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徽州区” 相关
共 14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明人屠隆在《考槃余事》中介绍了明代高级纸的名称和产地,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及安徽三省,以楮皮为主要原料。其中江西西山官局纸是明初永乐年间特设的纸厂所产,洁白厚实,用于抄写《永乐大典》。明代还仿制了宋代金粟山藏经纸和唐代的薛涛笺。方...
2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江西是全国主要产纸地区,在明代有详细的造纸技术记载。王宗沐修、陆万垓补的《江西省大志》卷八《楮书》专门记录了广信府铅山造纸厂的生产和管理情况。文中提到,广信府明初造纸的原料主要来源于外地,如楮皮来自湖广,竹丝来自福建,纸帘来自徽州...
3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详细阐述了中国版画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明代版画在技术和艺术上的高度发展。版画与雕版印刷术的发展紧密相连,从早期的宗教印刷品逐渐扩展到各种非宗教著作。明代版画在适应广大读者需求的戏曲、小说等通俗读物的推动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形成了百花...
4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据《虬川黄氏宗谱》记载,黄氏一世祖黄文炳于唐末迁至歙县虬村务农。徽州作为文房四宝产地及印刷中心,工商业发达。明代起,黄氏家族转向刻书行业,经世代相传,万历年后进入雕刻版画黄金时代。黄氏所刻版画能忠实再现复杂画稿,备受专业画家青睐。
5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明代版画技术发展迅速,出现大量画册及科学著作插图。画册以花鸟写意及水墨山水为主,难度虽较人物画低,但仍需刻工精细处理。科学著作插图要求严格符合科学要求,难度更高。明代科学著作丰富,如《救荒本草》、《本草纲目》等,均附有精美插图,对...
6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详细探讨了清初顺治、康熙时期版画艺术的发展及其与明代版画艺术的承袭关系。清初版画在晚明版画的基础上,经过近八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较高的艺术起点。明末刻工的技术与流派的刀法得以延续,画面线条纤细流畅,对人物、动植物及周围环境的刻画细腻入微。...
7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宋代造纸技术显著进步,纸种创新和名纸涌现,如黄纸、彩笺等,引发社会关注。苏易简《文房四谱》等专著对纸的研究具有学术和史料价值。
8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宋代徽州出现长达几丈的匹纸,需要特制纸槽和多人协作抄造,焙干工具也有所改进。匹纸传世样品见于博物馆收藏。
9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宋朝新安皮纸取代楮、桑、藤等皮纸,其质地优良,成为当时重要造纸基地,促进了文化事业和经济发展。
10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元朝统一全中国后,大力发展官手工业,造纸业得以兴盛。印刷术的创新和纸钞的大量发行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元代印刷中心多在造纸业发达地区,尤其是南方竹纸、皮纸产量丰富,印刷业更为兴旺。木活字和套版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元代印刷技术的巨大进...
11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明朝江西铅山竹纸业发达,所产玉版纸、官柬纸等闻名,被指定为贡品。其生产技术受到福建影响,同时吸收了徽州等地的技术力量。明末毛晋定名毛边纸和毛太纸,使江西竹纸名声大噪,至今沿用其名。江西竹纸业的兴盛对当时的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
12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宋元时,徽州皮纸已具盛名,元朝廷重视并派员监造。明时徽州纸业更盛,名优产品多,如澄心堂纸等。徽州皮纸制作精细,品质优良,与当地资源、地理环境、文化、经济等条件密切相关,与笔、墨、砚等文房用品互相促进发展。
13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楮皮纸历史悠久,其生产工艺在明朝时期的《江西省大志·楮书》中有详细记载。制浆工艺复杂,包括多次蒸煮、漂洗和日光漂白等步骤,以获取高纯度纤维。抄纸和焙纸则与其他地区相似,但大幅纸需多人协作。此工艺虽繁复,却为后世高级纸品生产提供了重...
14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元明时期加工纸品种繁多,特色各异。染色纸以红、黄、青、绿为主,用于喜庆、诏书等场合。壁纸华丽,远销欧洲,早于欧洲二三百年。金银印花笺法富丽雅致,为房屋内装饰佳品。加工纸技艺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尚和文化交流。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