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游酢” 相关
共 156 条 9 / 11
121
知识出处: 山水襟怀——走近朱子 | 类型: 正文
本文章记述了,游酢和杨时前往程颐的住处求学,他们在门外等待程颐,而程颐却睡着了。当程颐醒来时,游酢和杨时已经等待了很久,程颐被他们的恭敬态度所感动,于是开始认真传授他们知识。这个典故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象征着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求学的...
122
知识出处: 山水襟怀——走近朱子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游酢和杨时在程颐门下的学习经历,以及他们在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游酢和杨时都是闽北人,他们通过学习程颢、程颐的理学,将其思想引入福建,形成了著名的考亭学派。
123
知识出处: 山水襟怀——走近朱子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游酢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曾师从程颐学习理学,并担任过多个官职。他在政治上注重实践,曾为民做主,深得民心。在学术上,他虚心向大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学问水平,并与杨时一同成为程门立雪的佳话。游酢一生为官...
124
知识出处: 山水襟怀——走近朱子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通过修建游酢文化纪念馆、豸山书院和游酢陵等场所,人们缅怀先贤,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游酢的思想和贡献在历史上得到了皇帝和学者的赞誉,他所倡导的理学思想对于后世的影响也十分重要。今天的人们通过尊重和研究游酢的思想与学说,努力传承和发展中...
125
知识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道原堂两壁挂着“宋十贤”的画像,他们是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司马光、张载、游酢、杨时、罗从彦、李侗。这些人是“道南一脉”的大儒,也是道统链条中不可或缺的圣贤。其中,周敦颐创立了学说被称为“濂学”,程颢和程颐共同创立了“洛学”,...
126
知识出处: 朱子与朱门后学丛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圣殿,从祀孔庙的多是在学术和教育方面作出贡献的儒者。朱熹是从祀孔庙的一位,福建是从祀孔庙的理学家主要集中的地区。
127
知识出处: 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生于忧患,长于坎坷的大思想家朱熹请况包括由禅学走向道学、反对议和、道学体系的形成、在南宋王朝的政争中、升沉之间。
128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在《论语精义》中引用了程颢、程颐、范祖禹、吕大临、谢良佐、游酢、杨时、尹焞等宋人的“复礼”诠释,涉及礼与理、去私欲与复天理、克己与复礼、礼、心正与复天理等关系。
129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对程颢“复礼”诠释的评价与议论主要是认为程颢所言“积习尽有功,礼在何处”和“视听言动一于礼之谓仁,仁之与礼非有异”这两处诠释难以理解且似有可疑之处。然而,朱熹通过阐发程颢思想的本意和正确理解程颢诠释的含义,使这两处诠释变得通畅...
130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在《论语精义》中引用了多个宋明理学家的观点,以解释“克己复礼为仁”这一儒家核心概念。这些观点涉及仁与礼、己的关系以及克己复礼的方法等,反映了宋明时期对“为仁”的理解和工夫实践的主要思想。其中,克己复礼就是事事皆仁,天下归仁;为...
131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探讨了朱熹对《论语精义》中宋儒“为仁”诠释的评价。朱熹赞同程颐“克己复礼,则事事皆仁”,认为仁与礼不是同一物,复于礼,则仁心自存;对于程颐“凡人须是克尽己私,只有礼时,方始是仁处”,朱熹认为此说与伊川之意相契,但删除了赘词。对于范祖...
132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刊物《福建文化》对宋代福建理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王治心对福建理学的来源进行了梳理,李兆民和郭毓麟也对福建理学的思想渊源和宋代福建理学家进行了系统阐述。
133
绪论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闽学是南宋时期以朱熹为核心的学派,主要在福建地区活动。本文介绍了闽学的概念、发展与衍化,以及它对中国和邻近国家的影响。
134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节主要探讨了闽学与宋代理学之间的关系以及闽学的学术思想发展。文章认为,闽学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术思想,其发展受到了宋代理学的影响,尤其是朱熹思想的影响。文章还探讨了闽学的传承和创新,认为闽学的传统是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发展而形成的,这种传...
135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