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其他名纸——新安皮纸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634
颗粒名称: 九、其他名纸——新安皮纸等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4
页码: 128-1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宋朝新安皮纸取代楮、桑、藤等皮纸,其质地优良,成为当时重要造纸基地,促进了文化事业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 新安皮纸 造纸基地 文化事业

内容

宋朝楮、桑、藤等皮纸也多为后起之秀的新安皮纸所取代。
  徽州宋时称新安,辖境包括歙县、绩溪、休字、黟县等。这里有许多技艺高超的造纸工匠。新安的名纸有原抄纸和加工纸。原抄名纸有麦光纸、白滑纸、冰翼纸、凝霜纸等;加工名纸有碧云春树笺、三色印边龙风笺、印金团花笺、三色金花笺及正反双面打蜡的黄白藏经纸等。《新安志》说,新安纸之所以好,与其得天独厚的水利条件有关,“大抵新安之水,清澈见底,利以沤楮,故纸之成,振之为玉雪……。”因此,后来居上的新安纸,就其质地来说,与前期的澄心堂纸、馀杭由拳纸、温州蠲纸和当代的福建古田纸可相媲美。
  苏轼曾赞:“麦光铺几净无瑕”吴俶的“碧云春树挥毫久”,王令的“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江东,纸白如春云”等等,都热情洋溢的赞美新安纸。蔡襄在《文房杂评》中也说:“歙州渍溪纸,乃澄心堂遗物,唯有新色,鲜明过之。今世纸多出南方,如鸟田、古田、由拳、温州、惠州皆知名,拟之绩溪,曾不得及其门墙耳”。因为新安纸品质优良,北宋朝廷所需的公文用纸,大多是从新安征用的。据《新安志》载,每年上贡七种文件用纸,总数约有一百四十五万张之多。另外还要供应学士院纸、存槽纸、盐钞纸、茶宁纸等,称为“官纸”,也是非常精美的。南宋以后,公文书牍都改用新安楮纸做的“劄劄子”,以取耐久。因此,宋代的新安徽州是手工造纸史上重要基地,上继澄心堂纸的遗业,下开泾县宣纸的根基,成为后来宣纸的发源地。宋代除了藤纸、楮纸、桑皮纸以外,还有广东海南岛等地所产的槟榔皮纸。《花木考》载:“槟榔纸类木皮而薄,莹滑、色微绿,宋时入贡以书表。”总之,宋代的竹纸、皮纸居于重要地位,不仅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在造纸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苏轼
相关人物
吴俶
相关人物
蔡襄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徽州区
相关地名
新安县
相关地名
歙县
相关地名
绩溪县
相关地名
黟县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
江东乡
相关地名
歙州
相关地名
渍溪
相关地名
古田县
相关地名
惠州市
相关地名
徽州
相关地名
泾县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海南岛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新安皮纸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