内的西药店堂主要由中国人开办。1919年,阳谷县七级镇雷锡瑞在阳谷县城南街开办救世医院。1920年,聊城县李玉梅开展新法接生。1930年,傅子文从沈阳南满医学堂毕业后,应在平县合兴药房吴兴贤之邀,在在平创立合兴医院。1926年,高唐县地方医生金臬兰在旧城镇开办济民医药房。同年,东阿县芦适琪在湖西渡村开办民望诊所。1931年,临清市段服民(系齐鲁大学医学院毕业生、药剂师)在临清市开办服民药房。至建国初期,境内西药店(房)65家,其中聊城县10家,阳谷县3家,在平县21家,高唐县7家,东阿县8家,冠县2家,临清县13家。这些西药店绝大多数设址于县城,少部分在乡村、集镇。
  西药店堂经营的药品系洋货,开始由德、美、澳传教士带入境内;中国人开办的西药店主要从天津、上海、济南等地采购药品,此外,尚有部分自配药品。临清服民药房配制药品50余种,主要有银汞矾眼药水、红汞药水、紫药水、头痛片、利尿片、注射用水等。
  多数西药店(堂)靠行医售药经营,少数药房零售兼批发,如临清服民药房、聊城泰西药房。服民药房兴旺时期除供应临清10余家西药房药品外,武城、夏津、高唐、威县等地药房亦来此购进药品。
  西药店(房)多小型单一,网点少,经营品种亦少,多数没有雇工,较大的聊城泰西药房、临清服民药房对店内徒工待遇基本与中药业相似,3年内无工钱,3年以上根据技术高低取报酬;临清服民药房还实行主、徒红利分成。
  建国前后区内各县政府驻地私营西药店(续表)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

相关地名

聊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