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熹对宋儒“为仁”诠释的采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647
颗粒名称: 一、朱熹对宋儒“为仁”诠释的采录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4
页码: 156-1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熹在《论语精义》中引用了多个宋明理学家的观点,以解释“克己复礼为仁”这一儒家核心概念。这些观点涉及仁与礼、己的关系以及克己复礼的方法等,反映了宋明时期对“为仁”的理解和工夫实践的主要思想。其中,克己复礼就是事事皆仁,天下归仁;为仁由己,克己复礼时,天下之善皆在于此;克己复礼可使物我兼体,天下归仁等。
关键词: 朱熹 克己复礼 宋儒

内容

朱熹在《论语精义》卷六的“克己复礼”章,广泛采集了程颢、程颐、范祖禹、吕大临、谢良佐、游酢、杨时、尹焞等宋人对“为仁”的诠释。举隅如下:
  采录程颢的“为仁”诠释语句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一于礼之谓仁,仁之于礼,非有异也。”①所引语句涉及仁与礼的关系。
  采录程颐的“为仁”诠释语句有:“凡言仁者,有诸己也”;“克己复礼,则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焉’”;“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者,言一旦能克己复礼,则天下称其仁,非一日之间也”;“非礼处便是私意,既是私意,如何得仁?凡人须是克尽己私,只有礼时,方始是仁处”等。朱熹还将后一处“凡人须是克尽己私”句修改为“克己复礼为仁,言克尽己私,皆归于礼,是乃仁也”②。所引语句涉及仁与己、礼的关系等。
  采录范祖禹的“为仁”诠释语句为:“为仁由己,在内故也。克己复礼时,天下之善皆在于此矣。天下之善在己,则行之一日,可使天下之仁归焉。”①所引语句涉及仁与己的关系等。
  采录吕大临的“为仁”诠释语句有:“仁者以天下为一体,天秩天叙,莫不具存。人之所以不仁,己自己,物自物,不以为同体。胜一己之私,以反乎天秩天叙,则物我兼体,虽天下之大,皆归于吾仁术之中。一日有是心,则一日有是德”;“有己则丧其为仁,天下非吾体;忘己则反得吾仁,天下为一人。故克己复礼,昔之所丧,今复得之,非天下归仁者与?安仁者,以天下为一人而已”。“《克己复礼赞》曰:凡厥有生,均气同体。胡为不仁,我则有己。立己与物,私为町畦,胜心横生,扰扰不齐。大人存诚,心见帝则。初无吝骄,作我蟊贼。志以为帅,气为卒徒。奉辞于天,孰敢侮予?且战且徕,胜私窒欲。昔焉寇雠,今则臣仆。方其未克,窘我室庐。妇姑勃蹊,安取厥余?亦既克之,皇皇四达。洞然八荒,皆在我闼。孰曰天下,不归吾仁?痒疴疾痛,举切吾身。一日至之,莫非吾事。颜何人哉?希之则是。”②所引语句涉及为仁与物我同体、克己的关系等。
  采录的谢良佐“为仁”诠释语句主要包括谢氏对两个问题的回答。或问:“言动非礼,则可以正,视听如何得合礼?”谢氏答曰:“四者皆不可易,易则多非礼,故仁者先难而后获。所谓难者,以我视,以我听,以我言,以我动也。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视听不以我也,胥失之矣。”或问:“求仁如何下工夫?”谢氏答曰:“如颜子视听言动上做亦得,如曾子颜色容貌上做亦得。出辞气者,犹佛所谓从此心中流出。今人唱一喏,若不从心中出,便是不识痛痒。古人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不见不闻不知味,便是不仁,死汉不识痛痒了。又如仲弓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但存如见大宾如承大祭底心在,便长识痛痒。”此外还有:“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只就性上看。”③所引语句涉及仁者先难而后获、求仁下工夫处等。
  
  采录游酢的“为仁”诠释语句为:“孟子曰:‘仁,人心也。’则仁之为言,得其本心而已。心之本体,则喜怒哀乐之未发者是也。惟其徇己之私,则汩于忿欲,而人道熄矣。诚能胜人心之私,以还道心之公,则将视人如己,视物如人,而心之本体见矣。自此而亲亲,自此而仁民,自此而爱物,皆其本心随物而见者然也。故曰:‘克己复礼为仁。’礼者,性之中也。且心之本体,一而已矣,非事事而为之,物物而爱之,又非积日累月而后可至也。一日反本复常,则万物一体,无适而非仁矣,故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天下归仁,取足于身而已,非有藉于外也,故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请事斯语,至于非礼勿动,则不离于中,其诚不息,而可久矣,故能三月不违仁。虽然,三月不违者,其心犹有所操也,至于中心安仁,则纵目之所视,更无乱色,纵耳之所听,更无奸声,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则发育万物,弥纶天地,而何克己复礼、三月不违之足言哉!此圣人之能事,而对时育万物者,所以博施济众也。仁至于此,则仲尼所不敢居,而且罕言也。然则仁与圣乌乎辨?曰:仁,人心也,操之则为贤,纵之则为圣,苟未至于纵心,则于博施济众,未能无数数然也。”①所引语句涉及仁的含义、内心安仁等。
  采用杨时的“为仁”诠释语句为:“仁,人心也。学问之道,求其放心而已,放而不知求,则人欲肆而天理灭矣。杨子曰:‘胜己之私之谓克。’克己所以胜私欲而收放心也。虽收放心,闲之为艰,复礼所以闲之也。能常操而存者,天下与吾一体耳,孰非吾仁乎?颜渊其复不远,庶乎仁者也,故告之如此。”②所引语句涉及仁的含义、仁与克己复礼的关系等。
  采用尹焞的“为仁”诠释语句为:“弟子问仁者多矣,唯对颜子为尽。问何以至于仁?曰复礼则仁矣。礼者,理也,去私欲则复天理,复天理者仁也。礼不可以徒复,唯能克己,所以复也。又问克己之目,语以视听言动者,夫然,则为仁在内,何事于外乎。”①所引语句涉及为仁与复礼、克己的关系等。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本书以宋代佛道挑战、清代汉宋之争为背景,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对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进行研究,挖掘朱熹克己、复礼、为仁及三者关系的诠释意涵,揭示其诠释的理学化、阶段性、发展性、矛盾性特征及其成因,彰显了朱熹内倾的学术特征、“致广大,尽精微”的学术特质与深远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程颢
相关人物
程颐
相关人物
范祖禹
相关人物
吕大临
相关人物
谢良佐
相关人物
游酢
相关人物
杨时
相关人物
尹焞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