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牟宗三” 相关
共 52 条 1 / 4
1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7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王阳明和牟宗三对《孟子》中的“尽心知性”章节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朱子认为知行相承,将尽心知性作为知,存心养性作为行,追求夭寿不贰和修身以待智慧和仁德的最高境界,但他从认知的角度没有完全与孟子的义理框架相符。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
2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7 | 类型: 正文
本论文以中国哲学史中的中和问题为研究对象,重点聚焦朱子对中和新旧说的转变,并结合牟宗三的观点进行论析。通过四章的探讨,论文涵盖了南宋社会历史背景下朱子的思想影响和逃禅归儒的原因,分析了中和旧说的内涵以及胡五峰、张南轩对其中和旧说的影响。论文...
3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8)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南平市的朱子学年鉴2018年的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包括2018年度中国台湾朱子学研究成果综述、2018年度韩国学者对朱子学及韩国儒学的研究综述、2018年度美国朱子学研究综述、2018年度日本朱子学研究综述、十年来宋明理学研究的回...
4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8) | 类型: 正文
本文评述了牟宗三先生对中国儒道佛三教哲学的诠释,以及通过对康德哲学的消化给出的中西哲学会通的途径。除了遵从牟先生的研究外,还对他在宋明理学中的诠释进行了反省,并参考韩国朝鲜朝主理与主气两系对朱子学的理解,借用康德道德哲学中提出的人性中自然的...
5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8) | 类型: 正文
本篇文章讨论了朱子学中的格物致知对于道德实践的重要性,以及牟宗三对于朱子学的质疑和判断。文章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了朱子学中的心、性、道德情感等问题,并回应了牟宗三的质疑;第二章正面论述了格物致知的内涵及其对道德实践的意义;第三章则从形而上学...
6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5 | 类型: 正文
本论文讲述了现代对于朱学与陆王学的研究,大都以“性即理”与“心即理”区分朱学与陆王学,并将二者对立起来,把朱学界定为“理学”,把陆王学界定为“心学”。与此不同,一些学者反对把“性即理”与“心即理”对立起来,甚至通过强调二者的相互联系,把朱学...
7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5 | 类型: 正文
本论文讲述了冯友兰、牟宗三对于朱熹的“理”做了完全不同的诠释,主要在于:冯友兰把理诠释为“共相”,并在此基础上把理先气后诠释为“逻辑在先”,讨论理的“无动无静”;牟宗三则把理诠释为形而上的“存在之理”,并在此基础上把理先气后诠释为“形而上的...
8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5 | 类型: 正文
本论文讲述了牟宗三先生认为朱熹是泛认知主义,判定其学理没有活动性,不能产生道德实践。我们不是从道德形上学,而是从道德动机结构的角度来展开讨论。一方面,有足够的文本证据证明朱熹晚年与心学并非格格不通,同样重视“即存有即活动”;另一方面,朱熹所...
9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5 | 类型: 正文
本论文讲述了唐君毅先生对朱子学的态度,与牟宗三先生有别,虽二者都见识到朱子学的援引外学,但牟先生判其别子为宗,而唐先生却赞朱子学的伟大。人心、道心,乃朱子《中庸章句序》所关心的问题,颇受韩国朝鲜学者关心,如李栗谷有“人心道心说”,韩元震曾认...
10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9 | 类型: 正文
牟宗三先生认为朱子对明德的规定应以性理为主,将心性二者作明白的区分。他认为,在朱子的理论中,性是心的认知对象,心的活动是认识的作用,通过认识性理而为善。他指出,心并不是自发自律地给出道德行为的本心作用,而是依据性理为心所知的对象,进行实践的...
11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9 | 类型: 参考文献
12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学,作为中国哲学界的重要研究领域,近年来在各个方面都有新的成果产生。在大陆学界,冯友兰、张岱年等学者对朱子学进行了深入研究,陈来先生的《朱子书信编年考》和《朱子哲学研究》确立了朱子学的典范。港台学界的学者如唐君毅、牟宗三、钱穆...
13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段主要描述了港台、日韩以及欧美地区对朱子学的研究发展。
14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唐君毅依据朱熹言理气不离不杂,认为在朱熹那里,理贯而主乎生生之气之流行中,从而从形上学的层面把朱熹的理诠释为动态的“生生之理”;从这一诠释出发,他不仅认为朱熹的“生生之理”是对于程颢言“生生之理”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进一步对朱熹的理...
15
知识出处: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 类型: 正文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朱子学派的中和之悟阶段,即朱子在两次“中和”之悟时期所经历的思想转变。这一阶段对于朱子的思想发展非常重要,因为它代表着朱子思想体系的基本确立。朱子在此阶段认识到在人的一生中,心莫非已发的道理,并开始从“中和旧悟”到“中和新...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