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衣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535
颗粒名称: 2.衣饰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1
页码: 187
摘要: 本文描述了福安乃至整个闽东疍民的衣着皆用蓝青色或者褐色的粗布缝制,颜色与船帆的用布基本一致。裤脚非常宽大,而且比较短,这不但是为了便于劳动作业,还因为疍家男女数代同居一船,没有厕间,宽大的裤脚便于将便器(用粗毛竹一段,两边保留竹节,对开即成)伸入胯下接尿。
关键词: 福安 生活 衣饰

内容

福安乃至整个闽东疍民的衣着皆用蓝青色或者褐色的粗布缝制,颜色与船帆的用布基本一致。裤脚非常宽大,而且比较短,这不但是为了便于劳动作业,还因为疍家男女数代同居一船,没有厕间,宽大的裤脚便于将便器(用粗毛竹一段,两边保留竹节,对开即成)伸入胯下接尿。
  疍民由于生活贫困 ,很难有能力添置新衣。一些穷苦疍民一年四季总是衣衫褴褛,所着衣裤十分破旧 ,补丁加补丁,被一些岸上人讥为“九日干”;意为补丁层厚,洗后需太阳晒九天才干。福鼎、霞浦和福安沿海的疍民出海作业时都要穿一种特殊的裙子,这种裙子用咸草打织而成,可防海浪的咸水侵蚀。
  疍民男女老少皆跣足,一年到头不穿鞋;而且疍家女全部天足。疍民历史上长期延续内部婚嫁制与疍女天足的习俗有很大的关系,崇尚“三寸金莲”的岸上人家是不欢迎疍女的天足的。
  疍家少女发式与岸上人一样,扎双辫,留海。已婚妇女梳“田螺髻”,老年妇女则梳半爿髻。
  疍民的衣饰特点与水上生活环境和经济状况有关,因此受到岸上人的歧视。
  旧时流行这样的谚语:“曲蹄曲蹄,头无帽,脚无鞋,船作厝住,风吹簪齐(方言,站立不稳义)。”是岸上人对他们的嘲笑。
  疍民在衣饰方面的以上特点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出版者:宁德市政协文史委

本辑文史资料遂以“闽东民初社会”为题,广泛征稿,从中遴选92篇,裒为一帙,略以展示辛亥革命前后闽东传统社会之现代转型的初步表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