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福安银器制作工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999
颗粒名称: 九、福安银器制作工艺
分类号: TS934.3
页数: 2
页码: 132-133
摘要: 福建福安民间银雕工艺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其中以珍华堂银雕技艺最为代表。珍华堂银雕工艺相传源于元代银雕巨匠朱碧山一脉。清朝中叶,珍华堂一脉创始人叶常青只身前往泉州师从朱碧山传人之一刘某某。满师后返乡开设银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叶三妹之子叶如发传技于女婿林仕元。次年,他又被列为“福建绝活艺人”之一。2001年中国北京申奥成功,林仕元耗时六年创作出银雕作品“龙腾五洲”计划献礼奥运会,尽展福安传统民间银雕技艺风采。至此,七百余载、承传不息,源于元代的银雕技艺正在“珍华堂”大放异彩。
关键词: 文化遗产 福安 银器

内容

福建福安民间银雕工艺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其中以珍华堂银雕技艺最为代表。珍华堂银雕工艺相传源于元代银雕巨匠朱碧山一脉。清朝中叶,珍华堂一脉创始人叶常青只身前往泉州师从朱碧山传人之一刘某某。满师后返乡开设银铺。其孙儿叶三妹秉承祖艺,精研求新在福州洋头口开创“振丰”银楼,“工徒百余人”,叶三妹以其出众的操身制银技艺和银蓝工艺名噪榕城。现存代表作“南海观音”“银蓝如意牌”二件。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叶三妹之子叶如发传技于女婿林仕元。在掌握了传统银雕工艺后,1973年林仕元自创“珍华堂”字号。30多年的苦心钻研、精益求精,林仕元概括总结出“操、凿、起、解、披”等五大工艺精髓,银雕技艺如火纯青。其代表作品“金龙戏珠”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民博会金奖;“鼎盛中华”获中国第五届民间文艺“山花奖”银奖;“九龙如意”参加中国杭州清河坊民艺节暨中国杭州清河坊艺交会,林仕元更是荣获“中国十佳民间艺人”称号。次年,他又被列为“福建绝活艺人”之一。2001年中国北京申奥成功,林仕元耗时六年创作出银雕作品“龙腾五洲”计划献礼奥运会,尽展福安传统民间银雕技艺风采。至此,七百余载、承传不息,源于元代的银雕技艺正在“珍华堂”大放异彩。
  珍华堂银雕技艺不但秉承元代银雕技法,而且在许多方面有所创新发展,如“操、凿、起、解、披”等手工技艺。其工艺流程复杂精密,每道工序的要求之高、操作之精,是其他银雕制品生产所难以比拟的。从设计图样到雕刻成品,50多道工序全由手工完成。长期以来,其生产技艺全靠师徒传承、世代相传,还要凭悟性和长期实践的体会及感觉才能掌握,银片的延展、熔炼温度的控制等,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全凭经验掌握。珍华堂银雕技艺在承传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经三十多年潜心研究、挖掘、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特征。其工艺的显著特征表现在作品上,一反通常银饰品的小巧玲珑,给人以气势恢宏之感。同时打破传统银雕静态雕刻手法,使作品活灵活现的动态效果。工艺方面,通过对银料纯度的控制及银坯厚度控制提升银的延展性,再使用特制的月牙形束錾等工具使坯件镂雕造型凹凸有致、层次分明。这门绝艺已濒临失传,目前仅林仕元一人能掌握。这些纯手工雕刻技艺是祖祖辈辈智慧的结晶,难以为现代机械技术所取代。它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内涵,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财富。
  福安是全国畲族人口最为聚居的县市,在长期历史进程中,畲族人民创造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畲家银器便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福安,汉族民间银饰文化同样源远流长,银器蕴含着吉祥平安的美好祝福,无论是日常生活银具,还是重大民事活动,银饰品都是必备的。珍华堂纯手工银雕制品无论是日常生活银具,还是精雕细琢的作品,都极具审美情趣。独特的制作工艺,精巧的造型设计,和谐的纹饰布局,突显的主题雕刻,素则朴实无华、雅则温儒俊秀、贵则富丽堂皇,蕴藏着丰富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2005年10月,福安银器制作工艺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本书讲述了1993年至2008年,宁德市文化建设呈现出公益性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崭新局面。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如期建成,实施艺术精品带动战略,加强艺术科研和艺术教育,成果斐然;全市各级各类文化机构、团体和文化艺术工作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辛勤耕耘,创作大量文化新作品,开展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文化服务,成果显著。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碧山
相关人物
叶三妹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