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明代画册和科学书中的插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176
颗粒名称: 三 明代画册和科学书中的插图
分类号: TS805
页数: 3
页码: 417-40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明代版画技术发展迅速,出现大量画册及科学著作插图。画册以花鸟写意及水墨山水为主,难度虽较人物画低,但仍需刻工精细处理。科学著作插图要求严格符合科学要求,难度更高。明代科学著作丰富,如《救荒本草》、《本草纲目》等,均附有精美插图,对工农业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此外,《武备志》、《三才图会》等大型著作亦含大量插图,展示了明代军事及人文自然的广泛内容。南京流派的刻工技巧已达到徽派水平,共同推动了明代版画艺术的繁荣。
关键词: 版画艺术 明代文化 印刷术发展

内容

明代由于版画技术的发展,还出版了由画家所绘的画册,多属花鸟写意及水墨山水,供学者临绘或欣尝。这类画没有工笔白描人物画那样难刻,常用较粗线条,但要求不得偏离画稿神韵。有的部位着墨较多,对刻工和印工而言也不是轻易能处理好的。画册版面以画为主,多占整版半页,必须与画稿逼真,文字说明也多用行草或草书手迹,故刻印起来仍有一定难度。
  早期画册有《高松画谱》,刊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为画家高松(1510~1575)绘稿。他的画谱包括《菊谱》、《翎毛谱》(鸟类)、《竹谱》等,每谱前有五言歌诀,讲述下笔要领,并以所绘图示范,使学者得画法秘诀。另一画册为《历代名公画谱》,万历三十一年(1603)由虎林双桂堂刊于杭州(图11-6),由宫廷画家顾炳(1555~1615在世)辑绘,他将历代设色名画以单一墨色摹绘成缩小尺寸的副本,凡106家的106幅画,山水、花鸟、人物一应俱全,工致精丽,如观真蹟,可谓传统名画国宝大观。每块雕板图占半页,另半页为书法家以不同字体写出的对各画作者及作品的简介。
  明代传统科学技术获得一定发展,而且在与国外的科学交流中引进了西洋科学技术,大量科学著作的出版,势必置入不同专业的插图,这是明代版画世界中的另一特殊的系列。画家为戏曲、小说等通俗读物配图,可以按自己的理解来塑造人物形象、描绘周围景物,不一定符合历史的真实。但植物学、本草学、医学、农学、工艺学、军事学和数理科学中的插图,必须要求画稿作者对所描述的事物作仔细观察,用艺术和科学的手法忠实再现于画面,动植物的生态特征、设备和工具结构、尺寸比例、几何图形的绘制,都要严格符合科学要求,不能有差错。因此科学版画绘刻更难,画家没有科学训练不能染指,常常由各书作者及其助手绘制。
  例如明初王子出身的科学家朱橚于永乐四年(1406)于开封王府所刻《救荒本草》,载414种救荒野生植物,附414幅精绘植物图。万历二十四年(1596)金陵(南京)胡承龙刻李时珍的科学巨著《本草纲目》,含1160幅动植物及矿物插图。弘治七年(1494)于吴县刊行的邝璠(1465~1505在世)所编《便民图纂》,有农桑络织图31幅,上文下图,每版两幅,每图上有竹枝词。插图据宋人楼璹(约1090~1162)《耕织图》(1145)改绘,是较精美的科学版画。
  明代另一重要科学著作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由其友人涂绍煃(1582~1645)于崇祯十年(1637)刊于南昌府,此书对明以前工农业作了系统总结,有插图123幅,占半版版面,许多有关采矿冶金、铸造锻造、造纸等工艺技术都首次以版画形式出现。工农业生产工具、设备画得准确无误。从技术角度看,是科学版画之模范。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崇祯十二年(1639)由陈子龙(1608~1647)平露堂刊行,此书含大量插图,并附《泰西水法》(1612),介绍西洋水力机械。
  大型军事百科全书《武备志》240卷,由茅元仪撰著,天启元年(1621)出版于南京,书中插图包括练兵、战阵、战船、各种冷兵器及火药武器、攻守战具、海防及陆地地图和航海图等数百幅,皆占半版,有的占一版以上,绘制精确,有立体感,有名的郑和航海图就包括在其中,他如各种火箭、火炮、水雷、地雷等都画得相当详尽。正文第一页版心下有“秣陵(南京)章弼写、高梁刻”字样,则各种插图皆出高梁之手。正文为标准印刷字体,且有各种标点符号,版框上还刻出批语。天启七年(1627)还出版由王征(1571~1644)和郑玉函(JeanTerrenz1575~1630)从西方文艺复兴时的有关机械著作译出的《远西奇器图说》,介绍了近代力学原理,及各种奇妙机械,附各种小幅工程图,另有大幅机械操作图64幅,皆从洋书绘刻,刻工为徽州人黄应臣(1596~1671)。这是徽派刻工刻科学版画的少有的例外。万历二十六年(1598)所刊赵士祯(1552~1661)《神器谱》,曾献朝廷备抗击倭寇之用,也是插图本军事技术书,书中介绍各种火器,包括鲁密铳、西洋铳等构造及用法,插图精美。
  在明代版画中,还必须指出王圻(1540~1615在世)、王思义父子合著而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在南京刊行的《三才图会》,该书共106卷,实际上是涵盖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百科全书,包括天文、地理、人物、器用、身体、衣服、人事、仪制、珍宝、文史、鸟兽、草木等大类。每类中都有大幅插图,以工笔白描绘刻,总共达4000多幅之多,内容涉及各个方面,是明代最大的插图本著作。在同时代的外国出版物中也很难找到类似著作。在该书《地理图序》版心下方有“秣陵陶国臣刻”六字,从所刻596幅历代人物画像图及数以千计的花鸟、禽兽、草木及山水图中观之,可见南京流派的刻工版刻技巧已达到徽派的水平。在中国乃至世界版画史中,《三才图会》在插图数量之多、题材之广泛方面创下了空前记录。这是一部集明代版画之大成的巨著,很早就受到国外的注意。美国汉学家富录特(LutherCarringtonGoodrich,1894~1986)把《三才图会》、《武备志》和《天工开物》称为明代后期三部杰出的插图本百科全书①。《三才图会》中的版画与戏曲、小说中的不同,画家不可随意提供画稿,对各种人物、器物要经过历史考证,各种地图都要有依据,动植物图多就实物写生,除少数神怪图出于想像而绘之外,大多数图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清代所编大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中很多插图都取自《三才图会》,我们要从学术性和科学性上高度评价这部巨著的价值。
  崇祯年间朱一是(1600~1664在世)在邓志谟(1565~1630)《蔬果争奇》的《跋》(清白堂刊,1642)中说:
  今之雕印,佳本如云,不胜其观。诚为书斋添香,茶肆添闲。佳人出游,手捧绣像,于舟车中如拱璧。医人有术,检阅篇章,索图以示病家。凡此诸百事,正雕工得剞劂之力,万载积德,岂逊于圣贤传道授经也。
  这一席话热情歌颂了刻印工人创造文化财富的丰功伟绩,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插图本读物的普遍爱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历代出版的插图本著作约有4000余种,其中刊于明代者几占一半,可见明代版画在数量上相当以往历代所刊版画之总和。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刻工
相关人物
于嘉靖
相关人物
高松
相关人物
顾炳
相关人物
朱橚
相关人物
于永乐
相关人物
胡承
相关人物
李时珍
相关人物
邝璠
相关人物
宋应星
相关人物
涂绍煃
相关人物
于崇祯
相关人物
徐光启
相关人物
陈子龙
相关人物
章弼
相关人物
高梁
相关人物
郑玉函
相关人物
赵士祯
相关人物
王圻
相关人物
崇祯
相关人物
朱一是
相关人物
邓志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虎林市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
开封市
相关地名
金陵镇
相关地名
南京市
相关地名
孙吴县
相关地名
徽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