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甘南藏族自治州” 相关
共 916 条 12 / 62
166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公路建设情况。
167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邮电业发展情况。
168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粮油发展情况。
169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甘南州的粮食加工业历史悠久,水磨磨面的传统加工方式在州内个别地方延续到九十年代。五十年代,全州粮食部门的面粉加工,基本上以水磨为主,原料除自产的粮食外,外地购进调入的粮食均以原粮为主,需要有较大规模的粮食加工业。
170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早在五十年代,粮食部门就开始了油料的加工。1957年底前主要是农民的木榨油上市交易。1986年合作粮油公司加工厂和夏河粮油加工厂生产的油品,经省粮食局质量检验,达到国家二级油标准。
171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甘南藏族自治州商业发展情况。
172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后设工商处,领导全区的国营、供销合作社和私营商业。州工商处直属企业有甘畔州贸易分公司、甘南食品分公司和贸易公司黑错(合作)商店。在夏河、临潭、舟曲、卓尼、碌曲、玛曲6县都设有专业公司、商店、站。
173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甘南州是甘肃省最大的原始林区之一。随着省内各地木材用量的不断增长,木材采伐量与日俱增。白龙江流域之木材每年运销达三万根;夏河县境内沿大夏河水运到临夏的木材每年约万余根;临潭县每年销往兰州的木材有七万根之多。
174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甘南藏族自治州工商行政管理与物价管理情况。
175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甘南州早期商业贸易单一,以当地产的各类畜产品和土特产品换取粮食、茶叶、布匹、火柴、针、线、铜铁器及瓷器制品等生产、生活用品。共和国成立后,工业品与畜产品的交换比价,如一只绵羊,在1950年可换食盐3.27公斤,1952年可换6.6公斤;19...
176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甘南藏族自治州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及财政管理情况。
177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财政收入历朝历代主要依靠赋税。秦汉时期有田租、口赋、户赋、徭役及工商杂税。隋唐以租庸调制和田赋徭役复合税为主;宋元朝时有田赋、田赋附加及预征、专卖收入等,明清实行了一条鞭法,以摊丁入地亩的赋役合并税、田赋附加为主。民国初期仍沿袭清末旧制,1...
178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税、工商各税、地方各税等税收征收情况。
179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甘南州建州38年(1953〜1990年)的预算内基本建设总投资为14150.6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9.4%。1976年至1980年,自治州预算内基本建设拨款达到4107.9万元。而实际完成投资7665.74万元,比地方财政预算的投资增加35...
180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以前,甘南境内临潭、西固(今舟曲)两县的财政工作由知州、通判、主薄兼管。今夏河、碌曲、玛曲、卓尼、迭部5县由于实行土司制度和政教合一制度,财政工作由土司或寺院进行管理。1986年以后,各县在财政收入数额较大的一部分乡(镇)相继设立乡(镇...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