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毛奇龄” 相关
共 12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6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太极图说》的图和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存在争议。首先,关于图的来历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太极图》来自道教的《上方大洞真玄妙精品》或陈抟所传的《无极图》,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周敦颐自己创作了《太极图》,这两种观点至今仍未有定论。其次,关于...
2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茶山对汉注评价较高,尤其推崇朱熹的《卦变图》和《易学启蒙》。他认为朱熹成功地补充了荀爽、虞翻论卦变的不足,解决了有关卦变的长期争论,恢复了《周易》本来的卜筮法。同时,他也批评了程颐、邵雍、王应麟、来知德等宋明易学家,认为他们或受王...
3
知识出处: 清初福建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清初福建朱子学者对经学研究的重视及其对经典刊印、整理、编纂的贡献,以李光地为例,他修《周易折中》等重要著作,保护并刊印了顾炎武的《音学五书》,推动了清代经学的发展与复兴。
4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清代汉学家和宋代理学家在“克己复礼为仁”诠释上的分歧。汉学家以“修身”训“克己”,以“礼”代“理”,以“相人偶”释“仁”,并批评宋代理学家的诠释。而宋代理学家则以“克己”为“胜身之私欲”,以“理”释“礼”,以“心德”释“仁”。
5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对朱熹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诠释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其诠释的背景、动机、方法和思想史意义。通过比较朱熹与其他代表性人物如孔孟、陆九渊、王阳明等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诠释,揭示了朱熹诠释的独特性和贡献。同时,本文还涉及了“克己复礼为仁”诠释...
6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克己”的诠释是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朱熹之前,对“克己”的诠释存在多种观点,包括“胜己之私”、“约身”、“治己”、“责己”等。朱熹在扬雄“胜己之私”的基础上增加了“身”和“欲”,以“胜身...
7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讨论了汉代以来对《论语》“克己”的多种诠释和理解,以及朱熹对“克己”的独特诠释和其重要性。此外,还探讨了朱熹经典诠释和学术建构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他学术内倾特征的表现和成因。
8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记述了汉学与宋学在治学路径和学术重心上有所不同。汉学继承了东汉的古文经学,以考据学为典型,注重章句训诂和考文知音。宋学则源自西汉的今文经学,以宋明儒学为代表,偏重于讨论理气性命和义理。自清初以来,关于汉学和宋学的争论经常出现,成为了...
9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讨论了清代汉学家和宋学家对“克己”诠释的分歧。汉学家主张“克己”应解释为“约身”或“修身”,而宋学家则将其解释为“胜私欲”。汉学家从训诂、溯源和义理三个方面对宋学家的诠释进行了全面批驳。
10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讨论了清代汉学家和宋学家对“克己”诠释的分歧。方东树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了回应、批驳甚至是谩骂,维护宋学立场。虽然方东树的回应与反驳只破不立,不曾有正面的理论建设和说明,也不曾从宋儒的诠释及所处的角度来辩护,较多地只...
11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节主要介绍了朱子学在历史上的发展和影响。文章指出,朱子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既控制着庙堂之上的思想倾向,也渗透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习俗当中。同时,由于朱子对理学的义理阐发得尽其精微,朱门后学对朱子理学的新发展微乎其微,主要在阐释朱子对《四书》学...
12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文讨论了顾炎武等汉学家以经学的观点试图改造理学,并对朱子的经学传注进行了考辨。清代朴学继承并发展了朱子疑经的传统,批评和质疑了传统儒家经典,如《尚书古文疏证》、《河图原舛篇》、《古今伪书考》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