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张栻” 相关
共 108 条 5 / 8
61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的学术思想如何从福建传播至全国,并形成了不同的朱子学系。
62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岳麓书院的历史和现状,重点探讨了朱熹在岳麓书院的遗迹及其对书院的影响。
63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熹的墨迹石刻,包括刘子羽神道碑、武夷山石木刻和闽南墨迹等。这些墨迹不仅具有书法艺术价值,还能订正有关朱熹文献上的缺漏和错乱,并反映其思想状况。
64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朱熹在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前往湖南潭州访著名理学家张栻,期间双方进行了诗歌唱酬,形成了《丙戌赠答诗文集》。
65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以太极为哲学核心,强调其为本体,动静阴阳之根源。图解与解义深化了太极理念。
66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详细解读了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强调太极与动静、阴阳的关系。太极被视为形而上之道,动静和阴阳为其表现。朱子用“本然之妙”和“所乘之机”阐述太极与动静的关系,明确了太极作为动力和本体的地位。
67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在《太极图说解》中从太极动静阴阳论转向太极本性论,阐述了无极、二五与性的关系,强调万物各具太极,且太极与理相通。这奠定了朱子学的理气论基础,是宋明理学的重要思想。
68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注《太极图说》,强调众人虽具太极但常失之于动,唯有圣人能全体太极、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达到最高境界。朱子注重静与定相通,全动静之德即全太极之道,主静是修养方法,以人极兼有二者。
69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太极解义》引发哲学论辩,主要围绕阴阳观、道器之别、仁义中正的体用关系、万物各具一太极等展开。朱子回应各种质疑,坚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引用二程的思想来阐述体用一源、仁为统体等问题。
70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批评陆九渊心学“语高则沦于空寂”,指出其专以尊德性为主,先立乎其大,有沦于禅学之虚空的危险。相较于吕学和永康、永嘉等浙东本土学,朱熹认为陆学有更多合理因素,肯定其能变化人,教人“做个人”。朱熹坚守儒之内核的义利之辨,推崇张栻和...
71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张栻的两篇序文在《朱子全书》中被收录,但其出处和可靠性备受质疑。经过考证,发现这两篇序文原始出处为周敦颐文集,且存在文字出入和误植等问题。
72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南宋前期,除朱子编订系统外,还有谢良佐门人记述的《上蔡语录》流传,张栻曾跋符君记本。符君是胡铨弟子,家传《上蔡语录》九十七章。张栻跋本今已失传,未入朱子编订系统。
73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编撰《上蔡语录》揭示其早年思想的多样性和独立性,强调胡宪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谢良佐的思想对朱子早年的忠体恕用说、性体心用说有启发,提供了与新一代湖湘学者交流的思想基础。
74
绪论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闽学是南宋时期以朱熹为核心的学派,主要在福建地区活动。本文介绍了闽学的概念、发展与衍化,以及它对中国和邻近国家的影响。
75
知识出处: 黄榦:朱子学第一传人 | 类型: 正文
本章介绍了黄榦的出身和家族传承,包括他的父亲、祖父和曾祖父的事迹。文章还描述了黄榦的早期教育和受到的启发,以及他父亲黄瑀在地方任职时的廉政治绩。同时,文章也提及了黄榦与朱熹的关系,并强调了朱熹的教学特色,包括专心听讲和及时复习等要点。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