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忠与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786
颗粒名称: 2.忠与信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154-155
摘要: “忠”最早由孔子提出,并加以详细阐释,认为“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人而达人”。孔子多次把“忠”与“信”二字前后相连使用,指明由“忠”而出的“信”才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
关键词: 朱子

内容

“忠”最早由孔子提出,并加以详细阐释,认为“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人而达人”。孔子多次把“忠”与“信”二字前后相连使用,指明由“忠”而出的“信”才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
  朱子也讲“忠信”,并认为“忠信只是一理”①,不过,“忠”“信”这两个道德范畴还是有相对独立性的:“忠信一理,而于己言忠,于物言信者,盖己则主心而言,物则主理而言。故尽己之心为忠,循物之理为信。”②“忠”是从心上讲,“信”是就事上论。具体来说,“忠”是“在己无不尽之心”,所谓“尽心”指“若为人谋事一似为己”,对待他人之事就像对待自己的事情一样,仔细斟酌其间的利害关系,诚心诚意、尽心尽力地去做,才是忠,半心半意、虚情假意就是不忠。比如,前方有虎狼,告诉他人有危险,不可前行,便是忠,如果告诉他人可以往前走,也可以不往前走,便是不忠。“信”则是“在人无不实之言”。有这事便说这事,没有这事就不能凭空捏造,弄虚作假。比如大就是大,小就是小,如果把大说成小,把小说成大,就“违物”失“信”了。
  朱子以“火之性”进一步明晰了“忠”“信”之分:“如今人要做一件事,是忠,做出在外,是信。如今人问火之性是如何,向他说是热,便是忠。火性是热,便是信。”③火性为热,这是事实,是信,告诉他人火性为热,便是忠。所以,循物之理就是“循物之实”,“言此物则循于此物之实而无所违”④。做到了“循物之实”,也就做到“信”。
  从本质上讲,“忠”是对他人负责的道德要求,“信”则是人们对自己负责的伦理规范。“忠”是由自己内心出,是人的笃实无欺的真情流露。“心之所发既实,则见于事上皆是实。若心中不实,则见于事上便不实,所谓‘不诚无物’。若心不实,发出来更有甚么物事!”⑤由信实之心而出,体现在事物上当然真实,内心不信实,体现在事物上便不真实。内心信实,自然会内外一致、表里如一。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文阐述朱子文化源流,包括朱子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朱子的理学思想、朱子的经学思想、朱子的教育思想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