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595条
析出资源
1493条
图表
50条
人物
29条
机构
2条
事件
3条
作品
15条

检索条件

与 “朱子” 相关
共 1595 条 5 / 107
61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人在不同时候,面对不同的事情,总有不同的态度。可是智的内涵告诉我们,一定要冷静,无论何时都不能心浮气躁。当然,并不是所有时候都需要贞静,可是我们无论面对何种情况,暂时的冷静总是会给自己带来更理智的选择,冷静处事,可能还无法保证万无一失,但是...
62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信”是中国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和概念。自先秦儒家以来,诸多思想家对“信”问题展开了探释,朱子对“信”也有精辟见解。他不仅探讨了“信”与“诚”、“信”与“忠”的关系,分析了“信”的内涵,而且对“信”的伦理意义作了比较独到的阐发。
63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朱子的道德观中,“信”是具有基础性地位的重要道德范畴之一。朱子虽然常常将“信”与“诚”“忠”连用为“诚信”“忠信”,但“信”“诚”“忠”又是相对独立的范畴。因此,考察“信”“诚”“忠”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有助于完整地理解朱子“信”范畴的...
64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诚”是天道精神的一种体现,是上天存在的根本原则,而“信”则是人的本分所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前提条件。“信”是对“诚”的追求,实现诚信之德也就达到了天人合一。
65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忠”最早由孔子提出,并加以详细阐释,认为“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人而达人”。孔子多次把“忠”与“信”二字前后相连使用,指明由“忠”而出的“信”才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
66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如前所述,朱子的“诚”“忠”“信”有互通互含的一面。其中,诚相对于忠、信来讲,具有更为根本的伦理价值本体的意义,“忠信……虽内外之不同,要之皆诚于我耳。”“诚者实有之理,自然如此,忠信以人言之,须是人体出来方见。”诚是体,是道德本源,忠、信...
67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信是信实,表里如一”,信是实实在在的理。遵循客观存在的事实或规律,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去认识它,体现它,做到表里如一,就是信。这体现了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要求注重实际,求真务实,“信”得以建立的基础也正是“求实”。
68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信是人心里不可随意变更的事,要求人的行为保持稳定性、一贯性,不能朝三暮四,人说的话要一言九鼎,不能出尔反尔。
69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信是言行相顾之谓。“信”的字义在《说文解字》中为“信,从人言”。在朱子这里,“信”德也是依托于“人言”,所以他强调“言语之发循物之真实而无所背戾……言循于物而无所违耳”。有则说,无则不能瞎说,言说必须有根有据,既要忠于事物的本质,更要忠于自...
70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包括 1.信是立人之本,2.信是交友之道,3.信是为政之道。
71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朱子把“信”看作是做人的道德支柱,无信便难以立身处世。“若人无信,则语言无实,何处行得。处家则不可行于家,处乡党则不可行于乡党。”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要求,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根本。
72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人生自有交游,便少不了各式各样的朋友。作为五种人伦之一的朋友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73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左传》以“信”为“国之宝”,为“民之所庇”。孔子说一个国家可以去食,去兵,但不能去信。没有粮食,百姓肯定会死,但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死,没有信誉,缺乏信任,即使生存不来也无法使国家自立发展起来,还不如死了心安。所以不管是民众还是统治者都应宁...
74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言而有信,行而有托,才算是真正站得住脚跟的人。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道德起点。朱子主要从“体信”与“言行相顾”两个方面进行阐述。1.体信信作为一种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道德准则,在朱子眼里,它不是外在的,而是人先天固有的道德品质。尽管...
75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信作为一种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道德准则,在朱子眼里,它不是外在的,而是人先天固有的道德品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