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抚州” 相关
共 2287 条 105 / 153
1561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潮音洞位于南城县岳口伏牛村,东临盱江,是古代人工所开凿的一处石龛窟,建于明代,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洞外一龛,洞内石壁浮雕罗汉佛像二十尊,头部均被砸掉,另有一尊脚踏莲花的观音,有一定的石刻艺术。为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562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沸珠泉位于南城县上唐镇西北2公里的东湖村,古建筑,建于清代,是南城县著名胜地之一,被列为抚州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563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太平桥位于江西省南城县东门外盱江上,又名“留衣桥”。原为浮桥,后改建为石桥。为半圆形石拱桥,共14孔。系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564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万年桥系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城县城东北六里的歇洋渡,横跨在盱江上,下临武岗潭,为闽、浙、赣三省重要通道。桥长410米,宽5.8米,高20米,共有23孔、24墩,跨径14米不等。为江西省现存最长的石拱古桥。该桥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聚星...
1565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聚星塔位于南城县城东廓外万坊村武岗山上,素有“武岗玉笔”之称,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始名“启元”,清康熙元年(1662)易名“双江”,乾隆十九年(1754)知府姚文光重修后,改名为“聚星”。
1566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秀出东南的麻姑山,不仅以它优美的风景和神话传说名闻遐迩,更以它独具的书法艺术而饮誉天下。明代墨客金章登麻姑山后留下了“读罢幽碑增夙慨,思余正气凛秋穹。神仙事缈文章在,不拜麻姑拜鲁公”的感慨之作,充分说明了古代游人上麻姑山除了欣赏其自然野趣外...
1567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秀出东南的麻姑山,不仅以它优美的风景和神话传说名闻遐迩,更以它独具的书法艺术而饮誉天下。明代墨客金章登麻姑山后留下了“读罢幽碑增夙慨,思余正气凛秋穹。神仙事缈文章在,不拜麻姑拜鲁公”的感慨之作,充分说明了古代游人上麻姑山除了欣赏其自然野趣外...
1568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南城县城以南约20公里处,有一小村落,古风习习,这就是南城县株良镇云市村。但四乡八邻的都叫它窑上,据说除了正儿八经的纸上公文用“云市村”这一大名外,几百年来人们都“窑上”、“窑上”地叫着。
1569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由于南城从事建昌帮中药业人数众多,且药业生童颇称兴旺发达。因此,同业人员倡议兴建一座药王庙。庙宇座落城内北大街,距十字街仅数十步。菩萨座位坐南朝北,大门向着正东,后改建为百货公司。建起这座药王庙的目的,是可让同业人员借药王菩萨生日这一天,以...
1570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盱江书院在南城县城北隅。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哲学家、教育家李觏建。书院构造,中有明伦堂,前有洙泗堂,左右列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四斋。当时书院,“教授自资”,属“民办”性质。
1571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前峰书院在从姑山,明朝罗锦建,以教其宗族子弟;后来罗锦之子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罗汝芳在此讲学,并改名从姑山房。罗汝芳29岁进士及第后,居乡10年,从事讲学,以后为官,仍孜孜讲学不倦,可谓一生以讲学为己任。罗汝芳为人正直,谆谆善教,学养深厚...
1572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建昌府儒学建于宋朝。据《建昌府志》(清同治间纂修)《学宫》一节记载“建昌府儒学,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始辟亩地建学于军治之西,曰军学。府志序:“府学自宋始,盖有军治而后有军学也。” 初名建昌军学,明清称建昌府学。
1573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明太祖朱元璋在1368年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王朝。为了加强对各地人民的统治,有力地监督地方官吏效忠朝廷,同时又为了防止发生皇族家庭争权夺位的争斗,维系并巩固朱家王朝的统治,朱元璋推行分封制,把皇子皇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共同“夹辅皇室”...
1574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1979年12月,江西南城县岳口公社游家巷大队社员在挖渠时发现古墓一座,从圹志得知是明代藩王益王朱翊鈏和李、孙二妃的合葬墓。当时只清理了益宣王的棺室。1980年3月中旬,我队会同县文物保护小组又清理了李、孙二妃的棺椁。整个墓葬出土器物非常丰...
1575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正文
1972年1月下旬,江西省考古工作者在南城县红湖公社红岭大队外源村北发掘了明代益王朱祐槟夫妇合葬墓,出土二百余件文物,为研究明代历史提供了一批参考资料。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