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论宋至清的注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7172
颗粒名称: 四 论宋至清的注释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4
页码: 763-7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茶山对汉注评价较高,尤其推崇朱熹的《卦变图》和《易学启蒙》。他认为朱熹成功地补充了荀爽、虞翻论卦变的不足,解决了有关卦变的长期争论,恢复了《周易》本来的卜筮法。同时,他也批评了程颐、邵雍、王应麟、来知德等宋明易学家,认为他们或受王弼影响而完全不理象数,或引佛道入《易》,或搜集郑玄注是浪费精力,或自以为懂爻变而其实皆错。
关键词: 韩国儒学 茶山学 易学思想

内容

宋注才是茶山的本命,他尤爱朱熹晚年完成的《卦变图》,认为朱子已成功补充荀爽、虞翻论卦变之不足,解决有关卦变的长期争论及恢复《周易》本来的卜筮法。④他如此赞曰:“大抵卦变之说,自汉至宋,绵绵不绝,至朱子而大者。然《本义》所论,每于十二辟卦之外,博取诸卦,恐是未定之论,故以《卦变图》为正。”⑤他指出《卦变图》的最大贡献是阐明推移及互体之义:“推移之义,汉儒皆能言之。朱子《卦变图》即其遗也。”⑥“九家诸《易》皆论互体,王弼独起而废之。……苟非朱子重阐斯文,互体之说几乎熄矣。”①他亦肯定朱子《易学启蒙》阐明爻变之道及《周易本义》为集大成之作:“自汉以降,《易》学大备于朱子。明言至理,多在《本义》。”②茶山虽然对朱子的卦变说推崇备至,以他为集大成者,但其论卦变跟朱子不同,认为朱子之论仍未臻完美。③他指出《周易本义》有不少问题,包括其所言有不合古义之处、其论卦变不及《卦变图》全面及不用互体。
  茶山对其他宋儒评价一般。他批评程颐《易传》受王弼的影响,完全不理象数及周敦颐(1017—1073)引佛道入《易》。对他而言,邵雍(1011—1077)的象数古怪离奇,难以明白,而且跟“三圣”之意不合,将其列为道士、占卜师之流:“邵子天挺人豪,后学所不敢议。然其术仍是郭璞、菅辂之流。”④他相信古《易》与数无关:“其实三圣古《易》,与算数家毫发无涉。算数之学,又与《河》《洛》毫发无涉。”⑤茶山对程颐及邵雍的批评不少引用自朱子。
  他对南宋王应麟(1223—1296)的《郑玄易注》评价并不高,因它修辑已失佚的郑玄注。茶山厌恶郑玄,认为应麟搜集郑玄注是浪费精力。他评曰:“王伯厚搜辑零落,以为此篇,其志苦矣。然郑玄易说,无推移、爻变之意。其言物象,亦不以《说卦》为本。”⑥
  茶山对宋以后的易学兴趣不大,较少提及或引用,而且倾向负面。他比较喜欢元胡炳文(1250—1333)的《周易本义通释》,以其为“朱子之嫡传也。其说于卦变、卦象、卦互之义,所多发明。独于爻变之义,尚昧昧矣”⑦。他在《易学绪言》亦多处引用《周易本义通释》。
  他对明清学者批评较多,指出他们不懂互体之说:“汉儒说《易》,皆用互体。至朱子其义益章。胡云峰、洪容斋并宗斯义。今人却又昧昧如是,不亦谬哉?”①他评明来知德(1526—1604)志大才疏,谓其《易经集注》多误:
  特其自赞自夸,有若深究而独悟者,故浅学蒙识,疑有真谛,往往宗之为正学。亦易家之大蔀也。其论象数之本,仍遵邵子先天之义而稍变其说。乃欲跨越程朱,扫荡荀虞,实易家之下乘也。②茶山对《易经集注》之序逐条驳斥,例如批评知德将八卦胡乱配对,将震兑、艮巽连在一起,违反震巽、艮兑相配的原则,故谓:“即来氏之《易》,不唯于三圣古义,茫然不省。而邵尧夫先天一部,亦未尝精细一览也,而可以知《易》乎哉?”③他又指出知德认为作《易》者凭空想象不对,主张象皆本于真实存在,因此乾卦中的龙是远古存在过的动物。④他批评来德自以为懂爻变,其实皆错。对于其易图,他正斥其:“痴人心傲,自作怪图。乃欲跨伏羲,以居其上。岂不痴哉?”⑤
  茶山颇肯定清考据学,而且亦受其影响。⑥他肯定毛奇龄(1634—1713)的学问,在论推移时多次引用奇龄的《仲氏易》,但同时批评他不懂爻变及卦变。⑦他对撰写清朝科举教材书《周易折中》的李光地(1642—1718)评价极差,斥骂其为《周易》罪人及朱子叛徒:
  总之榕树(引者按,李光地之别号)之学,不信卦变,不知爻变,不用互体,不用物象。虽自以为笃信朱子,而不信卦变,则已弃朱子之学。虽自以为博综古今,而汉魏儒说及宋元儒说,其有卦变物象之迹者,悉行淘汰。唯取其空言剩说敷衍。①他指光地好谈术数与易图,但均是皮毛,根本不通古《易》:
  榕树之学,全把算数之糟粕,以河洛之面皮,名之曰易理之根本。其实三圣古易,与算数家毫发无涉。算数之学,又与《河》《洛》毫发无涉。②
  回顾中国易学,茶山指出曾出现三次浩劫,分别由郑玄、王弼及李光地带来:
  哀哉!《周易》一遭郑玄,既大厄矣。虞翻、荀爽仅仅扶颠。而王弼起矣,再遭王弼,既大厄矣。李鼎祚、朱晦庵绵绵延脉。而李光地又作矣。③挟天子之势,据儒宗之位,以灭此既亡之《周易》。③
  茶山重视恢复经文的原意以明圣人之意。他对孔子推崇备至,对汉注亦相当重视。对唐宋以后的易学评价以是否阐明《周易》本旨为原则,因此他充分肯定朱熹的贡献及对引道释入《易》和不理卦变、爻变的学者提出严厉批评。他作《周易四笺》就是要透过汉、唐、宋的诸注释,恢复已衰微的易道。不过茶山十分谦卑,没有大吹大擂自己的贡献。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是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的结项成果,并于今年被认定为是成果。近九十万字,吴震教授主编,由海内外中国哲学领域的一线学者组成的性团队合作分篇撰写,代表了当代朱子学研究的前沿的成果。

阅读

相关人物

吴伟明
责任者
程颐
相关人物
王弼
相关人物
邵雍
相关人物
郭璞
相关人物
菅辂
相关人物
王应麟
相关人物
王伯厚
相关人物
胡云峰
相关人物
李光地
相关人物
毛奇龄
相关人物
李鼎祚
相关人物
朱晦庵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