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子、阳明、牟宗三解“尽心知性”章之批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184
颗粒名称: 对朱子、阳明、牟宗三解“尽心知性”章之批判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2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王阳明和牟宗三对《孟子》中的“尽心知性”章节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朱子认为知行相承,将尽心知性作为知,存心养性作为行,追求夭寿不贰和修身以待智慧和仁德的最高境界,但他从认知的角度没有完全与孟子的义理框架相符。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将这一章节解释为圣人、贤人和学者三种不同层次的实践,但这样的解释使得章节失去了普遍意义。牟宗三则着重强调修身立命,在道德实践中实证本心真性,通过存心养性与天命无违来超越气命,但在本体上将心、性和天看作一个整体,并未思考通过实践来实现这一整体。此外,他也未解释尽心知性与存心养性对应于积极和消极实践的创业和守成之间的区别。
关键词: 朱子 王阳明 牟宗三

内容

《孔子研究》2017年第4期
  朱子、王阳明、牟宗三对《孟子》“尽心知性”章都有详尽的论述。朱子是知行相须的《大学》解,以尽心知性为知,存心养性为行,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为智之尽、仁之至,其失在从认知角度解尽心不合孟子的义理框架。阳明是知行合一的《中庸》解,将此章比配为生知安行的圣人工夫、学知利行的贤人工夫以及困知勉行的学者工夫,其失在如此比配使此章失去了在成德实践中的普遍意义。牟宗三则是修身立命的《孟子》解,在道德实践中证知本心真性,在存心养性中事天无违,从而挺立正命、超越气命,其失一在以心、性、天为本体上是一,不知通过工夫也可实现是一,二在以尽心知性与存心养性对应于积极工夫与消极工夫,不解其有创业工夫与守成工夫之别。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7

《朱子学年鉴.2017》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仁者人也”新解》《朱子学的构建与中华文化主体精神的重建》《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朱熹与陈亮往来书信编年考证》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唐东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