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电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南州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0270
颗粒名称: 邮电志
分类号: K294.2
页数: 38
页码: 709-746
摘要: 本文介绍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邮电业发展情况。
关键词: 甘南藏族自治州 邮电志

内容

第一章机构沿革
  第一节邮驿
  一、烽燧墩台
  烽燧,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警备通信设施,它与邮驿共用,承担军事和官方的通信任务,一直沿用至清代。甘南境内烽燧墩台最早建于何时已不可考。宋兴州指挥使吴璘以凤州为中心,烽燧台建筑分向四路,分别监视宝鸡、商州、秦州、熙河等地。向西路的烽燧台经阶州、西和州延伸到境内叠州边缘。西固 (舟曲)境内时建墩台26座。
  明洮州副总兵驻洮州卫,分东、南、北3路建墩台57座。东路建三岔等13墩;南路建朱昌等24墩;北路建安家山等20墩。
  明旧洮堡守备营,分东北、西北两路建墩台44座。东北路建沙巴儿等29墩;西北路建扎松等15墩。
  明万历六年(1578年),西固千户所民政与军事分治,阶文西固参将郭邦修寨堡,建墩垣,西固城守备所辖墩台有西寨等16墩。
  清代今夏河县为循化厅辖地。乾隆三年(1738年)循化厅在今夏河境内建达尔加塘、清水塘、桥沟寺塘等3处墩台,又在桥沟寺接连霍尔藏地方紧要处所添筑墩台2座以传递军情。
  二、驿站驿路
  秦代今甘南大部地区为陇西郡临洮县地。各郡县境内均设有邮亭及驿路通向咸阳。
  汉代经今甘南境的主要驿路有两条。(1)阴平驿路:是由古沓中沿羌氐道路,经阴平到四川。白龙江沿岸皆断崖绝壁,驿路虽艰险,沿途仍设有驿站;(2)羌氐驿路:东起仇池(西和),沿故道至祁山(礼县),南行武都,再北行至羌道(今舟曲)、宕昌、岷县、狄道(临洮)、榆罕(临夏),由永靖过黄河入青海,与羌中驿路相连,沿途亦设驿站。
  隋唐时,驿路四通八达,连接全国各道、州、郡县。唐代今甘南境曾置洮(临潭)、叠(迭部)、宕(治在今舟曲县城西)3州。甘肃唐代分属关内道、陇右道和山南道,辖22州。不仅京城(长安)与各州有驿路网,而且州与州之间也有众多的支线驿路。洮州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其东部边境上的清水沟据考证为唐蕃使臣换马之地。元代在今玛曲尼玛乡西鄂尔瓦斯河滨建有站赤。经西固(舟曲)境的支线驿路为:自陇西经漳县驿、三岔驿、岷州酒店驿、岷山驿、西津驿、杀贼驿(西固县境,今属宕昌)、阶州驿、文县临江驿至文县驿。
  甘南古代驿路据《洮州厅志》载:洮州距京师(北京)4200里,距巩昌府(今陇西)260里,距兰州450里。洮州至北京设63站,限定127天到达,西固城距北京4500里,设61站,限定120天到达。
  甘南邮驿自明代始有载籍可考。明初,河州至青海归德间设有三岔、斜沟、讨来、保安、边都、清水(今夏河清水乡)6驿站,如内地驿丞,例给印信站马,应付往来公使。万历二十年(1592年),总兵官尤继先统兵西征,“以军装资累,番站递送,自是番疲于役,并废其驿,道路不通。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八月,参政荆州俊多方筹策,查明原设驿站地,复立六驿站”每站各设番官1员,军5名,马8匹”。
  明时西固(今舟曲)千户所曾设杀贼桥驿(即今宕昌沙湾乡),洮州卫设有洮州驿(今临潭新城),均于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被裁。清代西固(舟曲)分州仍置杀贼桥驿,设驿马2匹,夫2名,岁支工料等银103.6钱。新置西固州同驿,额设铺司3名,每名岁支工食银4两,一年共支闰银13两2毫。洮州卫自裁驿后,遇有公文,则官府雇送。自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洮州同知张筱山因番案公文紧要,恐其迟延,详请由狄道拨给驿马,其工料银由狄道分支。夫两名,每名日支工食银3分;马4匹,每匹日支草银5分,每匹岁额备站银4两5钱,岁额倒毙银2分;每匹价银8两,共价银32两;每匹扣皮脏银5两。据清末统计,洮州厅邮驿年支银达119两4钱。
  明清两朝,曾于洮岷两州置茶马司。清代定例:“洮岷中马额数以十分为率,洮居其七,岷居其三”。按旧例:“中马俱系奉有宪行拨定某营某驿若干匹,各照应中额数先行分派,公同印烙,随中随领”。
  三、裁驿归邮
  邮驿通信源远流长,历经3000余年,虽为历代王朝经略边防,促进交流,巩固统治地位起到重要作用,但对黎民百姓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清代中后期,吏治腐败,贪污成风,克扣驿银,敲诈勒索,强征民马、民草,摊派民车之事层出不穷。导致驿马疲毙,驿路梗塞,通信失灵,大量军事文报被积压、损毁。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正式开办“大清邮政”,形成邮驿与现代邮政并存的局面。
  洮州邮政局(今临潭县)和旧洮堡邮政局均创设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洮州邮政局设于今新城十字街,旧洮堡邮政局设于旧城城内。宣统三年(1911年),西固创设邮政代办所于西关。邮驿与邮政并存之势延续10年。至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12月底,各驿站全部被裁撤,所设邮政机构取代邮驿而承担所有公文通信的传递。
  第二节邮电机构
  —、甘南藏族自治州邮电局
  1952年8月夏河邮、电合一,设局长1人,监察员1人及秘书、会计等管理人员,设电台、营业室、邮件封发室等生产班组和玛曲、郎木寺、碌曲、完尕滩、合作5个营业处。
  1953年10月1日,甘南藏族自治区邮电局成立于夏河,1954年10月改设为自治区邮电中心局。1955年5月自治区邮电中心局下设秘书组、报务组、话务组、邮件组、营业组及各营业处等行政、生产系统。1955年7月1日自治区中心局改为自治州邮电中心局,11月中心局撤销,更名为自治州邮电局,并由省邮电管理局在甘南州局设2名督察员为省管局的派出人员。1956年7月13日,甘南州邮电局由夏河县拉卜楞镇迁至合作镇办公营业。1959年4月,州邮电局增设电信器材修配厂。I960年7月原秘书组改设秘书股,增设人事保卫股。
  1963年州邮电局设办公室、检查科。直属局管理的班组有:邮政组、机要组、报务组、话务组、机线组和机务站。甘南邮运分站于1962年12月27日移交州局。1964年6月设政治处,增设保卫科。
  1968年3月州邮电局革委会成立,下设政治办公室和生产办公室。
  1969年11月邮电分设为州邮政局和州电信局。邮局设政工科、业务科、办公室等3个职能科室,班组有:邮运分站、机要组、营业室、封发室。电信局下设办公室、政工组、业务组,班组有:报务组、话务班、机务站、营业组和长线维修班。
  1973年邮电合并。1981年,州邮电局机构设置办公室、政工科、邮政科、电信科及营业室、封发室、机要室、报务班、话务班、机务站、机线组。
  1981年至1985年机构设置办公室、通信科(1984年1月分设为邮政科和电信科)、邮政科、电信科、督察室(后改为检査科)、人教科、保卫科。1981年曾设党委办公室,1984年改设政治处。
  1985年2月至1990年底,州邮电局设办公室、邮政科、电信科、农话科(1988年10月并入电信科)、计财科、人教科(后并入人保科)、保卫科(后并入人保科)、人保科、审监科、政工科(1988年10月政治处撤销后设党委办,1990年1月党委办改设政工科)。设生产班组有:邮政营业班、报刊发行组(含报刊零售亭)、邮件组、投递组、集邮门市部、东街邮电所、报务班、市机班、市线班、电信营业班、长话班、机务站(含长机室)、报机班。
  二、县邮电局
  夏河县邮电局
  1917年7月19日,拉卜楞设立邮政代办所;1919年代办所改升二等邮政局,次年改为代办所。1923年11月改设三等甲级邮局于新街北口。1927年改升二等乙级邮政局,共和国成立前夕降为三等邮政局。1928年设电报局,旋因战乱,杆线被毁而中辍。1941年8月,拉卜楞设立电报局于新街北口。1944年电报局改称无线电信局,共和国成立前夕为三等乙级电信局。1952年8月,邮政、电信合并为夏河县邮电局。1953年10月1日,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夏河邮电局改设为自治区邮电局;1956年7月夏河县局与州局分设。1959年3月,更名为德乌鲁市邮电局。1961年12月,复名为夏河县邮电局。1969年12月,夏河邮电局分设为邮政局、电信局。1973年9月邮、电重新合并为夏河县邮电局。临潭县邮电局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立洮州邮政代办分局(局址在新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升为三等乙级邮政局。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14日,于洮州旧城设立邮政代办分局,1919年升为三等邮政局。1930年,临潭邮局(新城)改列二等甲级邮政局,1932年降为三等甲级邮政局,1944年改列三等乙级邮政局。1937年设立旧城电报局,1944年改称旧城电信局。1940年3月临潭(新城)设立电报收发处。1946年,临潭、旧城电信局改为电信代办处。1949年6月临潭为电信营业处。1952年邮政、电信合并,于新城设立临潭县邮电局(县政府驻地),旧城邮电局归临潭县局领导。1954年9月,临潭县政府由新城迁至旧城,遂移设临潭县邮电局于旧城,新城原局改为邮电支局。1969年12月,临潭县邮电局分设为临潭县邮政局、电信局。1973年9月,邮政、电信机构合并,复为临潭县邮电局。
  舟曲县邮电局
  民国初全国裁驿归邮后西固曾设有张姓民信局,属民间通信,专跑重庆。农闲自跑,农忙雇人跑,每月雇工费15元。1914年,于西固县地设立邮寄代办所;1939年8月14日,西固代办所改升三等乙级邮政局。1947年8月因收入不佳,降为西固邮亭。1941年,设立西固电报局,1944年称西固电信局。1951年西固邮亭改升四等邮政局。1952年6月,邮政、电信合并为西固邮电局(业务隶属武都地区邮电局);1954年6月15日,西固县政府迁往宕昌,原西固县更名为舟曲县,遂定名为舟曲县邮电局;1958年12月甘肃行政区划调整,更名为龙迭县邮电局。1962年1月,复名为舟曲县邮电局。1969年12月,舟曲县邮电局分设为舟曲县邮政局、电信局。1973年9月,邮电机构合并,复为舟曲县邮电局。
  卓尼县邮电局
  1915年卓尼柳林镇设立邮政代办所。1947年改设为邮亭。1940年3月,设立卓尼电报局,1944年,改称卓尼电信局。1951年1月,设立卓尼四等邮政局。1952年6月,邮政、电信局合并为卓尼县邮电局。1958年12月,全省行政区划调整,卓尼邮电局降为邮电支局,归属临潭县邮电局。1962年1月恢复原行政建制,复为卓尼县邮电局。1969年12月,邮电局机构分设为卓尼县邮政局、电信局。1973年9月,邮政局、电信局合并,复称为卓尼县邮电局。
  碌曲县邮电局
  1954年8月,设立碌曲邮电营业处(归夏河县邮电局领导)。1955年7月,碌曲建县。1956年3月,新设碌曲县邮电局。1958年12月,碌曲、玛曲两县合并后,设立洮江县邮电局。1961年12月,两县分治,复为碌曲县邮电局。1969年12月,邮电局分设为碌曲县邮政局、电信局。1973年9月,邮政、电信合并,复称为碌曲县邮电局。玛曲县邮电局
  1954年11月,设立玛曲邮电营业处(归夏河邮电局领导)。1955年7月,新置玛曲县,于1956年3月设立玛曲县邮电局。1958年12月,玛曲、碌曲合并为洮江县,玛曲县邮电局降为邮电支局。1961年12月,原县制恢复,复为玛曲县邮电局。1969年12月,邮电局分设为玛曲县邮政局、电信局。1973年9月,邮政、电信合并,复称为玛曲县邮电局。
  迭部县邮电局
  1954年12月成立上迭邮电营业处(归卓尼县邮电局辖),1958年12月划归龙迭县邮电局。1961年12月,甘肃行政区划再次调整时,新置迭部县。1962年1月,成立迭部县邮电局。1969年12月,邮电机构分设为迭部县邮政局、电信局;1973年9月,邮政、电信合并,仍复称为迭部县邮电局。
  三、邮电分支机构
  1913年,设立临潭县录巴寺邮政代办所(今属卓尼境)。
  1929年,于夏河黑错(合作)、甘坪寺设立邮政代办所,桥沟、美武设立信柜,后改为邮政代办所。
  1940年,设立夏河清水邮政代办所。
  1943年,黑错电信营业处成立。
  1949年,临潭邮政局降为邮亭。
  共和国成立初期,甘南境内设有邮政代办所17个,有夏河的美武、阿木去乎、清水、卡加、洒索玛;临潭的羊永、陈旗、王家坟、羊沙、冶力关、三岔、新堡、甘沟;舟曲的洛大、武坪、大川;卓尼的达子多。
  1952年10月,合作邮政代办所改设为邮政营业处。
  1953〜1957年设立郎木寺临时邮局,后改为邮电支局,隶属碌曲邮电局,于完东滩、黑错、桑科河、冶力关设立邮政营业处,舟曲洛大设立邮电营业处,后均改为邮电所。临潭羊永、陈旗(后改王旗)、王家坟、羊沙、新堡、八角;夏河陌务(美武)、博拉、阿木去乎、清水;舟曲武坪(角儿桥)、大川、丰迭、磨儿里(三角坪)、立节;卓尼上迭、下迭、洮南、北山、新堡;碌曲双岔、旧寺、尕海,玛曲欧拉、阿万仓、群强、曼尔玛、齐哈玛等处均先后设立邮电所。
  1958一1965年,舟曲角儿桥邮电所升为邮电支局。增设夏河科才,玛曲采日玛,舟曲拱坝、铁坝、大草坡,卓尼洮北、录竹、多坝、柏林等邮电所。临潭王家坟邮电所改名为龙元邮电所。1962年1月,新置迭部县设立邮电局(由原上迭邮电所改设),原龙迭(舟曲)所属下迭(迁址改名麻牙、花园)、洛大邮电所划归迭部,新设尼傲(迁址改名旺藏)邮电所。撤销夏河清水;临潭新堡、八角;卓尼新堡邮电所。
  1966一1980年,邮电机构又有新的发展。夏河阿木去乎邮电所升为邮电支局;碌曲郎木寺邮电支局降为邮电所。增设舟曲弓子石、憨板;卓尼纳浪、完冒、恰盖、洮砚、麻路;迭部白云、卡坝、达拉、益哇;临潭石门、店子;夏河下巴沟、阿姨山;碌曲贡巴等邮电所。撤销夏河科才;卓尼录竹邮电所。
  1980-1985年邮电分支机构稳步发展。夏河完东滩、迭部白云邮电所升为邮电支局,夏河阿木去乎、舟曲角儿桥邮电支局降为邮电所。增设甘南(合作)东街,舟曲博峪邮电所。撤销夏河阿姨山,临潭石门、龙元,迭部益哇邮电所。
  1986〜1990年,碌曲的郎木寺,舟曲的立节,迭部的花园邮电所升为邮电支局,新设迭部代古寺邮电所。撤销卓尼的完冒,碌曲的贡巴、旧寺邮电所,均改为代办所。
  截止1990年底,全州邮电机构有:州、县邮电局8处,邮电支局7处,邮电所41处,局所名称是:州局、东街所;临潭县局,新城支局,王旗、羊永、羊沙、冶力关、店子邮电所;卓尼县局,多坝、纳浪、洮北、洮南、沈砚、恰盖、柏林、麻录邮电所;舟曲县局,立节支局、三角坪、弓子石、大川、大草坡、丰迭、角儿桥、拱坝、博峪、憨板、铁坝邮电所;迭部县局,白云支局,花园支局,卡坝、代古寺、达拉、旺藏、洛大邮电所;玛曲县局,齐哈玛、阿万仓、采日玛、欧拉、曼尔玛、群强邮电所;碌曲县局,郎木寺支局、双岔、尕海邮电所;夏河县局,合作镇支局,完东滩支局,下巴沟、阿木去乎、美武、博拉邮电所。
  甘南州邮电机构变化情况表单位:处、个上述支局、所除纳浪所不办理汇款和大草坡所不办理长途电话业务外,其它支局、所全部办理函件、包裹、汇款、长途电话、电报和投递业务。
  第二章邮政
  第一节邮路
  一、汽车邮路
  州境内的汽车邮路可分为自办邮路和委办邮路两种类型。凡委托外界、外单位汽车运送邮件的邮路属委办汽车邮路;由州属邮电部门自备汽车运送邮件的属自办汽车邮路。
  (一)委办汽车邮路
  1953年7月,临夏至夏河原间日畜力班邮路率先改为委办汽车邮路,属原兰州到临夏委办汽车邮路的延伸区段,委托甘肃省运输公司代运邮件。该段邮路单程总长为103公里,路线名称于1956年改为兰州经临夏至合作镇。
  1955年4月,开辟夏河至碌曲委办汽车邮路,由甘肃省交通局汽车代运邮件。邮路长100公里,班期不定,1957年撤改。
  1957年,开辟合作经碌曲至玛曲委办汽车邮路(原夏河至碌曲邮路延长),邮路全长246公里,班期不定(1958年改自办)。同年还开辟岷县至临潭104公里、岷县至合作195公里委办汽车邮路2条(1966年撤改)。
  1964年,兰州经临夏至合作干线邮路实行自办委办结合,由甘南汽车运输公司班车代运,每周一、四运邮。
  1966年6月,原岷县至合作邮路改为合作至岷县委办汽车邮路,由甘南汽车运输公司班车代运邮件,甘南州局派人押运。
  1972年,开辟合作至夏河委办汽车邮路,邮路长68公里,逐日运邮。同年重开合作至岷县委办汽车邮路,1981年撤销。
  1980年,开辟舟曲至迭部委办汽车邮路156公里,逐日运邮。同年开辟舟曲至两河口县内委办汽车邮路20公里,1985年撤销。
  1981年,开通合作至临潭新城委办汽车邮路125公里,1985年撤销,改为合作至卓尼委办汽车邮路105公里。
  到1990年底,州内各局共有委办汽车邮路678公里。
  (二)自办汽车邮路
  1958年,原合作经碌曲至玛曲委办汽车邮路改为自办汽车邮路,每周运邮一次,1966年撤销。
  1961年,开辟完东滩至夏河自办汽车邮路35公里,1972年撤销。
  1964年6月,兰州至合作干线邮路开始实行自办与委办结合,逐日运邮。同月,兰州至武都干线邮路改为逐日班,返程时进舟曲局交接邮件,1971年改为去程进舟曲局交接。
  1971年,开辟兰州至迭部自办汽车邮路,全长645公里,逐日运邮。在甘南境内,这条邮路经完东滩、合作、博拉、阿木去乎、碌曲、尕海、贡巴、郎木寺、玛曲等局所到迭部。同年开辟合作经临潭、卓尼至临潭新城自办汽车邮路114公里,1973年12月并入兰州至迭部自办汽车邮路,与合作至岷县的委办汽车邮路结合。自办、委办隔日出车,逐日运邮。1979年撤销自办汽车邮路,实行委办。同年还开辟舟曲至两河口县内自办汽车邮路20公里,兰州至武都邮车再不进舟曲,在两河口进行邮件交接。1973年撤销兰州至武都邮车在舟曲大川交接邮件。1975年复开舟曲至两河口自办汽车邮路。
  1974年开辟迭部至洛大自办汽车邮路,1979年撤销,改为迭部至舟曲委办汽车邮路。
  1985年复开合作至临潭新城自办汽车邮路,隔日班;由兰州至迭部委办汽车运邮。
  ;从1974年起,州内各县局陆续开办了县内自办汽车邮路,但由于车辆维护及交通原因,运邮均不正常。
  二、摩托车邮路
  甘南州内农村摩托车运邮始于1972年,夏河、临潭、玛曲、卓尼4个局分别开始组建摩托车邮路。1974年,碌曲、舟曲分别组建了摩托车邮路。1977年,迭部局也组建了摩托车邮路。至1978年,州内各县局均开有农村摩托车邮路。1980年,临潭、卓尼、迭部、舟曲、碌曲等局县内农村摩托车邮路相继停办,被小型汽车取代,只有夏河、玛曲两局保留农村摩托车邮路共4条,路程全长277公里。1985年,全州摩托车邮路长161公里,到1990年,仅剩玛曲摩托车农村邮路116公里。
  1983年,甘南州邮电局市内转趟摩托车邮路2公里,到1989年改为自办汽车邮路。
  三、自行车邮路
  1948年,临潭至岷县72公里步班邮路改为自行车邮路。
  1953年7月,西固至两河口23公里畜力班邮路改为自行车邮路,1954年撤销,恢复畜力班邮路。
  1957年起,逐步改变畜力班和步班邮路,使用自行车运邮和投递。1965年,试行“亦工亦农”运邮制度,加强农村邮路建设,甘南州内大部分县乡邮路改为自行车邮路。到1973年,州内共有自行车邮路7411公里。
  1977年以后,随着机动车辆邮路的增加和农村邮路调整,自行车邮路逐年下降,1985年共有249公里,到1990年底,仅剩自行车邮路26条265公里。
  四、畜力班邮路
  1940年,夏河至一条山开通雇用畜力班邮路,并将夏河至临潭旧城141公里步班邮路改为畜力班邮路。1944年,夏河至一条山雇用畜力班邮路撤销,其时临潭至兰州为畜力班邮路。
  1951年5月,临夏至夏河108公里2日步班邮路改为昼夜兼程畜力班邮路。同年7月,夏河至郎木寺230公里双马双人畜力班邮路,每半月运邮一次。
  1953年5月,岷县至临潭新城87公里,旧城至新城46公里2条步班邮路改为畜力班邮路,每2日运邮一次。
  1954年1月,夏河至郎木寺双马双人畜力班邮路延长到玛曲,邮路长267公里,班期仍为每半月运邮一次,1955年撤改为碌曲至郎木寺101公里,郎木寺至玛曲69公里畜力班邮路,班期不定。1954年1月,开辟夏河至青海蒙旗双马双人畜力班邮路120公里,12天运邮一次。同月还将夏河至青海同仁步班邮路79公里改为畜力班邮路,每4天运邮一次。
  1954年10月,夏河至临潭旧城畜力班邮路改为逐日昼夜兼程运邮。该班邮路于1956年改为合作至临潭。1954年底,开辟舟曲至沙湾逐日畜力班邮路29公里。到1958年,畜力班邮路在省内干线邮路上,逐步由机动邮路取代,而农村畜力班邮路则有所增加。到1973年,州内有农村畜力班邮路及投递路线1026公里。从1974年开始,农村畜力班邮路逐步被自行车替代。1985年有农村畜力班邮路392公里。到1990年底,州内仅临潭、卓尼两县有畜力班邮路317公里。
  五、步班邮路
  1923年甘南境内有4条慢班邮路380公里:夏河至临夏100公里;夏河至新城130公里;夏河至循化80公里;夏河至同仁70公里。1935年,临洮至新城、新城至武都间日昼夜兼程步班邮路改为逐日昼夜兼程步班邮路。1939年5月,夏河至新城4日步班邮路改为逐日步班邮路。夏河至同仁邮路改为4日步班邮路。新开辟夏河至甘坪寺逐日步班邮路1条。
  1950年,甘南境内干线步班邮路有5条:夏河至临夏(逐日班);夏河至旧城(3日班);旧城经新城至岷县(逐日班);新城至康乐(逐日班);西固至两河口(逐日班)。邮路全长380公里。
  1950年以后,干线邮路上的步班邮路逐步被畜力班替代,到1954年,干线邮路上的步班邮路均被畜力班邮路替代,而在农村中开始开辟农村步班邮路。1956年,配合农业合作化高潮,农村步班邮路逐步淘汰。由于甘南地区地理条件所限,部分农村步班邮路仍然保留。
  1965年,农村投递试行“亦工亦农”乡邮员制度,使农村步班邮路及投递路线有所增加。到1976年,农村步班邮路大部分撤销,其中夏河、迭部、卓尼、玛曲等局相继取消了步班邮路。1990年底,农村步班邮路有24公里。
  第二节邮政业务
  —、函件
  (一)函件种类
  清末,甘南邮政经办信函、明信片、印刷品(后改为印刷物贸易契、书籍)、新闻纸、货样等类。各类函件均可按挂号或快信交寄。1913年1月1日,甘肃境内驿站裁撤,衙署文件由邮局寄递。至1949年8月1日,境内临潭、卓尼、西固(今舟曲)、夏河等地开办的函件种类有信函、明信片、新闻纸、书籍印刷物、贸易契、瞽者文件、商务信单、货样、平快、代收货价挂号信函、存证信函、存局候领邮件、保值函件、保价信函等。
  截止1990年底,甘南全州经办的函件吞吐量达150.86万件。其中州局38.43万件,各县局112.43万件,邮政函件业务种类有信函(平信)、明信片、印刷品、盲人读物、特挂信函、邮政快件、银行挂信、存局候领、保价信函、整寄整付、义务兵免费平信及烈士遗物免费邮件等。各类函件均可按挂号及航空交寄。
  (二)函件资费
  光绪三十年(1904年),信函资费为银币2分。
  宣统二年农历七月初一日(1910年8月5日),信函资费调整为3分。
  中华民国时期,因战争关系,函件资费变动频繁,至1949年8月1日甘肃解放前夕,甘宁青邮区国内函件资费为:
  中华人民共国和成立后,甘南执行全国统一邮件资费标准。
  二、包裹
  (一)包裹种类
  1949年5月2日,开办非航空直达局银元航空保价包裹业务,保额定为区际30元,区内100元,每人每日限寄1件。8月4日起,因银币限制出境,此项业务停办。
  1950年以后由甘南经转邮寄的包裹种类有小包、一般包裹(民用包裹和商品包裹)、工商业品包裹、大件商品包裹、代购货物包裹、粮油包裹、保价包裹、棉布棉纱包裹、易燃品包裹、金银饰品包裹、军需品包裹、药品包裹、国际和港澳包裹及小包。
  (二)资费
  1944年6月9日,国内包裹资费进行调整。
  西固、夏河、洮州旧城、临潭、卓尼列为甘肃乙组。
  人民邮政包裹资费从1950年2月8日起,区内小包裹甲组互寄每100公分 (克)人民币540元,图书小包160元。甲乙组互寄,小包1280元,图书小包380元。乙组互寄,小包750元,图书小包230元。起算资费小包每件6420元,图书小包每件1000元。就地投递小包每100公分(克)540元,图书小包160元(以上计价均为旧币)。9月起,快递小包每件起算数为平信资费3件。1958年1月以后,国内小包资费按包裹资费再加收50%计收。1990年7月31日,快递小包业务取消。
  从1950年2月8日起,区内包裹资费甲组互寄每公斤2670元,乙组互寄3750元,甲乙组互寄6420元,就地投递每公斤2670元(均为旧币)。
  1951年5月,实行“国内包裹实例核订办法”:按照绘制的省内邮路简图注明的局间邮路线的里程,再乘以每公斤资费数,逐段相加即两局间互寄资费数;按照绘制的省际发运路线图注明的邮路里程、运费数目、规定加成数等收费。
  国内包裹资费改收现金不贴邮票的办法始于1958年10月18日,甘南州等局试行。1960年2月1日和1980年8月26日,全省各县市局和城乡支局也先后改收现金,不贴邮票。
  国内包裹资费起算标准从1969年2月1日起改为100克。1990年7月31日,起算标准由100克恢复到500克,包裹每公斤资费在原资费的基础上增加150%。国内航空包裹只限在国内34个干线航空通运局办理互寄,非此范围的不办理此项业务。1990年7月31日起省内普通包裹资费表单位:元/公斤
   1950年,全州邮政经办各类包裹2.46万件,至1990年底,全州年均经办包裹数3万件左右。
  三、机要
  1953年10月1日,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设立甘南机要交通支局,各县机要交通在当地县委机关内设机要文件收发室,归各县委秘书部门直接领导。
  1957年4月1日,甘肃省机要通信机构正式成立并开始工作,在甘肃省邮电管理局下设甘肃省机要通信局。由于各方面工作尚不正常,为防止工作发生混乱,甘南州、县机要通信机构暂维持机要交通时期的状况,仅将机要交通改名为机要通信,并改变领导关系。1958年6月,甘南州、县机要通信机构全部并入所在地邮电局,州邮电局设机要通信股(后改为机要通信组),各县邮电局设机要室,单独办理机要通信业务。仅以1985年为例,全州经办机要文件数已达0.99万件。1990年,甘南州、县共8个局办机要通信业务,其类别分为机要文件、机要刊物两种,业务量达万件以上。
  军邮和机要交通只负责远程机要文件的传递,不传递本城区各机关来往的文件。机要通信机构成立后,机要业务形式分为国内互寄和省内互寄两种。1958年,开办县内互寄业务,甘南州局及所辖各县邮电局不办理县内互寄业务。
  四、汇兑
  (一)业务种类
  民国时期甘南地区部分邮政局、所开办的汇兑业务种类有普通汇票、高额汇票、电报汇票、电话汇款4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南邮政网络日趋健全,开办的汇兑业务种类有普通汇票、高额汇票、送汇、电汇等。
  (二)汇费
  1949年1月11日,兰州储汇分局调整汇率,自治州境内邮政网点汇率为夏河50%。,西固邮亭、临潭邮亭、临潭旧城邮亭、卓尼邮亭为80‰。同年5月9日,银币汇率调整为夏河4‰,临潭旧城50‰。
  1950年5月1日起,汇费实行分类计收:第一类(银行通汇地方)汇费按银行规定收取,同一城市各局互汇,汇费为1‰;第二类(银行不通汇地方)汇率为30‰,1951年12月汇率改为5‰。1958年统一汇率为1%,最低收10分。
  1950年4月29日起,电汇电报按20字普通私电收费,加急加倍,附言按实际字数计收。1957年12月31日,甘管局通知:电汇电报费除附言外,按25字收取,每字3分,计0.75元,加急加倍。1963年改为1元。1967年3月1日调整为5角。1983年12月1日调整为1元。附言限20字,每字7分。
  1985年,全州经办汇票达11.94万张,年均每百人发生汇票22.09张。
  五、报刊发行
  甘肃省内各报刊自1950年5月1日起,邮局先后接办发行工作,实行邮发合一。州境内于1952年6月12日出版发行《夏河报九1953年5月1日改名并出版发行《甘南报》,分藏、汉文两种版。1966年9月20日《甘南报》停刊,于1968年6月15日复刊出版发行。
  1950年6月27日统一发行手续,订销局直接向发报刊局要数结帐。报费实行预收预交制,按日计算,按份收费,月底截齐。
  1952年实行计划发行,取消定额发行制度。1954年7月24日,实行投递杂志签收制度。1957年5月15日,取消报刊发行限额。
  1955年10月7日,根据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意见,在农村学校、供销社建立义务乡邮站,负责报刊收订、投递和收发平信工作。12月31日,实行“建立农村义务信报站办法”,对通邮未设邮电机构的乡建立信报站,未通邮的乡建立信报接转站。对信报站站长,适当评给劳动日或酌减地方劳动负担,并给予奖励,奖励费用由邮电局开支。
  1951年12月14日起批销报刊实行预订制,组织报童、报贩、书报摊、私营报业、书店、文具店开展批销业务,批销折扣自1952年起为八折。
  1980年6月2日起社会发行站代销报刊酬金为3%,零售报刊超过1500元部分,奖励金为5%。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甘南州、县8个邮电通信企业先后都开办了报刊零售业务。
  1984年6月25日实行零售报刊酬金标准,自办的实行定额包销,酬金为超额部分的5〜8%。集体或个体批销报刊,实行全额包销,不退货,不报损,其报纸酬金在地、县局为销售额的16〜18%,杂志酬金标准不变。
  1985年,全州邮局发行报刊共1820种,年收订报纸3.8万份,杂志4.7万份。年均订阅报刊流转额57.46万元,占全省的2.63%。、全州平均每百人订报刊15.7份。1990年,全州邮局共收订、零售报刊607.18万份,其中州局158.6万份,各县局418.58万份。
  六、储金
  甘南境内邮政储金种类分存簿及小额储金、支票储金、定期储金、储蓄券。此外,还有零存零付(即存本付息)、零存整付等类储金业务。
  甘肃邮区存簿储金业务始于1938年6月1日。1943年3月1日,甘南境内临潭旧城、西固、夏河开办此项业务。小额储金业务开办于1941年7月25日,每户1元起存,最高额限2000元。1949年5月7日,甘肃境内三等以上局试办银币活期储蓄,储金每户最低1元,最高额三等局50元,二等局100元,一等局不限。1942年7月1日,甘肃开办支票储金业务,属活期性质。1938年6月1日,甘肃始办定期储金业务,夏河邮局于1946年4月15日开办此项业务,同年6月15日,次年2月15日临潭旧城、西固邮局也先后开办了定期储金业务。1953年9月,邮局停办储蓄业务。
  1986年9月1日,甘南州局恢复开办邮政储蓄业务,至年底存储余额16.7万元。1987年,州内7个县局先后开办邮政储蓄业务,当年底全州存储余额181.7万元。到1990年底,州内共有邮政储蓄网点8处,存储余额535.5万元。
  1990年底,州内各局开办的邮政储蓄业务种类分为活期储蓄、定期储蓄 (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存本取息、保值、定额定期)和定活两便储蓄3类7种,各类储蓄的存期以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期为准。
  七、集邮
  甘南的集邮活动在1983年以前还处于个人活动时期,尚未形成组织。1983年9月16日,合作地区集邮爱好者有了自己的组织一一集邮协会,自此,合作地区及甘南州的集邮活动逐步发展起来。
  (一)种类
  邮票新中国发行过的邮票有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航空邮票、欠资邮票、加字改值邮票等10多种。现行的邮票种类只有普通邮票、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3种。
  邮品邮品主要有首日封、实寄封、邮资封、邮资明信片、纪念封、邮折、邮册、邮戳、邮简等近20种。
  (二)集邮票品销售
  1979年以前,甘南州、县各邮电局都没有专门的集邮票品销售窗口,集邮邮票与普通邮票同台出售。由于邮票来源属通信渠道,所以有些邮票枚数不全,不能成套,给集邮爱好者带来许多不便。1980年州邮电局在营业室设集邮台,开始由专人负责出售集邮邮票。1983年开始在局门口专设集邮亭出售集邮票品。1989年,集邮亭改设为集邮门市部,专门出售集邮邮票、邮品及集邮用品。从1985年以后,各县邮电局也相继在营业室设集邮台,受到广大集邮爱好者的欢迎。1989年1月10日 ,甘南州集邮公司成立,专门经营集邮业务。
  (三)集邮组织
  1983年9月16日,合作地区集邮协会成立,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合作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10余人,经代表选举,范宗儒当选协会名誉会长,纪天才当选为会长。1987年4月1日,甘南州集邮协会筹备小组成立,并召开筹备会议,研究成立甘南州集邮协会的有关事宜。同年5月20日,甘南州集邮协会成立,召开了第一届第一次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由6人组成的集邮协会理事会,甘南报社的纪天才任会长,州邮电局副局长杨进全任副会长。到1990年底,甘南州集邮协会共有会员80多人。
  (四)邮展
  甘南州首次集邮展览于1984年10月1日至10月5日在州群艺馆举行,集邮参展者20余人,送展邮品40框,参观邮展者近4000余人(次)。此外,州公安局、民革甘南小组、合作一中等单位也先后举办过小范围的邮展。第三节投递
  —、分拣封发
  甘南州各局的分拣格眼,均按州县局至兰州局、县局至州局间,县局至所属各分支机构间和有直达邮路的各县局间设立直封格眼。直封格眼的设立,随邮件量的不断增多而逐步增设。
  1980年3月19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邮政编码制度,为手工分拣过渡到自动化分拣创造条件。甘南州及各县邮政编码分别为:合作747000,夏河747100,碌曲747200,玛曲747300,迭部747400,临潭747500,卓尼747600,舟曲746300。
  邮件的封发时间,均根据邮路发班时间确定。1950年以前,甘南州各局的邮件封发时间,一般在下午18时左右。1950年以后,随着邮路的增加,邮运工具的改进,邮件封发时间也随之调整。1989年以来,甘南州内各局对干线邮路的封发时间,除碌曲局为下午14时外,其他各局均为下午18时左右。
  各类邮件在分拣后,除平常邮件外,均登列清单。封发时,各类邮件与清单一同封成袋(或套),再将袋(套)登入相关邮路的路单,作为运输部门的交接凭证。
  二、运转
  1950年以前,甘南州境内各局、所之间的邮路为步班邮路,邮件均为人背肩挑,有些长途班由骡子驮运,邮差负责押运。从1953年开始,州内干线邮路步班逐步改为畜力班及汽车班邮路,使邮件的传递时限逐渐缩短。
  甘南州内各局收寄的外地邮件,在1962年以前,均由各局发甘南州局,再由甘南州局发兰州局经转。1962年以后,汽车邮路陆续开通,干线邮路上的各局,发外地的邮件直封兰州局经转,不在干线邮路上的,仍由甘南州局经转。
  三、投递
  邮件的投递方式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窗口投递,由邮电局、所的营业人员在营业窗口投递保价、特挂函件及包裹等邮件;一种为按址投递,由邮局投递员(中华邮政以前称信差)将窗口平、挂信函及报刊等邮件,按信封封面所写收件人住址上门投递。
  按址投递的频次和出班时间根据邮班的到达时间确定。初时一般为日投一次,甘南州各局、所的投递,一般为邮班到达当日或次日投递。1950年以后,随着干线邮路运邮工具的逐步改进,投递频次也不断改变。到1979年后,州内各局城市及广大厂矿区均实行每日投递1次邮件。农村投递则根据农村邮路班次而定,有每日1次、隔日1次、3日1次及每周1次等投递频次。
  甘南州内各局的城市投递,在1960年以前基本为1个段道,以后随着邮件量的增加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投递段道逐步增加。到1990年底,甘南州局有城市投递段道5段,各县局均分2个段道投递。
  农村投递段道根据农村邮路和投递路线而定。1970年以前,由于农村邮件很少,大部分农村投递路线多为一名投递员兼投2〜3个段道,每个段道每周投递1〜2次。1970年以后,随着邮件量的增加和报刊订阅数量的增长,农村投递路线增多,同时根据农村投递需要,组织了社队投递员担负本路线邮件报刊的投递,大部分为1人1条路线。后来由于大多数社队投递员不能专职专用,再加投递质量不高,到1980年,逐渐由乡邮员取代,逐步形成了大部分农村投递路线由1个乡邮员投递1〜3个段道的现状。
  第四节邮政运输工具
  一、汽车
  甘南有邮政汽车始于七十年代。1972年配给迭部局“春风701”牌县内邮运汽车1辆。1974年配给舟曲局“跃进”牌县内邮运汽车1辆。1975年配给碌曲局“天津”牌县内邮运吉普车一辆。以上车辆于1979年前相继报废或上缴。
  进入八十年代后,州内邮运汽车又逐步开始增加,1985年,有2吨以下邮运汽车2辆,舟曲、玛曲局各1辆。1989年配给甘南州局、卓尼、夏河3个局邮运汽车各1辆。
  1990年,配给临潭、迭部、碌曲3个局邮运汽车各1辆。至此,甘南州、县各局共有邮运汽车9辆,均为2吨以下车辆,1辆因损坏而停用,实用8辆。其中:甘南州局邮运汽车用于市内转趟,兼运合作至夏河的邮件,各县局的车辆均用于县内运邮。
  二、摩托车
  甘南邮政配备摩托车,主要用于农村邮路和农村投递路线,也有用于机要投递和市内转趟的。1971年,为了逐步实现农村邮路投递摩托车化,开始由邮电部、省邮电管理局给各局配备摩托车。自1981年起,摩托车邮路逐步由小型汽车取代,到1990年底,州内仅临潭、玛曲两局有摩托车6辆,实际使用4辆。
  
  自行车
  邮政公用自行车起初多用于市内邮路和较大市镇的市内投递。随着农村邮政通信的发展,农村使用自行车数量也日益增多。
  自行车数量开始逐年增加是在1952年以后,首先在夏河邮局开始使用。以后随着农村邮路的增加和畜力班、步班邮路的撤改,自行车数量迅速增加。1980年有邮政公用自行车123辆,1985年增加到138辆。此后,由于农村邮路和投递路线合并或改为机动车,加之部分自行车的淘汰,使自行车数量逐年减少。到1990年,全州各局有邮政公用自行车116辆,实用112辆,备用4辆。
  1980年以后,甘南州、县各局的自行车使用,均采取全车承包的管理方法。
  四、畜力
  甘南邮政使用役畜最早是在1940年,雇用的役畜(马)开辟夏河至一条山畜力班邮路。此后,为了运邮需要,开始由邮政部门自己购买役畜运邮,到1956年时,役畜有30多匹。1958年开始,干线邮路逐步被汽车取代,加之区域调整及城乡道路建设,役畜数量逐年减少,此时的役畜主要用于县内农村邮路及投递路线。1980年,州内临潭、碌曲、玛曲、卓尼等4局有役畜20匹;1982年,
  1985年全州邮路现状 因碌曲、玛曲撤销畜力班邮路,使役畜数量减少为16匹,1983年至1989年,减少到12匹。1990年底,玛曲局畜力班邮路均被机动车辆取代,仅剩临潭、卓尼两局有役畜6匹。
  1985年全州邮政业务量
  第三章电信
  第一节电报
  1928年,在夏河县新街北口设立电报局,为州内开办电报业务之始。随之又先后在临潭(今新城)、卓尼、临潭旧城、西固(今舟曲)等地也设电报局办理电报业务。
  一、业务
  截止1949年8月,州境内开通的电报业务种类有防空电报、航行安全电报、官军电报、政务电报、新闻电报、公益电报、旅行电报、寻常电报、汇款电报、
  甘南州电报业务量统计书信电报、公电等11类。
  1952年2月,按邮电部1952一1990年间部分年度修订的电报业务,计分5类31种,州内开通其中27种。
  二、网路
  (―)有线电路
  1943年,架设从陇西经漳县、岷县至临潭(今新城)、卓尼、临潭旧城单铁线报、话两用电路1条,全长206.89公里,此为州境内共和国成立前唯一的1条有线电信线路,是年在沿线设立机构,开办电报业务。
  1949年8月,岷县至临潭线路遭国民党周嘉彬部120军的严重破坏,有线电报业务瘫痪,依赖无线通信疏通报务。
  1952年12月,新架夏河至临夏4.0单铁线路1条,全长102.23公里。次年11月,增开夏河至临夏人工报路。
  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后,重新架设陇西经漳县、岷县、临潭新城、卓尼至旧城4.0铁线2对,全长198.27公里。架设武都至西固4.0铁线1条,全长75.67公里。是年增开临潭至岷县、卓尼人工报路各1条,卓尼至岷县人工报路1条,同时卓尼至兰州、岷县的无线报路改为备用。1954年9月15日,夏河至旧城架设4.0铁线1对,全长134.03公里。11月,夏河至临夏线路改架为双线电路。是年,开通夏河至临潭旧城人工报路。1955年,增开武都至舟曲、夏河至合作人工报路各1条,夏河至兰州、临夏无线报路改为备用。1956年10月,架设合作至碌曲、玛曲长途线路竣工,计4.0铁线2对,至碌曲全长144.7杆公里,至玛曲全长238.26杆公里。是年,开通临夏至合作、合作至碌曲、合作至玛曲报路。
  1957年9月1日,架通合作气象站专用线路,开放天气电报(话传报路)。截止1963年4月,合作至兰州有线、无线报各1条,合作至所属各县局报路计15条(内含无线报路8条)。
  1969年,开放合作至兰州电传电路,通报方式由人工改为电传。1974年,开通合作至兰州载波电报电路,通报质量明显提高。临潭、玛曲、碌曲、舟曲、迭部县局至当地气象站开通话传电报电路。1976年1月4日,兰州军区警报台停止工作。
  1978年7月,开通省计委至甘南、玛曲的传真通信业务。1980年6月,州委租用兰州至甘南报路1条。1981年12月,合作至迭部局报路由人工改为电传电路。1984年1月,开通州委机要室至各县机要传真电报通信。1986年1月,开通兰州至甘南州气象局租用专用电路一条。11月,合作至夏河、玛曲局报路由人工改为电传电路。12月,工商银行租用兰州至甘南州报路1条。
  1987年7月,合作至迭部局装用单四路插报机:10月,合作至临潭局由人工改为电传电路。1988年6月,甘南州局首批进入256自动转报网,电报传递由四级变为二级接转,加快了电报传递速度。是年,合作至玛曲电路装用单四路插报机。7月,省至州委机要报路停租。1990年8月,夏河、碌曲、玛曲、迭部、临潭、卓尼进入256自动转报网,同时,夏河、碌曲、临潭、卓尼电路装用单路插报机。
  (二)民用无线电路
  民国期间逐渐在甘南州境内部分县城和重要集镇设台办理电报业务,至五十年代初已初具规模,填补了州内无线通信的空白。六十年代转入战备通信,无线通讯发展较快。七十年代末,有线通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有了迅猛的发展,加之微波通信的崛起,无线短波通信被有线和微波所取代,其设备由主用转为备用。
  专用电台1934年5月,国民党第38军在夏河设立100瓦军用电台1部,与南京军政部、中央党部、班禅驻京办事处、兰州绥靖公署新一军电台及青海驻军某师电台等处通报,有台长、职员计5人,均系太原无线电学校毕业生。
  1942年4月,民国甘肃省府无线电总台安装100瓦无线电机1部,省内共设立10个支台147个分台,总计58座,夏河(第30分台)在是年开通。1947年,分别在临潭(第2分台)、西固设立专用电台,在省内组成了以保安司令部为中心的无线电专用网络。
  1952年3月,邮电部公布了租用无线电台设置办法。此后,地质、勘探等部门相继租用专用电台(以下称租台)。1956年,地质部门在甘南地区设专用租台的计有:地质三队三分队、二分队和金钢石分队。1975年3月,甘肃省地震局在玛曲设租台,临时组成了地震情报通讯网。1978年,州内邮电部门与气象部门协议在郎木寺设租台,分别与当地电信局电台联络,传递气象电报。
  民用无线通信网络1937年,兰州至夏河无线电路开通。1942年,开通兰州至夏河、西固无线电报电路。次年又开通兰州至黑错(今合作)无线电报电路。1949年底,新开通夏河至临夏无线电报电路。1950年至1952年为经济恢复时期,对无线网络进行调整,新开兰州至临潭、卓尼,临潭至卓尼,临潭至临夏,卓尼至岷县等无线报路。
  1953年,为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省内有线通信建设速度加快,凡有线电路所到之处均以有线取代无线。是年,兰州至卓尼、岷县无线电路改为备用。是年,新开通的无线电路有:夏河至玛曲、若尔盖、临潭,岷县至临潭等。1954年,岷县至卓尼、临潭,卓尼至临潭,夏河至临潭的无线电路停开。增开兰州至郎木寺,夏河至阿坝、碌曲、郎木寺的无线电路。至此,甘南藏族自治州形成了以夏河为中心的无线通讯网络,计有夏河至碌曲、玛曲、临夏、郎木寺、若尔盖、阿坝等6条无线电路。1955年,兰州至夏河、临夏至夏河无线电路改为备用电路,取消兰州至临潭无线电路。1956年,甘南州无线通信网络中心由夏河迁往合作,原来的电路全部改为与合作通报联络。1957年,关闭兰州至郎木寺无线电路。
  1958年为配合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增开兰州至玛曲、玛曲至碌曲的无线电路。同年,为平息叛乱,甘肃省邮电管理局派员携带15瓦小型无线电台3部,随军设于临夏、甘南、完东滩一带与兰州通讯联络。是年11月,州局建成中型无线发讯台(台址在合作南郊)、收讯台(在局内)各1座。1960年,复开和新开兰州至洮江、合作至临潭无线电路。1961年,开通合作至夏河、迭部、卓尼无线电路。关闭合作至若尔盖、阿坝无线电路。1962年增开合作至迭部、舟曲电路。次年关闭合作至平凉电路。1964年调整无线通信网络。开通合作至临潭、临夏至合作无线电路。
  1970年9月20日,奉邮电部指示,将省际、省内无线话路全部关闭,并重新调整了无线明台电报电路。甘南州明台报路有:兰州至合作,合作至夏河、临潭、卓尼、舟曲、玛曲、碌曲、迭部等8条无线报路,均按指定的联络对象、呼号、频率定时会晤,在有线阻断时开通工作。
  1978年1月1日起,州局所属各县无线电路全部开通,重新组成省至地(州、市)和地(州、市)至县的省内无线通讯网络。1978年10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指示,实行新的无线电管理规则,将原来由各省邮电管理局核发的无线电呼频的工作,改由各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负责。1979年以后,无线电路全部处于备用状态。
  1989年1月,省局发布了短波电台“特急呼叫”与“应急呼号”频率的通知,规定在遇到特殊紧急情况下使用,对省内各短波电台指定了各自的频率和呼号。(三)网络组织
  1944年,民国政府根据战时的需要,由甘宁青电政管理局制订甘宁区电报电路联络网办法,其中指定甘南境内的临潭旧城、卓尼与岷县接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电报通讯网路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1953年,邮电合并后大力发展有线通信。1954年,按行政区划,凡县人民委员会所在地均设点纳入电报通信网,当时全州有夏河、临潭、卓尼、舟曲电报通信网点4处。
  1988年5月,兰州建成全国公用电报自动交换网甘肃二级交换中心,同年6月,甘南州局与其他地(州、市)局首批进入全国自动交换网,电报传递由四级变为二级,大大加快了电报的传递速度。
  1990年8月,甘南州夏河、碌曲、玛曲、迭部、临潭、卓尼等6个县局同时进入256自动转报网。
  三、电报机械
  甘南州开办电报业务之初,均采用莫尔斯机。1952年,临夏至夏河开通报路后,各安装音响机1部。
  1954年,甘南州人工报机分布情况为:夏河3部,临潭、卓尼各1部。1956年,夏河局安装振荡器2部。
  1960年,合作至兰州电路开始使用快机作报(1958年12月装竣,因缺少报务和机务人员,未及时开机作报);1964年11月,临潭、卓尼两局安装电子管振荡器人工报务机1部。
  1969年,合作至兰州报路由人工改为电传。1974年,合作至兰州报路由幻线改为载波报路,实现了双工电传作报。
  1974年12月,首次装用64—4B型双机头自动发报机2部,去报可先作成凿孔纸条,经质量检查后,通过双机头自动发出,提高了电报的通信质量;1975年3月,增装2B319/16路音频载波电报机1台。
  1976年,增购55型电传机2部;1979年,增装64—4B型双机头自动发报机2部。
  1985年,增装64一4C型双机头自动发报机1部。6月,配置BHC一83D型中文电传机2部。9月,配发BFS4201头型程控发报机1部。11月,合作至玛曲、夏河路由人工改为电传电路。12月,增兰州64—4C型双机头自动发报机1部,BHL02型双路单双流转换架1座。1987年7月,开通合作至迭部载波电路,装用单四路插报机。合作至临潭局报路由人工改为电传电路。1988年7月,增购ASR一12型电子电机传机8部。11月,增购BSF4201型程控发报机2部,合作至玛曲安装单四路插报机。1989年,安装双四路插报机3部,分隔滤波器1架,合作至夏河电路安装单四路插报机。
  1990年,合作至临潭、卓尼、碌曲报路安装单四路插报机。是年6月,合作至夏河、碌曲、玛曲、迭部、临潭、卓尼等6个县局的报路均由幻线改为载波报路。
  第二节长途电话
  甘南地处避远,经济落后,通信发展十分缓慢。从1934年开始办理民用长话至1949年7月的15年间,境内通信线路仅有岷县经临潭至卓尼、临潭旧城的1条单铁线,后被国民党军队彻底破坏。共和国建立前,境内经营长途电话业务的几个网点主要为军、政机关和少数商号所使用,业务十分萧条。
  五十年代初开始大规模的长途通信网建设,至1956年底,州内架设了合作至临夏、岷县等长途线路,州属各县也先后通了长途电话,以州府合作为中心的长途通信网已初步形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长途电话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步伐,不但在电路数量上有较大的增长,主要在长话交换技术上采用新设备、新技术,长话接续由人工、半自动逐步向全自动过渡,为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长途电话作为理想的现代化通信工具,倍受社会各界的欢迎。
  —、网路
  (一)长途线路建设
  1927年,国民党临夏驻军架设临夏至夏河军用电话线路1条107.07杆公里,话机设于拉卜楞寺院,该线路次年毁于兵乱。
  1933年,陇西经漳县、岷县、临潭、卓尼至临潭旧城架设单铁线报、话两用电路1条206.89公里。1949年8月,国民党军队周嘉彬部将岷县至临潭电信线路破坏殆尽,共毁杆1000根,毁线1360公斤。
  1952年,新架临夏至夏河4.0毫米单铁线路1对102.23杆公里。次年10月,武都至舟曲架设4.0毫米铁线1条75.67杆公里,陇西至漳县、岷县、临潭、卓尼至临潭旧城架设4.0毫米铁线2对198.27杆公里。
  1954年9月15日,夏河至临潭旧城架设4.0毫米铁线1对134.03杆公里。11月,临夏至夏河线路由单线改架为双线。次年秋,舟曲至武都线路由单线改为双铁线,增架舟曲至宕昌双线电路1条。1956年10月,合作经碌曲、郎木寺至玛曲架设4.0毫米铁线2对,分别开通合作至碌曲、玛曲电路,全长238.26杆公里。至此,州府所在地合作至所属各县全部开通长途有线电路,线路总长度达582.22杆公里,线条1674.86条公里。
  1957年,合作至临夏架设3.0毫米铜线1对,全长102.8公里。1955一1957年,通信线路屡遭破坏,境内碌曲至郎木寺、玛曲,夏河至临潭旧城等线路遭破坏30余次,计毁杆路119.47杆公里,线条247.71条公里,电杆956根,盗割线条22.578公斤,损失折价8.2万元。1958年3月,甘南发生武装叛乱,通信线路成为重要的破坏目标,仅碌曲至郎木寺,夏河至旧城,夏河至临夏,合作至临夏,加东滩至桥头等主要线路被破坏188.21杆公里,线条638.44条公里,电杆2173根,共计损失折价22.9万元。
  1960年,合作经临潭、岷县、宕昌、两河口至舟曲架设2.5毫米铜线1对,使合作至舟曲间通信有了明显好转。1965年合作至玛曲线路进行大修改造,线路不再经郎木寺绕道,从采海沿今东玛公路架至玛曲。1966年合作至岷县加挂4.0毫米铁线1对,开通合作至岷县长途有线电路。1969年合作经江可寺至迭部新架3.0毫米铜线、4.0毫米铁线各1对,全长164.5杆公里,其中,新建117杆公里,改建47.3杆公里。1972年,迭部至舟曲间架设4.0毫米铁线2对,全长142.768杆公里。1975年,合作至玛曲加挂3.0毫米铜线1对。1976年根据邮电部指示,建设甘肃省第一期电信传输地震网工程,合作、迭部至当地地震台的专线按二级干线标准建成。7月,迭部至舟曲长途迂回线路产权划归农村电话管理,以两县县界划分固定资产,分别列入各县农话资产内。
  1980年,合作至夏河加挂3.0毫米铜线1对。
  (二)载波话路
  1958年8月4日,兰州至合作间开通单路载波话路3条(叠架式单路)。其中1路由军分区租用。1964年5月30日,兰州至临夏TFC4载波电路改开至合作。1966年,合作至临夏间开通3路载波,合作至岷县开通3路载波。
  1970年,合作至迭部安装6601晶体管3路载波机各1端,并在迭部成立机务站。12月,增开合作至舟曲、武都至舟曲单路载波长话电路各1条。1971年,合作至兰州开通3路载波话路。1972年1月20日,开通合作至临夏、岷县12路载波机各1端。7月,开通合作至碌曲、玛曲单路载波电路。12月,开通合作至夏河、临潭、卓尼单路载波话路,合作经迭部至舟曲直达载波话路1条。同年5月,开通迭部经合作至兰州直达载波电路1条。1973年9月29日,开通西安经武都、岷县、合作、临夏至西宁载波电路。1976年7月,省军区租用兰州至合作载波电路1条,开通省军区至甘南军分区话路。12月,增开兰州经合作至迭部直达载波话路1条。12月20日,兰州至合作开通12路载波话路,增开兰州经合作、岷县、武都至文县话路1条。1979年11月160,开通合作至碌曲3路载波话路。
  1981年,合作至夏河开通3路载波话路。
  1985年3月1日,增开兰州至合作#6电路。10月,合作至碌曲增开12路载波电路,合作至玛曲开通3路载波话路。
  1986年8月,合作至临潭开通12路载波话路。10月25日,开通合作至夏河12路载波话路。12月4日,开通合作至迭部12路载波话路。
  1987年10月,合作至兰州增装高12路载波机增加载波电路12条。是年,新装DD14长途半自动设备1套。12月,兰州电信局F一150长途自动交换机投入运行,甘南州局首批进入自动交换网,增开合作至卓尼单路载波电路1条。
  1988年,合作至卓尼增开3路载波电路。
  1990年12月合作至临夏开通超12路载波,增装DD16长途半自动对端及配套设备。合作地区市话进入全国长途自动交换网,开办国内长途直拨业务,同时开通合作至夏河、碌曲、玛曲、迭部、临潭、卓尼等县局的远端DDD电路;合作至夏河高12路载波设备装竣。截止1990年底,州局载波装机容量达123路,实际使用79路,其中:甘南至各地业务电路70条(直达话路50条,转接话路12条,报路8条),出租电路9条。
  (三)线路的维护与管理
  1941年,民国甘宁青电政管理局工务处第二工务区,维护兰州至陇西、兰州至临夏、陇西至临潭旧城的电信线路。
  1950年9月,为加强维护,减少因机件、器材不足所造成的困难,实行机线合并,取消单设机构,成立夏河线务段。
  1955年10月15日,甘肃省十三线务段进驻黑错(合作),担负全段线路338杆公里的养护管理。
  1958年,全省设14个线路段,合作为第八线务段。1962年8月7日,甘南成立线务站,辖临夏、合作、岷县3个线务段。1964年增设武都线务站后,岷县段划归武都管辖。
  1969年甘南州邮电局设立长途电信线路维修班。1976年2月6日线务站(段)受当地邮电局和线务总站的双重领导。
  1981年开展线路维护竞赛活动,通过评比,省内11个线务站中,甘南等8个站完成和超额完成维护质量指标。1985年甘南线务站下设合作、麻路、碌曲3个线务段。同年6月,各地长途线务站隶属甘肃省电信传输局领导。
  甘南州长途电话通信设备统计表
  二、设备
  (一)交换设备
  共和国成立前甘南境内未设交换机,仅临潭、卓尼、临潭旧城设电话单机各1部。
  1953年,各局相继安装了交换机。3月,夏河局安装30门磁石交换机1席。6月,卓尼局设20门磁石交换机1席。临潭局设10门磁石交换机2席。10月,西固局安装10门磁石交换机1席。次年8月,合作营业所安装30门交换机1席。
  1956年3月,碌曲局安装30门磁石交换机1席。6月,玛曲县局安装20门磁石交换机1席,上迭邮电所安装30门磁石交换机1席。10月,州局从夏河迁至合作,安装长途磁石50门交换机2席。1958年,州局增装20门磁石交换机1席。
  1959年,州局长途台装用10门、30门磁石交换机各1席,1969年安装50门1席、30门2席,以后逐步增装和更新,至1977年4月,装用30门磁石长途交换机5席。1984年增装50门磁石交换机1席„1985年底安装JT03型共电式接续台8席,班长台、查询台各1席。
  1987年增装DD14型长途半自动对端设备1套,长途电话进入全国长话自动网。
  1990年,增装DD16型长途半自动对端及市话配套设备4架。从此,合作地区市话用户可以直拨国内已进入自动网的县以上城市用户,长话进入全自动交换的时代。并组织人员研制了远端DDD接口装置,使夏河、碌曲、玛曲、迭部、临潭、卓尼等6个县局长话台可以直拨国内各城市的用户。
  (二)载波设备
  1958年8月4日,合作至兰州电路安装了 TFCI—3型叠架式单路载波机3端。
  1964年5月30日,增装合作至兰州TFC4型载波机1端。1966年,合作至临夏、岷县增装FT32型3路载波机各1端。
  1970年,合作至舟曲新装B845单路载波机1端,合作至迭部66013路载波机1端。
  1971年,合作至兰州新装FJ—3型3路载波1端。1972年1月200,合作至临夏、岷县新增ZM312A, ZM305一V型12路载波机各1端;7月,合作至碌曲、玛曲安装B845C型单路载波机各1端;12月,合作至夏河、临潭、卓尼安装GD一Ⅰ型单路载波机各1端,合作经迭部至舟曲安装GD一Ⅰ单路载波机Ⅰ端。
  1976年12月20日,合作至兰州ZM312A型12路载波机开通(系开合作至临夏电路,临夏局加装增音机)。
  1979年11月160,合作至碌曲新装ZMX201型3路载波机1端。1980年4月20日,合作至迭部6601型3路载波机更新为ZMX201型载波机。1981年合作至夏河安装ZMX201型3路载波机1端。
  1985年10月,合作至碌曲增装ZM305一V型12路载波机1端。合作至玛曲开通ZMX201型3路载波机。
  1986年8月,合作至临潭增装ZM305一Ⅶ型12路载波机1端。同年增装合作至夏河、迭部ZM305一Ⅰ型12路载波机各1端。
  1987年10月,合作至兰州增装ZZD09型高12路载波机1端,增开合作至卓尼B845C型单路载波机1端。
  1988年,合作至卓尼增装ZZD43路载波机1端。
  1990年,合作至夏河增装ZZD303一Ⅰ型高12路载波机1端。合作至临夏增装ZZD38型超12路载波机1端。
  (三)电源设备
  1958年8月,安装58一4042型金属整流器2部,59一3237型金属整流器1部,充8一9型电子管充电器1部,1.5千瓦、2.5千瓦汽油发电机各1部,自制简易电源配电屏2架,6伏/195AH汽车蓄电池6只。1962年,增装6伏1195AH汽车蓄电池3组。
  1969年,新增10千伏安2105型高速柴油发电机组、8千伏安汽油发电机组各1台,2K8型24伏蓄电池2组,KQ型220伏蓄电池2组,30/3甲、乙型配电式硒整流器各1部。
  1975年,增配4110型24千伏安柴油发电机组1台,新增DZ一621一24自动稳压稳流硅整流器1部。
  1976年1月,更新4135D一3型50千伏安柴油发电机组1台。1978年7月更新增配4135D一3型50千伏安柴油发电机组1台。
  1980年8月,新增DZ714一110A型自动稳压稳流硒整流器2台,DZ603型24/75D硅整流器一台,12月更新KQ一3一130伏蓄电池2组。1981年12月,新增504AH24伏蓄电池组1组。1983年9月,更新GGF一500型24伏蓄电池组1组。
  1985年11月,机务站迁入电信综合楼新机房,电源设备大部分进行更新,新装GGF一1200型24伏/1200AH固定式防爆隔酸蓄电池2组,130伏蓄电池仍用旧电池组,新装DZ603一24伏/300G型可控硅整流器2台。第三节市内电话
  1936年3月18日,民国夏河县拉卜楞保安司令黄正清致书甘肃省府请设环境电话,即得允准,购5门磁石交换机1席设于寺内,主要为军用。
  1946年12月,省政府召开省务会议,研究审批各县请设电话提案,原则上仍由各县自筹资金,对贫困县给予部分资助。西固县政府于次年建成“环境电话”,设10门交换机1席,话机9部,话通县城主要部门及重要乡、镇。1949年9月27日,临潭县人民政府接收地方电信设备,计有交换机1席,话机7部。以上均属地方政府或军事单位所建专用通信网,纯为军、政专用,均未开办民用业务。
  共和国成立后,全州各地陆续修复和扩建市内电话设施,开办市内电话。1953年3月,夏河局(甘南州局驻此)在城区架设线路,计杆路3.425杆公里,立杆72根,架设明线32.57条公里,安装30门交换机1席,初装30户;6月,卓尼县局在城区立杆架线,安装20门交换机1席,实装16户;10月,舟曲局安装10门交换机1席,立杆架线开放市话,初装8户;临潭县地方电信收归国营后,原市话设备移设邮电局,经过整修,增架线路开放市话,交换机容量20门,初装18户。
  1956年3月,碌曲县局安装30门交换机1席,在县府所在地立杆架线开放市话,初装21户;6月,玛曲县局安装20门交换机1席,在县府所在地立杆架线开放市话,初占13户。州邮电局于10月17日迁到新局址后,即着手筹建市内电话设施,安装交换机,立杆架线,开办市话业务。
  1958年12月,甘南州局市话出局由皮线改电缆,架挂HQ100对铅包电缆0.15皮长公里,用户话机达到92部,用户小交换机分机66部。
  1960年,对市话设备进行扩容改造,延伸杆路,架设架空电缆,出局增至270对,是甘南市话使用电缆之始。同时,增装交换机1席,容量80门。
  1963年1月,为适应行政区划变动,成立迭部县邮电局,利用原上迭邮电所30门交换机1席,并对原有杆线设备进行改造、扩建,开办市内电话业务。
  1966年4月,合作市话总容量达到300门,出局线对增至400对,新装三直列总配线架1座。
  1972年,合作市话再次进行大修扩容,扩建杆路2.0公里,出局电缆改为600对,增挂架空电缆2.5皮长公里。1973年6月260,州局市话交换机由磁石式改为共电式,并扩容为500H ,增装配线架、信号机等附属设备。
  1983年,州局市话线路设备大修,调整电缆8.2皮长公里,出局电缆增至900对,更换、新设电杆40根,架设州局至无线发讯台遥控线路1条,架挂3.0毫米铜线2对。
  1985年,州局市话由人工改为自动交换,安装HJ921型1000门纵横制自动交换机1套,测量台1席,GGF一600AH防爆蓄电池2组,于12月28日割接投产。为配合市话扩容改制,线路同时进行扩建改造,出局电缆改为1400对,新设地下管道15.228孔公里,布放管道电缆4.86条公里,架设配线电缆8.5条公里,墙壁吊式电缆0.2条公里。整修电杆5杆公里,明线15对公里,2吨以下架空电缆4条公里,新装202回线九直列总配线架1座。
  1985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甘南州商品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社会对通信的需求更加迫切,装机用户大量增加。至1988年底,市话用户已达921户,机器设备呈超负荷运行状态。由于设备容量不足,致使大量用户的装机要求不能满足,对市话设备进行扩容改造势在必行。
  甘南州市内电话发展情况统计
  1989年,经多方努力筹集资金70.7万元,对合作市话机线设备进行扩建,增装HJ921丁型纵横制自动交换机1000门,共29个主机架,总容量达到2000门,设备安装工程于1990年4月完成,线路按机线1:1.15的比例配备出局线对,增加出局电缆900对,出局线对达到2300对。工程中架设各种规格的电缆11.992条公里,电缆芯线长度937.975对公里,增设分线箱(合)49只,202回线八直列总配线架1座,更换和新增电杆18根。为了保证电缆配线的一致性,便于日常维护,仍采用复接配线方式。第四节农村电话
  民国时期,甘南境内夏河、临潭、西固曾先后设置“环境电话”,延伸至重要村镇的“乡村电话”成为农村电话之始。
  1954年,夏河局黑错(今合作)邮电营业处设30门交换机一席,装机11部,是甘南州第一个农话交换点。
  1956年,为了配合农业合作化高潮,县内电话建设发展较快,年内卓尼邮电局建成县局至柏林、新堡(今藏巴哇)、洮北,上迭至下迭,洮北至录竹、北山区、达子多,合计260.92杆公里;舟曲局建成县城至大川、弓子石、立节、杜坝川,大川至南峪、武坪、中牌、坪里、梁家乡,武坪至坝子、坪牙、八楞、斜坡乡,立节至黑峪、洛大、巴藏乡,合计159.19杆公里;临潭县建成县城至古战、牙官、新城、和平、三川,羊永至区、乡政府,新城至资堡、王家坟、寇家桥、羊沙区、新堡、总寨、团结、中学、城关乡,王家坟至洗滨、三岔、闫家寺、陈旗,羊沙至冶力关区、甘沟乡,冶力关至莲花乡,计187.19杆公里,全县6个区、22个乡通了电话,设立农话交换点6处。是年全州建成县话线路607.3杆公里;共22个区、57个乡通了电话,县内电话初具规模。
  1957年,夏河、碌曲两县开始建设县内电话,至年底,全州各县农话线路达1153.34条公里,交换机总容量245门。
  1958年3月,甘南发生武装叛乱,县话线路被破坏175.15杆公里、357.78线对公里。为了迅速沟通通信联络,除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外,在卓尼县下拉地,玛曲县阿万仓等地设15瓦小型无线电台各1套。是年,全州农话线路达到1550杆公里,线条2849对公里,交换点44处,交换机容量1100门,实占412门。公社除舟曲县博峪外,全部通了电话。为了配合引洗水利工程,临潭在石门口(榆中工区所在地)成立工地邮电所,共有职工12名(临潭局抽调8人,榆中局抽调4人),其中话务员1人,线务员2人,安装5门、20门交换机各1席,架设线路27杆公里,120条公里,装设话机17部,为9个施工大队,1万余名民工服务。
  1959年,为了改善牧区通信的落后面貌,年内设立15瓦小型无线台17套,计有洗江县局、玛曲支局各2套,郎木寺、双岔、阿万仓、河曲、乔科、欧拉、科才、上迭、下迭等公社或邮电所各1套。全州县话线路1331杆公里(其中集体经营的559杆公里)、线条2467.56条公里(其中集体经营1062条公里)。
  1960年,龙迭县新架设桑坝、麻牙、卡坝、达拉等公社线路计142.5杆公里,夏河新架县话线路115条公里,全州县话线路1159杆公里,线条877对公里,交换机37席905门,话机575部。41个公社通电话(其中5个公社通无线),占公社总数的87.2%,通电话的大队111个,占大队总数的75%,生产队171个(含集体经营设备)。
  1962年,夏河县阿木去乎设15W电台1部,与县局开通无线话路;舟曲局新建立节至巴藏、除瓦、角儿桥至插岗、坝子线路共33杆公里,大修县局至大川、石门至角儿桥、磨儿里至八楞、拱坝至大年线路共100公里。全州线路1478杆公里,线条1366对公里,电台6部,交换机21席560门,实占201门,职工61名。是年县内电话改称“农村电话”,属地方国营通信企业,由省政府委托省邮电管理局负责管理和经营。
  1963年7月,根据《甘肃省牧区基本建设座谈会议纪要》,省民委分配甘南地区18万元,专事架设农村电话线路,计有夏河县至合作,完乐滩至清水,卓尼县洗北至北山、沙冒,北山至康多,碌曲县至玛艾、东海、阿拉,迭部县电东至益哇、白云,洛大至腊子,卡坝至达拉,麻牙至桑坝、多儿、阿夏等17个项目,计杆路390杆公里,线条415对公里。是年农话杆路1355杆公里(其中公社经营47杆公里),线条1213对公里(其中公社经营38对公里),交换点33处,总容量770门,话机217部。当年农话业务收入32650元,业务支出72449元,亏损44407元,人均劳动生产率为429元。
  1966年,玛曲架通县至群强、欧拉、齐哈玛、采尔玛线路,共计133.7杆公里,线条167.2对公里。
  1970年,迭部架设旺藏至花园农话线路。1971年新架玛曲至曼尔玛线路40.27杆公里,线条58.04对公里。12月,电信器材厂研制的GDI单路载波机开通迭部至白云电路,为甘南州农村电话第一条载波电路。1972年5月,碌曲至东海架设农话线路1对,全长47.3对公里,附挂于合作至玛曲的长途杆路上。11月22日迭部至舟曲长途迂回线路架竣(1976年6月,产权划归农话)。1973年,省局配发GDI单路载波机24部,分别开通夏河至完东滩,合作至阿木去乎,迭部县至卡坝、旺藏,舟曲县至立节、角儿桥,临潭县至新城,新城至羊沙,碌曲县至东海、拉仁关,玛曲县至阿万仓、曼尔玛等电路。1974年,舟曲县至坪定线路架通,至此,全州各公社全部通电话。
  1975年,夏河局首次制作工形水泥电杆200根,翌年,夏河至完东滩中继杆路(全长33公里)由木杆更换为工形水泥电杆。由于水泥杆使用年限远远超过松木电杆,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州内各县局相继仿效制作,水泥电杆在农村电话线路上得到广泛应用。至1985年底,建成水泥杆路748杆公里,占杆路总长度的47%。
  1990年底,全州农话主要设备中:杆路长度为1488杆公里,其中:水泥杆路900杆公里,油浸杆路347.63杆公里,水泥、油浸杆路已占杆路总长度的84%,杆路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线条长度2451对公里,电缆长度2.9皮长公里,交换点50处,其中邮电局经营49处,交换机总容量1620H,实占容量695门,用户年末达到524户。用户交换机容量600门,实占容量264门,单路载波机18端。全州108个乡(镇)中,除玛曲县欧拉秀玛乡、舟曲县博峪乡外全部通了电话。
  1990年度甘南州邮电系统主要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1980-1990年度甘南农话主要机线设备及财务收支情况表
  甘南州1984〜1990年度邮电业务总量统计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