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从地方文化或闽学视角对朱子学进行探讨,以福建学者为代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745
颗粒名称: 四 从地方文化或闽学视角对朱子学进行探讨,以福建学者为代表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164-165
关键词: 朱熹 闽学 研究

内容

20世纪30年代,福建文化研究会曾探讨过福建理学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福建理学”的概念,开辟了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研究宋明理学的先河。1933和1934年,王治心先后发表了《福建理学系统》系列论文,从地域文化角度明确提出了“福建理学”的概念,对北宋时期福建理学家作了系统的梳理。1935年,李兆民发表了《洛学道南系的渊源》,具体探讨了道南系理学的思想渊源。1937年,《福建文化》开辟“福建理学专号”,李兆民发表《福建理学之渊源》《紫阳理学之我见》《明清福建理学诸家之概况》等系列论文,其中《紫阳理学之我见》从宇宙观、心性说、伦理学、鬼神论四方面展开对朱熹的哲学思想作了阐述。李兆民认为周敦颐主太极说,程颐倡理气二元论,“朱子整理二家冶诸一炉,造成二元融合之一元论”,“系一元太极统系下之理气二体”。而郭毓麟在《论宋代福建理学》中则认为,“朱子学说,于哲学上,主理气二元论”。此时的研究除对朱熹及其门人蔡元定、蔡沈、黄榦、陈淳以及朱熹后学真德秀之外,还对杨时、游酢、胡安国、罗从彦、李侗、胡寅、胡宏等人进行研究,体现了对福建的地域文化特色。
  20世纪80年代,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指导下,闽学成为福建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闽北闽学研究会、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福建省闽学研究会相继成立,发掘历史文化资料,出版刊物和书籍,组织学术研讨活动,积极推动闽学研究的开展。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省委党校等一批学者,采取多种合作方式,进行闽学研究,出版专著、发表论文,与海内外学术界广泛开展学术交流,较为重要的著作有高令印、陈其芳的《福建朱子学》和刘树勋主编的《闽学源流》(1993)等。《福建朱子学》“将朱熹及其福建籍的弟子、再传弟子和后学汇集在一起,考察其事迹,剖析其思想”①,对福建朱子学的形成、发展作了系统的阐述,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最有特色的研究福建朱子学的学术著作”①。刘树勋主编的《闽学源流》(1993),探讨了闽学产生的历史背景、闽学的学术思想渊源、朱熹生平及其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朱熹思想体系、考亭学派、朱子学的历史命运,并附朱熹门人录(511人),大体勾勒了闽学学派这一文化群体学术流变的脉络。被认为是“对朱熹之学和考亭学派的特点及其源流,作了有特色的具体研究,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的见解和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将会促进对朱熹及其学派的更深入研究”②的一本书。此外,江西、安徽等省区的学者也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对朱子学进行了研究。

附注

①张岱年:《福建朱子学》;序,高令印、陈其芳:《福建朱子学》;,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版。 ①叶再荣:《福建朱子学一书出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8期。 ②陈元晖:《闽学源流》;序,刘树勋主编:《闽学源流》;,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分八章,主要包括福建历史文化发展与闽学的产生、朱子学说与闽学的理论渊源和思想传承、朱子学说与闽学思想的基本内核、朱子学说与闽学的社会教化论、朱子学说与闽学在台湾的传播与发展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黎昕
责任者
周元侠
责任者
朱熹
相关人物
王治心
相关人物
李兆民
相关人物
洛学道南
相关人物
周敦颐
相关人物
程颐
相关人物
郭毓麟
相关人物
蔡元定
相关人物
蔡沈
相关人物
黄榦
相关人物
陈淳
相关人物
真德秀
相关人物
杨时
相关人物
游酢
相关人物
胡安国
相关人物
罗从彦
相关人物
李侗
相关人物
胡寅
相关人物
胡宏
相关人物
高令印
相关人物
陈其芳
相关人物
刘树勋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闽北闽学研究会
相关机构
厦门大学
相关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
相关机构
福建社会科学院
相关机构
福建省委党校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北宋镇
相关地名
紫阳县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安徽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