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飞虹万年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遍抚州》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410
颗粒名称: 巧夺飞虹万年桥
分类号: K928.756
页数: 4
页码: 46-49
摘要: 万年桥系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城县城东北六里的歇洋渡,横跨在盱江上,下临武岗潭,为闽、浙、赣三省重要通道。桥长410米,宽5.8米,高20米,共有23孔、24墩,跨径14米不等。为江西省现存最长的石拱古桥。该桥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聚星塔交相辉映,其建筑艺术精美、雄伟坚固,被誉为“南城八景”之首。
关键词: 名胜古迹 抚州 万年桥

内容

万年桥系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城县城东北六里的歇洋渡,横跨在盱江上,下临武岗潭,为闽、浙、赣三省重要通道。桥长410米,宽5.8米,高20米,共有23孔、24墩,跨径14米不等。为江西省现存最长的石拱古桥。该桥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聚星塔交相辉映,其建筑艺术精美、雄伟坚固,被誉为“南城八景”之首。
  万年桥为单曲石拱桥。桥基坚实,桥身轻巧,自下而上用青石发卷砌成,拱圈采用纵联式卷砌法,桥墩前尖而高昂,后墩方而低矮,有昂首挺胸迎水之势。万年桥初建于南宋咸淳七年(1271),初为浮桥。清康熙《南城县志》卷1《津梁》:“万年桥:崇祯甲戌副使吴麟瑞倡立石桥,二十四垒延石九层,为湖东诸郡冠。邑人捐赀……顺治丁亥年始竣厥功”。明崇祯八年(1635)建石拱桥,清顺治四年(1647)落成。原桥由桥墩、桥身、桥亭三部分组成,工期横跨明、清二代,长达12年之久,大半时间花在第18墩上。这里有一深潭,名武岗潭,潭深流急,漩涡重重。全部桥墩,俱用大麻条石灌砂浆砌座。清康熙张世经《万年桥碑》载:年桥工“郡邑各属吏及绅衿富民皆跳往助之……庶民子来,百堵皆作,十千维耦,如云如风”。在这波涌险多的武岗潭上,卷拱造桥,全凭手工操作。当时造桥时采用了排水施工的干修法,曾聚集民工数万,左拦黎河洪浪,右锁盱江波涛,埋石沉江,挡洪引水,这在古代桥梁的修建中尚不多见,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巧夺飞虹的智慧和才能。
  大桥建成后,曾经进行过多次维修。光绪十三年,大桥被洪水严重冲坏,花了五年时间才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修复。1953年,按照原式修建,1954年竣工。因为石料开采困难,五孔中有两孔,因石料不敷用,采用混凝土代替。所有桥面都加做了防水层的钢筋混凝土桥面和混凝土栏杆。桥身用洋灰浆勾缝,以防雨水侵蚀。修复后的万年桥,有如枯树发新枝,面目一新,重现出昔日的风采,很像一座新建的公路石拱桥。1957年,此桥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1932年秋,毛泽东同志率红军来到大桥西岸大竹山,朱总司令指挥红军夜渡万年桥,奇袭圳上,取得了黄陂大捷的伟大胜利。从此,万年桥的名字随着革命的胜利载入了光荣的史册。
  此桥东端是素有“五邑山水之锁键”说法的武岗山,山上有聚星塔,月明星稀,从塔上俯视桥下的武岗潭,观潭面星空倒影犹如众星捧塔,景色宜人。晴朗的夜晚,站在武岗山巅,看一轮明月映照岗潭,那众星捧塔的景观,真让人陶醉。
  就在此地,长桥枕着名山,如巨龙横跨盱江,不远处还有黎水河上的太平桥、双桥与麻姑山、从姑山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在南城这块“扼五岭、控三吴”的风光之地,三百多年来,这座江西最长的古代石拱桥,勾通赣东与闽西,是通达闽浙的交通枢纽,在省际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万年桥碑清张世经
  吾盱之水,发源于广昌县血木岭。流四百里至东津龟峰渡,与黎川飞猿水合。二水汇而势益昌。潦洄至歇洋渡,下有潭曰乌江,深险不可测。曾南丰诗所谓“傍溪潭石险”;黄震记所谓“山水峻急,类多川流之阻”者;即此地也。往往当春夏之交,众溪奔注。慷涛怕岸,逆行群飞。宋武学谕涂演置浮梁三十有二,不知坏于何时。明邑人雷显忠作渡舟以利涉。久之舟亦坏,没溺无算;显忠于应春。孙炯再舟之。又整石崖以屋,匾曰“津馆”,庇风雨候渡者。割田十七亩为修葺备。雷氏三世好义,此乡人名为雷义舟云。久之,又复坏。嘉靖间,邑人同知马玉重建。又有刘宏者,建东岸一舟以辅之。然可以得涉,不可以济险也。崇祯甲戍,雨霖江涨。有小艇十余渡醮清者,汛彼中流,载胥及溺,非有邹鲁之閧,而死者三十三人。欲冀杠梁之成安望乎?十二月,维时分巡湖东道吴秋浦先生闻而恻然。遂命驾诸渡口,周遭眺望,曰:“是胡不桥?”佥曰:“江面延袤,工程浩博,胡易言桥!”吴公含而不答。翌日集绅衿谋之。时予尚逐诸生,与萧子明彝皆观风首拔士。公顾余二人曰:“二生学问经济皆昂藏不凡者,盍条其事以陈。”予与萧子明彝各书数则,公嘉纳之。乃命划二十四垒。延石九层。崇二寻,广则居崇之半。墩仍如太平,峭基上。以厚石为之,坚以整。旁周石为栏。其上不屋,防火灾也。每垒佥膏民之有于办者董之。公出廉俸倡之,又以赎镪佐之。郡邑各属吏及衿富民皆跳往助之。无何,公迁本省臬司。董事者稍怠。公循过盱,信宿章山古刹。望桥基咫尺,徘徊久之,因题诗壁间,其末句云“令人空忆蔡端明”。予与萧子复往遏。公曰:“奈何?”予曰:“此天之畀师江右,惠盱以竟斯桥也。以吾师之诚,与吾师之任。诚者天人所际,任者神明之归也,何患无成哉?”公乃置材计庸,奖勤鞭惰,陋王周之偿粟,同裴相之解犀。于是,庶民子来,百堵皆作。十千维耦,如云如风。自某年某月始工,迄某年某月工成。行者讴歌,观者咏叹。与太平桥连亘相望,如双=饮河,二龙跃渊。视吴之垂虹,闽之洛阳,直鼎峙而三矣。壬午,萧子获隽,予落副车。萧子谓于曰:“予盍为记。”时予逡巡而未敢任也。今予与萧子皆华发萧萧矣。萧子杜门绝客,欲焚笔砚。予乃践前约而漫为之记,以示萧子。得毋以予言为河汉乎?
   境内其他古桥
  龙门桥坐落在麻姑山龙门峡谷之上,清道光元年(1821年)进士廖连捐资重修,为青石发卷砌成的单拱石桥。拱田横跨峡谷,桥宽3.5米,高4.2米,长6.6米。桥上架有一座长亭,长亭北门有石刻联一幅。上联:“看不尽水秀山明十万户人烟现无建境”,下联:“叹从来桑田沧海大千乘世界作如是观”。横额为“龙门胜迹”。
  江日桥唐广咎二年(764年)建。位于建昌镇北门街口,长4米,宽6.5米,高3米,载重16吨,是南城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现为进出县城北街的机动车辆和人行桥。
   麻桥在县城南门外1里处,原名迎仙桥,清乾隆十四年重建为麻条石拱桥,现为秋水园村往县城的人行桥。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

相关地名

抚州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万年桥
相关作品
万年桥碑
相关作品
龙门桥
相关作品
江日桥
相关作品
麻桥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