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福安” 相关
共 181 条 2 / 13
16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新式教育随着历史的前进和中国人民的日益觉醒,福安山城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民国初年,热心教育的社会人士纷纷起来创办新学,这些新式学校成了传播新思想、新观念的摇篮。
17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 类型: 正文
本文的“疍民”指称20世纪50年代以前生息在沿海及溪河的水上居民,此后这个群体改称为“连家船民”或者“船民”不再以“疍民”相称。福安疍民(整个闽东的情况大抵类似)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富有区域特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随着疍民的完全汉化和...
18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福安历史上疍民有自己的语言,“与华语不通”。“宋代疍民入籍编为‘夷户’,与汉民的社会关系日益密切。入明以后,除了个别居住在岛屿上的疍民群体还较封闭,不晓汉语,绝大多数疍民已逐渐熟悉汉语方言,但所操的汉语方言中仍夹杂着一些原来本民族...
19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福安乃至整个闽东疍民的衣着皆用蓝青色或者褐色的粗布缝制,颜色与船帆的用布基本一致。裤脚非常宽大,而且比较短,这不但是为了便于劳动作业,还因为疍家男女数代同居一船,没有厕间,宽大的裤脚便于将便器(用粗毛竹一段,两边保留竹节,对开即成...
20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 类型: 正文
疍民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常年飘泊在江海内河,“以舟楫为宅”,一条小木船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一家几代人挤在船上,在风浪里颠簸,生活非常悲苦。闽东疍民的木船(“连家船”),底部吃水部分呈三角形,稳定性极好,在江海中随浪起伏,仿佛蛋壳一般,有一种...
21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疍妇怀上身孕后,没有特殊的照顾,也不避风寒,仍旧与平时一样劳作,出没于风浪之中,采捕运货;冬季照样下到冰冷的濑滩激流中推顶船只,夏天照样顶着炎炎赤日扬帆使舵,直到婴孩出世。
22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 类型: 正文
福安汉族“民间事佛惟谨,……非读书家率以浮屠治丧,殡殓日召僧道代鼓”〔4〕。在人们的观念中,人死后三魂七魄需经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方能完全散尽,故此,民间丧俗,正常人死亡都必须“过七”。所谓“过七”即人死之后必须七日一祭,并延请僧道做功德,反复...
23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 类型: 正文
据《闽书》记述,“福宁州,西北依山,东南际海,鱼盐螺蛤之属不贾而足”。〔5〕“鱼盐螺蛤之属”分布在内海、近海和沿海的水域滩涂,以此为业的是疍民。
24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水上交通运输历来也是疍民生计的一个主要来源。
25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除了水域采捕和水上运输,疍民还有一些养家糊口的辅助途径。
26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 类型: 正文
1.道教、佛教道教渊源于古代的巫术,福建先民对鬼巫的崇拜有着悠久的历史,地方志中不乏这方面的记载,诸如“民重鬼神”,“贵巫尚鬼”,“专信鬼神”,“信鬼好祠,俗罕延医”〔17〕等等,比比皆是。所以道教对疍民的影响远胜于佛教。上文所列民间崇拜的...
27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 类型: 正文
福建福安民间银雕工艺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其中以珍华堂银雕技艺最为代表。珍华堂银雕工艺相传源于元代银雕巨匠朱碧山一脉。清朝中叶,珍华堂一脉创始人叶常青只身前往泉州师从朱碧山传人之一刘某某。满师后返乡开设银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叶三妹之子叶如发...
28
知识出处: 穆云畲族乡志 | 类型: 正文
穆云畲族乡基本乡情概括了优越区位、建置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民族、经济建设、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
29
知识出处: 穆云畲族乡志 | 类型: 正文
穆云畲族乡优越区位概括了自然区位、交通区位、经济区位等介绍。
30
知识出处: 穆云畲族乡志 | 类型: 正文
穆云畲族乡位于福安市西部,辖区西与周宁县接壤,东与坂中畲族乡接壤,南邻康厝畲族乡,北与穆阳镇、社口镇、晓阳镇相接。乡内地形起伏较大,中低山和丘陵居多,境内有白云山、笔架山、王土岗、高山、长弯山五大山脉,其中白云山主峰海拔1450.2米,是福...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