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534
颗粒名称: 1.语言
分类号: H178
页数: 2
页码: 186-187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安历史上疍民有自己的语言,“与华语不通”。“宋代疍民入籍编为‘夷户’,与汉民的社会关系日益密切。入明以后,除了个别居住在岛屿上的疍民群体还较封闭,不晓汉语,绝大多数疍民已逐渐熟悉汉语方言,但所操的汉语方言中仍夹杂着一些原来本民族的语言词汇和语法特点”〔1〕今天的闽东方言(以福安话为例)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才最后定型的。
关键词: 福安 疍民 语言

内容

历史上疍民有自己的语言,“与华语不通”。“宋代疍民入籍编为‘夷户’,与汉民的社会关系日益密切。入明以后,除了个别居住在岛屿上的疍民群体还较封闭,不晓汉语,绝大多数疍民已逐渐熟悉汉语方言,但所操的汉语方言中仍夹杂着一些原来本民族的语言词汇和语法特点”〔1〕今天的闽东方言(以福安话为例)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才最后定型的。
  自秦汉开始,不断有北方移民直接或者辗转到闽东安家落籍,使中原汉语和长溪流域的原有语言(闽越人语)不断接触、融合,从而奠定了闽东方言的基础。两宋之交的移民高潮使大批中原汉人涌入闽东,形成相对稳定的汉族社区,与此同步,北方汉语与当地的土语进一步亲和,使闽东方言最后形成。
  在这个意义上说,闽东方言是中原汉语与疍族先民闽越人原有语言的融合体;而明清以后伴随着疍民的汉化进程,疍语又继续向这一“融合体”即当地汉族方言演变,并逐渐淘汰了原有的疍语。
  但是,在疍民和后来的连家船民的语典中,长期以来仍然保留着一些特有的语汇,福安人称之为“江口”。所谓“江口”,一部分是水上生活禁忌语的代语,如“筷子”,方言叫做“箸”,与“坠”谐音,于是说成“筹”;“蛋”,在方言中与“浪”、“乱”谐音,就说成“太平”;又如“船板”,方言中“板”与有“翻”义的“扳”同音,所以要说“楮片”(“楮”在方言中读 dǔ 音,船舱义);同理,“木板”要说成“家片”,“跳板”要说成“透梆”;又如“瓢”,方言说“瓠头”,与“浮”“流”谐音,就说成“柴车”,等等。另一部分是疍家自己特有的语汇,如称“碗”为“钵斗”,称“饭桶”为“宝卢”,称“理发”为“泼缆”,“出航”为“开头”,归航为“解艨”,称“鱼网破裂返航修理”为“做皇帝”等等。
  现代船民的年轻一代全部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他们的交流语言是普通话和当地方言。上述“江口”语汇正随着老年人的不断离世而逐渐消失。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出版者:宁德市政协文史委

本辑文史资料遂以“闽东民初社会”为题,广泛征稿,从中遴选92篇,裒为一帙,略以展示辛亥革命前后闽东传统社会之现代转型的初步表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