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从汉学角度出发对朱子学的批判与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740
颗粒名称: 六 从汉学角度出发对朱子学的批判与发展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157-158
摘要: 本文讨论了顾炎武等汉学家以经学的观点试图改造理学,并对朱子的经学传注进行了考辨。清代朴学继承并发展了朱子疑经的传统,批评和质疑了传统儒家经典,如《尚书古文疏证》、《河图原舛篇》、《古今伪书考》等。
关键词: 朱熹 闽学 研究

内容

清代学术以汉学最为辉煌,是作为宋学的对立面出现的,顾炎武是这一学派的开创者。顾炎武试图以经学家的见地来改造理学,朱子在他心中的形象,与其说是理学家,倒不如说是重视训诂、明于典章制度的经学家。顾炎武著《日知录》《音学五书》,对经学考辨精审。顾炎武提出“理学,经学也”的观点开一代朴学风气之先,推动了清代学术的转向。清代朴学继承并发展了朱子疑经的传统,传统儒家经典无不遭到质疑、考辨。如阎若璩著《尚书古文疏证》,专辨《古文尚书》及其《孔安国传》为伪书,这发展了朱子疑《古文尚书》的观点。毛奇龄著《河图原舛篇》《太极图说遗议》,专辨象数图书;胡渭的《易图明辨》,专辨《河图》《洛书》。由于“无极”“太极”《河图》《洛书》是“宋学”的根本,宋代理学家言理、言气、言数、言命、言心、言性,无不从此衍出,所以毛奇龄、胡渭对图书的考辨无疑触及了宋代理学的基石。姚际恒著有《古今伪书考》列举经史子部疑伪之书共数十种,疑《古文尚书》,疑《周礼》,疑《诗序》,乃至疑《孝经》,疑《易传十翼》。毛奇龄著有《四书改错》,专门针对朱子的《四书集注》,分三十二门四百五十一条,认为朱子注几于无一条不错。戴震著有《孟子字义疏证》,谓程朱以意见为理而祸天下。这些著述无不继续发扬着朱子的疑经作风,只是他们大都以批判朱子的经学传注为目标。
  汉学家在全力批判朱子经注时,并不意味着贬抑朱子。阎若璩曾谓“天不生宋儒,仲尼如长夜,朱文公三代下孔子”。惠士奇尝手书楹联曰:“六经尊服郑,百行法程朱”,可见他们虽尊汉但并不反宋。江永也尊朱子,承朱子之《仪礼经传通解》而为《礼书纲目》,自谓欲卒成朱子之志,又作《近思录集注》,对朱子著作进行阐释。陈澧著有《东塾读书记》十五卷,特立朱子一卷,谓朱子并不排斥注疏,相反提倡读注。方东树著《汉学商兑》,批驳汉学,尊崇宋学。清儒除批判朱子著述外,又有王懋竑作《朱子年谱》对朱子的生平进行考证,是以汉学路子研究朱子的典范。
  总起来说,从朱门后学对朱子学的阐发至颜李学派对朱子学的批判,无不从朱子学的理气论、心性论、格致说、经学传注等方面入手的,他们述朱攻朱的出发点无不从“经世致用”的儒学角度出发,直到清代早期顾炎武、阎若璩等虽以考证方法治经但仍在追求“经世致用”的理想,这与理学家由格致诚正以求修齐治平的为学目标是一贯的。这种治学的目标和方式与近现代“为学术而学术”“为科学而科学”的精神并不一致。随着清代“文字狱”的打击,惠栋、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汉学家渐渐放弃了“致用”的幻想,而走向了“为考证而考证”,“为经学而治经学”的治学路径。因而,梁启超先生说:“清代学派之运动,乃‘研究法的运动’,非‘主义的运动’也。”①又说:“清儒之治学,纯用归纳法,纯用科学精神。”②这种“科学精神”已经接近西方学术研究的基本精神了。

附注

①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41页。 ②同上书,第57页。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分八章,主要包括福建历史文化发展与闽学的产生、朱子学说与闽学的理论渊源和思想传承、朱子学说与闽学思想的基本内核、朱子学说与闽学的社会教化论、朱子学说与闽学在台湾的传播与发展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黎昕
责任者
周元侠
责任者
朱熹
相关人物
顾炎武
相关人物
阎若璩
相关人物
孔安国
相关人物
毛奇龄
相关人物
胡渭
相关人物
姚际恒
相关人物
戴震
相关人物
惠士奇
相关人物
陈澧
相关人物
方东树
相关人物
王懋竑
相关人物
段玉裁
相关人物
王引之
相关人物
梁启超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江永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